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姜文曾有两次非常重要的失眠,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

一次是1992年的某个深夜,他读着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彻夜难眠。

老王在书里是这么写的:

“也许那个夏天什么事也没发生,我看到了一个少女,产生了一些惊心动魄的想象,我在这里死去活来,她在那厢一无所知。”

从这些“惊心动魄”的文字里,姜文瞥到了自己的青春。

于是他将这部只有六万字的小说,改成九万字的剧本。

然后拍成了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另一次失眠,

则催生了《让子弹飞》。

2007年姜文七年磨一剑的《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败。

加上之前那部和观众连面都没见着的电影。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连续两部,他亏了投资人一个亿。

这时一位成功的电视剧制片人马珂,走进了姜文位于太庙的工作室。

因为在他心里,姜文才是中国最牛的导演。

马珂和姜文聊了两个小时,希望成为他的制片人。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然后又是一个辗转反侧的不眠夜。

姜文下定决心和马珂合作,两人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让子弹飞》。

但马珂没有想到,姜文竟然是这么一位不近人情,“不识抬举”的人。

在一场姜文、葛优、周润发同时出场的“鸿门宴”大戏中,白酒是其中最重要的道具。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于是几家百年老字号白酒品牌找到马珂想做广告植入。

后来马珂回忆说:“几个企业负责人都是我的老大哥,求着上,而且报价上千万。”

品牌方的意思是:三种酒,安排每位大哥喝一种,给3000万。

电影还没拍完就先收入这么一大笔钱,作为投资人,马珂笑得合不拢嘴。

但姜文的意思是:不答应,甭管二锅头还是茅台,观众注意力分散了,还怎么入戏。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不管马珂怎么求,说明其中的人情世故,姜文都“不识抬举”。

马珂曾不止一次对外界说起过这件事:“我真是甩手不干了的心都有,气得直想哭”。

后来的故事就是,马珂气得大病一场,两人一个月没说话。

很多年后姜文在《圆桌派》里告诉窦文涛:钱对我来说,永远不是最重要的,没必要。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电影和钱,他毫不犹豫地选了电影。

这就让人想起姜文一段广为流传的经典名言,关于电影的,来自冯小刚的准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他对冯小刚这么说:

“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

“你拍的东西是葡萄,很新鲜的葡萄,甚至还挂着霜,但你没有把它酿成酒,开始时是葡萄,到了还是葡萄。”

“另外一些导演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知道电影得是酒,但没有酿造的过程。上来就是一口酒,结束时还是一口酒。更可怕的是,这酒既不是葡萄酿造的,也不是粮食酿成的,是化学兑出来的。”

“小刚,你应该把葡萄酿成酒,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一杯又一杯的鲜榨葡萄汁。”

冯小刚承认,“电影对于姜文来说,是非常神圣的一件事”。

但冯小刚却没有守住姜文对他用“葡萄酿酒”的期望。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2015年冯小刚与华谊兄弟签下对赌协议,5年搞出总价值6.7亿的净利润来。

5年时间,他给自己安排了四部电影一部电视剧。

这很容易陷入一种创作者焦虑,你明明知道好东西要靠时间,但又必须赶着生产卖钱。

最后可能连这杯鲜榨葡萄汁都是兑过水的。

其实不止冯小刚,翻开华语大导名单,在资本“裹挟”下几乎“无人生还”。

同样签了对赌协议的周星驰,待拍的电影密密麻麻已经排到了2025年。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王家卫为了自己参与投资的《摆渡人》能赚钱,4.1分的口碑都硬着头皮说:我喜欢。

张艺谋更是从曾经的三年一部电影的节奏,切换到一年三部。

用冯小刚书里的原话,大家“基本上还处于把电影当饭吃”的阶段。

电影需不需要资本?

毋庸置疑,当然需要。

即便是姜文,当年也曾为钱头痛过。

拍《阳光灿烂的日子》,拍着拍着灯光没了,因为剧组没钱发工资,打灯的拍到一半跑了。

但却姜文搞清楚了一件事:钱,是为电影服务的;电影不能为钱把自己卖了。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让子弹飞》的白酒植入风波,最后还是姜文主动给马珂发了条短信:“要不,我在电影品质上帮你(把钱)找回来?”。

找回来没?

找回来了。

站着找回来的。

孟广美很疑惑姜文:当导演四五年才拍一部电影,多数票房还很惨,而且不走穴,怎么活。

姜文的回复很简单,我有个够。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所以姜文当年“不识抬举”的背后,其实表达了两层意思:

一是,金钱在我的价值观里,它不是第一位,甚至不重要。

因为欲望就像盐水,会越喝越渴。

二是,电影应该是非常单纯的,不能掺杂别的东西。

这里面有他对电影原教旨主义图腾式的信仰。

和姜文合作过《寻枪》的陆川导演就很惊讶:“电影学院学生以为自己看过把所有电影,其实姜文才像那个真正看过所有电影的人”。

他懂得电影与时间打磨之间的关系。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导演杨超在电影《长江图》里拍过一场秦昊与对岸辛芷蕾相望的戏。

镜头随着秦昊移动,我们是怎么发现辛芷蕾的呢?

从一个时间足够长的镜头里去慢慢发现。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导演至多用秦昊飞起的衣角来“暗示”你,画面的这里还有一个女人,男人看向对面其实是在看向她。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这就是很纯粹的电影视听语言。

它很质朴,也很复杂。

很难相信这不是导演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设计琢磨出来的。

就像姜文在《太阳照常升起》以从铁轨上的绣花鞋为开端,以铁轨上的新生儿为结束。

《让子弹飞》以马邦德的列车为开端,以兄弟们的列车为结束。

除了一种轮回的隐喻,还有就是对《火车进站》原教旨主义般的致敬。

藏着对电影最朴素的理解和热爱。

当年姜文的“不识抬举”,如今会让多少大牌导演感到脸红?

所以,

再去琢磨姜文那句:电影应该是酒,哪怕只有一口,但它得是酒。

到底会让多少华语电影界的大牌导演感到脸红呢?


文/红猪看电影编辑部:红猪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不识抬举   导演   葡萄汁   华语   铁轨   投资人   开端   惊心动魄   白酒   大牌   子弹   票房   葡萄   当年   东西   时间   财经   电影   姜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