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正在探索“高铁自动驾驶”

12月1日,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中国自动化领域最高级别会议——“2018中国自动化大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来自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的13位院士齐聚西安,就中国自动化技术与产业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及高峰对话。

现场提问环节,来自西南交通大学的电气工程学院的提问者问及高铁智能化的未来走向,北京交通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宁滨院士在作答中提到,我国正在探索高铁的自动驾驶。

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正在探索“高铁自动驾驶”

宁滨院士(资料图)

高铁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其中控制系统在高铁的安全运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下一步,高铁在控制方面的目标是智能、自主和协同。比如,高铁是否能够实现自动驾驶?现在所有的国家高铁都尚未实现,我国在京张高铁上已经开始试验探索。不过,从试验结果来看,还是很有挑战性的。

高铁自动化的另一个方向,就是高铁运行控制和调度的动态一体化。中国拥有世界最大的高铁网,停电、机车故障、电气故障等造成的运行延误,有时候需要一天才能恢复。因此我们申请的自然基金项目,就瞄准了高铁运行网调度和控制的动态一体化,目标就是使系统迅速从故障中恢复。

此外,代表高速列车的真空磁浮管道也在发展,未来的时速可能高达1000甚至2000公里,这无疑在自主、协同、智能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附问答原文:

宁滨院士:我是搞高铁控制的,现在高铁已经作为我们国家的一个名片,整个控制系统在高铁运行和安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高铁下一步控制方面,一个是智能、一个是自主、一个是协同。现在大家都很关心汽车的自动驾驶,下一步高铁能不能实现自动驾驶?(如果我们能实现)那么我们在高铁运行控制领域,又一次走在世界的前列——现在所有国家的高铁都还没有实现自动驾驶。我们现在国家在京张高铁上准备实现无人驾驶,最近在试验段来看,可能还是有挑战性的。高铁自动驾驶在智能化、自主性方面都有很高的体现。

再一个我们去年申请了一个自然基金的项目,就是关于高铁运行控制和调度的动态一体化的问题,我们国家有世界最大的一个高铁网,大家感受到停电、机车故障、电气会造成运行的延误,有时候时间很长,一天才可以恢复,这个系统就是考虑高铁运行网,车和车之间影响的机理,然后通过调度和控制的一体化使故障的恢复可以很快,这里很重要的就是在这个网上行驶的,耦合比较紧列车协同的解决。

从高铁运行控制的发展,这两个是重要的方向。再发展以后是真空磁浮管道,高达1000公里或者2000公里,这个无论在自主、协同、智能方面都有更高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曲江   下一步   挑战性   工程学院   院士   中国   故障   自主   走向   电气   领域   未来   我国   智能   国家   动态   财经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