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被封锁后失去北美这块奶酪的华为,在最新的市场调查报告中,以26%的市场占比打败苹果,回到了全球第一的位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为旗下的海思由于没有公司生产芯片,出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8%。

制造商台积电的退出,让办公桌上只剩下了一张张草稿图的海思人,不由得忧心忡忡,外界的声声唱衰中,华为多位高管及时发言,稳定军心,“海思不会重组和裁员”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然而,在目前的情况下,海思很大可能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盈利,为什么华为还是“一意孤行”,力保这支7000多人的团队呢?

要解开这个谜题,得从海思反复被“保”的历史开始讲。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研究着最尖端最核心技术的海思,从2004年成立开始就在亏损,一直亏到了2014年,按华为自己的话来说,几乎亏出了一家小米。然而,在手机市场百家争鸣的今天,技术差异化才是核心竞争力,令华为脱颖而出的麒麟系列芯片,则正是海思人的智慧结晶。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十年的亏损,一朝翻身,证明了华为力保海思,并不是一招臭棋。

海思的成功并非是偶然的灵感,而是拥有30年的厚积,海思前身为华为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1991年就开始研究芯片,拥有国内第一多的设计经验。

难怪有人笑言,海思和华为是双身一体。

一开始,任正非任总就对海思寄予厚望,招来2000名人才,让他们用三年时间做出外销40亿的人民币,千里马倒是容易凑齐,业绩却是旷日持久的挂零,原因无它,时代的车轮太快了,海思刚开始设计SIM卡芯片的时候,大哥大还是最潮的装备,等芯片能够量产的时候,一片芯片只用几块钱就能买到。

高层掐指一算成本,直接放弃了SIM卡芯片业务,海思的第二次失败又被保住,是它在2004年开始做多媒体芯片,也就是视频监控和机顶盒这些。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直到2007年年初,海思的外销芯片数字仍然是0,一直持续到第二代摄像头发展起来。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如果说多媒体芯片的失败,属于杀鸡用牛刀,没找准定位,第三次失败几乎让人惊掉了下巴。海思芯片的手机没人要,2009年,海思推出了一款110nm的芯片,主打低端智能手机市场,自研技术也初具雏形。

可惜的是,那时候的华为,被为欧洲运营商定制3G手机的官司缠上,海思只能模仿前辈联发科的思路,找山寨机代工厂安芯片,然后出售,那时的手机市场基本上是65nm,甚至45nm的手机,拼价格也拼不过真正的山寨机的海思,再一次失败了。

一而再,再而三的受挫,让海思开始反思,自己作为国内研发芯片的独角兽,为何总被市场拒之门外?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最终,还是华为高层拍了板,从今天起,海思的芯片我们自己用,这实际上也是一场豪赌,而且是用整个华为的声誉,去保住屡次失败的海思,而结局我们现在也看到了。

所以说,华为保护海思的举动,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种习惯。“大嘴”余承东早就意识到,价格战,华为没有优势,但具备了自己定义芯片的能力的话,华为就能从一片红海中游出来。

从“华米OV”的市场大格局来看,被力保的海思芯片,回报是丰厚的。

讲完了海思三次被保,再来说说保住海思的必要性!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我们知道,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大部分被美国所垄断,半导体产业本身,也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投入单位不是用亿计算,那都属于格局小了,能够垄断专利,舒舒服服享受定价权在自己这边的美国,当然不会向其他国家出售自己的谋生工具。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海思的“前车之鉴”可不少,比如,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日本,半导体产业欣欣向荣,进入了美国之后夺走了他们大部分市场,最终,半导体巨头东芝集团被制裁,禁止向国外出口芯片2-5年。

日本半导体行业,直到今天也没能重获新生,美国利用霸权第二次全球制裁,发生在2013年 法国的一家名为阿尔斯通的公司身上,美国先是声称他们查出了阿尔斯通的高管贪污问题,之后开出了一张7.72亿的罚单,再立马警告试图施以援手的西门子,逼得阿尔斯通把自己卖给了美国的通用电气公司。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既然肉落到了自己嘴里,那棍子就可以放下了,罚单取消。

这两个案例有没有让诸位觉得眼熟呢?

