历史学者斥郑州暴雨“超5000年一遇”:完全不懂历史

7月20日,郑州气象官方微博称郑州暴雨“超千年一遇”,第二天,河南省水利厅官网则称“超5000年一遇”。历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高有鹏告诉大白新闻,他极不认同这场暴雨千年一遇、超5000年一遇的说法,管理者应以人民安危为中心。


降水记录也搞“大跃进”?


郑州气象20日晚发布的消息称,郑州常年平均全年降雨量为640.8mm,相当于这三天下了以往一年的量。从气候学的角度来看,小时降水、日降水的概率,重现期通过分布曲线拟合来看,都是超千年一遇的。


历史学者斥郑州暴雨“超5000年一遇”:完全不懂历史


河南省水利厅官网21日发布消息称:“7月18日8时至21日02:00分,河南省部分地区普降暴雨、特大暴雨,最大点雨量荥阳环翠峪雨量站854mm,尖岗818mm,寺沟756mm,重现期均超5000年一遇。”


大白新闻注意到,河南当地媒体都对“超千年一遇”、“超五千年一遇”的说法进行了报道。


据第一财经此前报道,从事市政规划设计的工程师赵鹏城解释称,“重现期超5000年一遇”可以理解为在有降雨记录以来,出现的历史最大降雨。在水文统计中,重现期即在一定年代的雨量记录资料统计期间内,大于或等于某暴雨强度的降雨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一般以年表示。


据河南商报报道,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则称,从大气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讲,我们形成有严谨记录的气象记录时间是在1950年之后,到现在为止,整个降雨量记录的是70年左右,所以说我们表达极端天气甚至是极端降雨过程的方法主要是根据历史排名,根据我们各站点在历史上出现的极大值的降雨量,依次进行排名。如果是新出现了极端的强降雨记录,我们会把这个排名再做相应的调整,这是我们大气科学界里面比较常见的做法。他表示,所谓“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在目前没有得到可靠的、长时效的、有效的降雨记录之前,很难去谈这个问题。


历史学者:不认同“千年一遇”“超5000年一遇”


7月24日下午,历史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高有鹏告诉大白新闻,他极不认同这场暴雨千年一遇、超5000年一遇的说法。


高有鹏说,可以肯定的是,历史上比这大的降雨和洪灾很多,在量上怎么统计并不重要,关键是如何对待这场水灾?城市管理者应以人民为中心,应时刻关注人民的安危,这才是中心。“有些人不懂历史,在用无知甚至狡辩来掩盖自己。”


大白新闻了解到,高有鹏还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族文化委员会委员,出版有《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史》等。


大白新闻智库成员、《左手历史,右手现实》一书的作者、舆情专家曹保印也告诉大白新闻,他同样不认同“千年一遇”“超5000年一遇”的说法,这些说法非常夸张,极不严谨。


曹保印说,首先,不管是超1000年一遇还是超5000年一遇,官方这样一说,起码自己不用承担太多责任;其次,超5000年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中华文明可考证的也就是5000年,超1000年也是不可能的,因为中国气象局的专家已经说了,中国有雨量记录的历史也仅是70年左右。“记录当地灾难最权威的史料就是地方志,官方在出台‘多少年一遇’的说法时,显然没有查阅地方志,这是非常不严谨的。只有查阅地方志,才能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从而避免重蹈覆辙。”


来源:大白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郑州   水利厅   财经   暴雨   降雨量   河南省   地方志   雨量   财经学   大白   严谨   气象   学者   说法   千年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