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年前,王朔从北京44中毕业,进入北海舰队,开启他的军营岁月

43年前,周大伟和王朔分别从北京31中、北京44中毕业,成为北海舰队的新兵。二人中,一个来自三里河附近的一机部汽车局大院,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一个成长于复兴路西头的解放军政治学院大院,是典型的部队子弟。


  虽然家庭背景不同,但同在北京城,经历的事儿大同小异。周大伟认为,那个年代违背了当时流行的哲学理念,无论个体如何努力,也无法获得正常的成长机遇,“外因成了决定因素,内因成了变化条件”。用王朔的话总结,则是“身体发育时适逢三年自然灾害,受教育时赶上文化大革命,所谓全面营养不良,身无一技之长”。
  好在扭曲的年代终于结束。一些人揪着头发把自己从原来的轨道上硬生生拉扯出来,而那些从没被扯疼过的人,很多就像被温水慢慢煮熟的青蛙,还没回过神儿来,便已经失去了在新时代抗争的能力和勇气。
  周大伟和王朔经历了不同的人生拐点,却都属于前者。他们都与绝大多数当年的战友失去了联系,但两人之间仍时断时续地保持着电话联络,偶尔还会在北京城里一起坐坐。

军营岁月


  有时,人生如同海上行舟,有人扬起风帆,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原地打转。起落沉浮,身不由己。
  距离青岛数十华里的即墨(现属青岛市管辖),有一个叫南泉的海军训练基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海军新兵被送到此地。经过近一年的新兵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后,再被派往北海舰队的水面舰艇上服役。
  1977年1月初的一个下午,120名来自北京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来到这里。这些年轻人身穿藏蓝色的冬季海军服,满脸兴奋。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几乎所有人都认可当兵才是应届高中生的最好选择,不仅可以逃过上山下乡,复员后还能返回原籍。周大伟和王朔也在这趟列车上,尽管互不相识,但身为海军的幸运与自豪并无二致。
  在新兵连,王朔因为过人的“神侃”天赋远近闻名。一个星期天的下午,他受邀到周大伟所在的班级表演。那天,王朔给周大伟的第一印象是“极为清纯的脸”,“皮肤细嫩红润,表情腼腆乖巧,但一笑又好像一脸的坏水儿被拧出来了”。当天,来自大院的王朔满口名人趣事、军事典故,其间还不乏男女荷尔蒙之类的医学名词,几乎把周大伟和战友们“侃晕”了。


  后来,周大伟和王朔都参加了中队的宣传小组。借出板报的由头,他们一起逃过队列训练,钻过熄灯号的空子。周大伟发现,王朔对事情的认识和判断又准又狠,眼界远超同龄人。再加上他骨子里透出的那股不甘平庸的劲头儿,到了哪,都是个刺眼的人物。
  由于过于特立独行,部队里很多人对王朔并不欣赏。但周大伟不这么看,他认为王朔绝顶聪明,是个“精灵一般的人”。
  和王朔比,周大伟似乎正好相反。尽管内心中同样自视甚高,但他并不张扬,也从不惹事。他是那种从小就很乖的孩子,好强但听话,成绩好却不怎么招人嫉妒。对一些士兵讨好上级、假装刻苦训练的功利行为,他也看不顺眼,但不会在言语中表露态度。


43年前,王朔从北京44中毕业,进入北海舰队,开启他的军营岁月


  新兵连结束后,王朔和战友孙东平被调到青岛市区,一个去卫生学校学护士,一个去水兵俱乐部做炊事员。周大伟则和100多战友留在封闭的基地,继续学习航海和操舵。
  数月训练,基地大门紧闭,几乎与外界隔绝。一次,因为要进行大型队列训练,场地不够,士兵们破天荒地在营区的围墙外训练。走队列时,远处两个村姑包着花头巾、提着竹篮子走进视野,士兵们的步法一下全乱了。副中队长气急败坏地大吼:“刚才谁看了,站出来!谁看了?站出来!”其实所有人都看了,只是离得太远,压根就没见到正脸儿。


  1977年夏,这股气息四处弥漫,传到军营。一天,战友们正在沙坑前练习单杠,不远处的一个男人一下吸引了周大伟的眼光。这是一个战友的同学,专程从北京赶来探望。周大伟发现,这个同龄人穿着尖头皮鞋、藏青色西裤和一件夹克衫。他悠哉游哉地站在场外,看着战友们做着拉上、放下,再拉上、再放下的机械性动作。周大伟隐隐感觉有点儿不对。突然间,他明白了,是自己初为军人时的优越感正在迅速消减。他开始羡慕这个无拘无束的“地方老百姓”,心中五味杂陈。


  那年年底,国家宣布恢复高考。在与家人和同学的通信中,周大伟得知整个北京都沉浸在备战高考的氛围之中。周大伟过去的同学、身边的亲友,只要有条件都准备试上一把。他自己也在思考,要不要追赶 “高考”这趟人生的高速列车?
  可惜,军人不是自由之身,周大伟不能参加高考。他甚至感觉自己被时代抛在了后面。

各奔前程


  转机出现在1979年。那一年,周大伟结束了军舰上的实习,成了训练基地航海教研室的一名助教,不再出海。和他一起留下的,还有战友裴真。
  当时的军人要想参加高考,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部队推荐;二是有时间复习。周大伟和另外一名叫裴真的战友,是那120名京籍水兵中符合条件中仅有的两人。1979年春,他们开始复习准备。他们白天给新兵上课,晚上就猫在屋里埋头苦读。等所有营房都成了黑漆漆的一片,他们的宿舍还亮着灯。
  那年夏天,周大伟考中了重庆的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裴真没有参加这次高考,也放弃了投考军事院校(由军队内部出题,比较容易录取)的机会。他的家人希望他早日退伍回京,准备报考地方大学。
  等待发榜的日子里,周大伟在青岛市区的水兵招待所门前再次遇到王朔。他参加高考的消息,也传到了王朔耳中。那次见面,王朔主动问起高考的事,而且破天荒没有调侃。从王朔的表情,周大伟看出了他对前途的担忧。待续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北海   舰队   北京   水兵   青岛   队列   新兵   军营   大院   战友   海军   军人   部队   年前   岁月   年代   同学   人生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