去年台积电被下禁令,孟晚舟被加拿大软禁两年多,我们可以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因此,华为在这样的围剿下,如果不打出足够鲜明的旗帜,就会走上日本东芝集团,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旧路。

此外,华为的人才理念,也注定了它不会放弃海思。

古人云: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对于现代工业亦是如此。海思的7000人团队,每一个都是制造“麒麟”的功臣,一旦为了经济效益盲目裁员,人心浮动,人才流失,损失将更加无法估量。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海思团队没有躺平挨揍,点击海思的官网,他们的自我介绍中,排在前面的是智慧视觉,手机终端则是最后一位,简单的“全场景智能化”口号,彰显出它们并不简单的野心。

毕竟,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智能都少不了芯片这颗“心”。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就在6月16日,海思还正式启动了博士招聘计划,不仅不裁员,还要注入新血液,主要招聘芯片设计、芯片架构、激光器研发以及传感器研发的博士生。翻译一下就是,我们不仅没有躺平,我们还要研发更先进的芯片。

这种不惜代价挖掘半导体领域高端人才的行为,自然拨动了美媒纤细的神经,不少美国媒体紧跟热点,纷纷发文,标题也起得很有针对性:“一定要阻止任正非”。

他们认为,如果任由华为海思这么做,大量的国内外人才必然被待遇吸引,帮助华为走出困境,要不怎么说,有时候敌人比朋友更了解你呢!

海思从困境中涅槃的关键点,恰恰在于人才,我们知道,对于华为来说,老合作伙伴台积电被限制的是量产自家的芯片,而我国大陆最大的代工厂中芯国际,芯片制造工艺连7nm也还没消息,而海思的设计目标是什么呢?

是3nm级别的芯片,也就是麒麟9010。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而苹果公司即将发布的iphoe 13,搭载的是5nm芯片。

这就意味着,在芯片领域,华为的海思与美国的苹果,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有句话说,先富带动后富,只要用人才保持住海思的芯片设计能力,就保持住了华为对芯片的需求。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那么大一块香喷喷的蛋糕摆在面前,只要提高自己的技术,就能抢下蛋糕,大快朵颐,这对于国内的半导体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强烈的刺激。

对此,华为的预言是,未来两到三年内,不管是和想要乘上风口的其他国家合作,还是我国集中力量攻克难关,我们一定能实现非美国技术的供应链,到时候,华为这几年用钱开道,重金维持的海思团队,就会如同多年前麒麟第一次搭载华为手机,带来无限收益一样,再给华为带来丰厚回报。

在冰雪之下看见一片新叶,就是看见一整个新春,华为的芯片供应链虽大病一场,现在却在缓慢康复中,这可不是盲目乐观博眼球。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之前,华为Mate系列的,还有nova 8主动下调200元价格,因为全球缺芯的大前提下,它们无法同步供应充电器,快速充电技术,对芯片的要求可不低。

但是,6月13日华为宣布再次恢复充电器供应,另一个有力的佐证是,华为新发布的Mate Pad系列中,芯片属性这栏是诞生于今年1月19日的高通骁龙870。另有尚未确定的消息称,高通将为华为量身打造4G版的骁龙888。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华为已经打通了部分芯片供应链,而美国正“享受”着自我封锁的经济损失,虽然高通的供应被限制在非5G芯片上,但只要有了“芯”,华为就有了产量提升的希望,为未来某天麒麟芯片的归来,打下资金基础。

华为的海思是一个技术研究中心,又不仅仅是技术研究中心,它因为5G技术被打压,又因为自研技术而存活,它是国与国之间科技博弈的缩影,海思如果因为资金问题倒下,未来就会有千万个不赚钱的海思倒下。

美国自找苦吃!华为海思打破美国垄断、突破封锁,不被“卡脖子”

而华为力保海思,释放的是一种不向科技霸权低头的态度,也再次证明了,我国始终坚持自主研发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华为   美国   斯通   麒麟   自找苦吃   山寨   罚单   法国   半导体   手机市场   芯片   团队   人才   财经   手机   市场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