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而活着。—— 余华

1991年,32岁的余华还是一个穷酸的作家,不要跟他提钱,他为了追寻自己的梦,住在北京9平米的小屋里,奋笔疾书。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他的身边有一个女人叫陈虹她不嫌弃余华穷,更不嫌弃余华的邋遢,经常过来帮余华做饭,收拾屋子,很多人调侃他们是夫妻,但是余华心里很清楚,自己在老家已经成家。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再美的初恋也比不过柴米油盐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之前我们曾经提到过,1978年余华高考名落孙山,只能跟父亲一样当了一名牙医,但是偶遇文化馆的同学,让他彻底走上了写作这条道路。

25岁的余华,如愿借调到了海盐县文化馆。当时文化馆的秘书漂亮能干,有很多的追求者,而余华硬是把她拿下变成了自己的妻子。1985年,26岁的余华与潘银春结婚。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26岁的余华,一门心思想在文学圈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结婚3年不到,就去参加了两次鲁迅文学院的进修。但是妻子却想安心度日。

两人分歧越来越大,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婚姻中要两个人学历或者思想相当。 终于在1991年,两人爆发了一次不可挽回的争吵后,潘银春离开了已完成《细雨与呼喊》的余华。


因为有陈虹才有《活着》

与潘银春离婚不到半年,余华就和陈虹结婚了,为了实现自己更大的抱负,余华干脆搬到北京定居,开始了职业写作的生涯。

余华拿着400元的稿费和陈虹挤在9平方米的出租屋里,与余华结婚之后,诗人陈虹似乎也不再有精力创作作品,她转而变为一心一意支持余华创作的家庭主妇——她好像在赌什么,赌余华会成为不朽的作家。

我们都知道,余华《活着》最初的灵感来自于一首歌,叫做《老黑奴》,歌中那位老黑奴经历了一生的苦难,家人都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对待这个世界,没有一句抱怨的话。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一天,余华在那个9平米的出租屋中大发雷霆, 他觉得自己写的新书,哪儿哪儿都不顺。

陈虹走过来对他说:既然第三人称写的不好,那么我们可以试一下用第一人称,代入感还能更强!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这句话打开了余华的思维,他马上推翻前面所有已经完成的稿子,开始使用第一人称写作。

于是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活着》,虽然采用了插叙等多种写作手法,但是始终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在展现。

1993年,余华完成了《活着》的创作,张艺谋提前看到了《活着》的样刊,于是主动联系余华,希望把这本书改编成电影。并给了余华20000元的改编费。

他向千万中国人发问,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小说的主人公叫福贵,本是纨绔子弟的他因嗜败光所有家产,接受现状决定重新开始的他,又遭受了父母妻儿的相继离世,最后只剩一个人,但福贵仍然对生活充满信心,坚定地活着。

1994年,《活着》被张艺谋改编为电影,也获得大量国际电影节奖项。

中间还有一个小插曲,张艺谋没有通过电影局,直接自作主张的拿着电影去参加戛纳电影节,导致《活着》被禁播。出版社也慌了,印制的2万册《活着》,最终也只能当做废纸销毁。好在后来《活着》活了下来,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美国华盛顿邮报这样评论道:“《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和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

余华用笔刻画了一个苦不堪言的悲剧人生,但实际上却是一则讲给每个成年人听的寓言。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活着》,是一本值得每个成年人用一生来读的书。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余华曾说:“人类是无法接受太多事实的。”的确,我们一边为福贵的悲惨境遇打抱不平,另一边却依旧被生活折磨地无力起身。

日复一日机械化的工作和生活,让我们深陷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世俗中。你有没有认真想过“活着”的意义什么?

在《活着》的最后,余华给了你答案。

“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命。像我这样,说起来是越混越没出息,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在书中,几乎没有任何煽情的篇章,读者面前也只是一个个的悲惨故事,小说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却用寥寥无几的语言描绘生死。

余华的笔触相当简洁,凌虐的命运下,总是寥寥数语击中人心,达到人性悲悯的高度共鸣。在经历或是未曾经历过穷困的人们,对他笔下的世界都会无形中感同身受......

余华把常人难以接受的苦难一件件接连不断地压在福贵身上,再结合极具现实意义的时代背景,让读者得以与福贵同甘共苦。

如果你已经体会过活着的苦难,就一定要读一读余华的《活着》。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面对余华的长篇小说《活着》销量突破2000万册,莫言感慨说:余华的书少我一半,但影响力大我一半。还说作品要好好对待这类的话,总之是希望自己以后不要写些可发不可发的作品。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爱读书的易烊千玺,在微博上和大家分享18岁书单时,就曾晒出这本《活着》,还分享了他的读书感受:“读《活着》,就是随着福贵走在洒满盐的路上,习惯于接受失望,等时间淡了悲伤,苍凉难耐么?尽是人生。”

余华为写作离婚北上,在9平米房间苦写2年,作品刚印刷就全被销毁

点击下方商品卡,把这本精装珍藏版《活着》带回家:


余华活着 ¥28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海盐县   华盛顿邮报   插叙   黑奴   作品   文化馆   这个世界   北京   人称   成年人   悲惨   苦难   最初   妻子   房间   财经   电影   余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