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缴+罚款2400万!劳务费发票这样开就是偷税

劳务费发票一直是劳务派遣公司的难点和痛点,也极易触碰税务红线。支付劳务报酬时如何不踩坑?劳务费缺乏发票如何处理?帐房君带领大家了解答案。

补缴+罚款2400万!劳务费发票这样开就是偷税


01


劳务费发票发奖金?连补带罚2400万!


深圳市税务局第二稽查局在对辖区内某企业检查时,发现该公司存在巨额劳务费用支出,虽然附有合同、发票及转账记录,但为谨慎起见,稽查人员前往开具发票的人力资源公司进行外调取证。

经调查发现,人力资源公司除为该公司提供真实的劳务之外,还将该公司汇来的部分款项直接汇给5个私人银行账户,经过比对地税系统该公司的个人所得税申报表,发现5人均属于该公司的在职员工。

该公司不得不承认利用私人账户发放奖金、补助的税收违法行为。

税务机关最终对该公司的涉税违法行为作出了补扣缴个税1600多万、罚款800多万元的税务处理处罚决定。


本案中该公司员工获得的补助、奖金虽然不是由公司直接发放,而是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中转,但实质仍然是受雇于该公司的所得,理应并入工资、薪金所得合并计缴个人所得税。




02


支付劳务报酬的6大坑


一、支付自然人的劳务报酬,不需要发票就可以税前扣除


错!支付自然人的劳务报酬,当然需要取得劳务报酬的发票,才可以税前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28号的规定,支付自然人的劳务报酬不超过500元的,也可以用收款凭证税前扣除。



二、支付自然人的劳务报酬,在代开发票环节税局大厅来征收个人所得税


错!自然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申请代开发票的,在代开发票环节不再征收个人所得税。

代开发票单位( 包括税务机关和接受税务机关委托代开发票的单位)在发票备注栏内统一注明“个人所得税由支付人依法扣缴”。



三、企业支付外部人员劳务报酬10300元,代扣20%个税的时候是按照含税收入来计算个税?


错!应按照不含税收入计算代扣的个税。

不含税收入=10300/1.03=10000元。代扣的个税=10000*(1-20%)*20%=1600元。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12366北京中心答复:劳务报酬所得项目计税依据为不含增值税收入。



四、支付自然人的劳务报酬,支付方在预扣个人所得税的时候直接乘以20%税率计算


错!需要先计算收入额,再按照税率20%预扣个税。

《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收入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1.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费用按八百元计算。

2.每次收入四千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百分之二十计算。



五、支付自然人的劳务报酬不超过800元的,无需申报个税


错!公司作为劳务报酬的支付方,应履行扣缴的义务。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未超过800元的,由于计算预扣预缴时“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按八百元计算”,所以应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税额为0。

但是0并不代表不需要申报。



六、支付同一自然人的同一项目的劳务报酬,一个月内多次取得的,每次都可以减去800元或者20%扣除


错!劳务报酬所得,属于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

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03


劳务费没有发票如何处理?


支付员工的工资可以造表发放,不需要员工为单位提供发票。而独立劳务提供方均不属于和单位有雇佣关系的个人,应该按规定缴纳增值税,同时提供正规发票。说了这么多,个人还是没有发票怎么办?


一、个人无法开具发票,可通过税务机关代开

实际中由于税重、开起来麻烦等一系列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去开。


二、企业以个人的名义去代开

签订一个包税的价格,把税金开进发票。一方面满足了个人只拿税后收入的要求,一方面满足公司入账的要求。

所谓包税,不是说纳税义务发生了改变,纳税义务还是个人的,只是说这部分钱企业帮忙支付了,而且把金额开到发票里面,个人只拿税后酬劳。





04


劳务报酬个人所得税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劳务报酬(少于4000元)- 800元;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 劳务报酬(超过4000元)×(1-20%);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简单来说就是:

1、劳务报酬所得在800元以下的,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

2、劳务报酬所得大于800元且没有超过4000元,可减除800元的扣除费用;

3、劳务报酬所得超过4000元的,可减除劳务报酬收入20%的扣除费用;


税率如下表:

补缴+罚款2400万!劳务费发票这样开就是偷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劳务费   付方   发票   自然人   税率   个人所得税   劳务   报酬   所得   税务   费用   机关   员工   收入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