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王朝,诞生了许多名将,但是相信很少有像戚继光这样口碑严重两极分化的。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倭寇的克星,是抗倭第一名将,他发明了“鸳鸯阵”、“三才阵”等专门针对倭寇的阵法,也改进了很多装备武器,是不可多得的一位能文能武之才;

不喜欢的人说他贪污腐败、拉帮结派,公然吃空饷、公开受贿行贿,道德品质低下,目无王法。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戚继光的这两面,都是真实存在的。但他晚年境遇极差,得了肺病却没有寻医问药的钱,最终在贫病交加中离世。

可是他贪污了那么多银子,又是怎么让自己落到了如此境地的呢?

戚继光的为人处事之法:自己要有本事,朝中也要有人

戚继光将门出生,先祖是朱元璋的侍卫,因为在战场上救驾有功,得了个世袭罔替的“登州卫指挥佥事”之职。

生下来就是四品武官,很多人可能就会走上一条“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路,但戚继光从来不是一般人。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毕竟是18岁就能写下“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戚继光一向是个有壮志雄心的人

但是,有雄心的同时,戚继光也很懂得为官之道

明朝官场环境险恶复杂,单纯做一个一心为君的纯臣,有时候的下场比藐视皇权还要惨。

戚继光知道,要荡平敌寇的前提是保住自己,而保住自己的前提是朝中有人

其实在戚继光主动出击找上张居正之前,他就已经有了好几重“靠山”了。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首先是他的出身,父亲戚景通是京城神机营的营长;其次是他的姻亲,岳父王栋是总兵,基本相当于现在的“战区最高指挥官”,在万历朝是地方上最有实权的人物。

戚继光背靠着两座大山,应当可以说是无后顾之忧了,但他自己却不这么觉得。

父亲虽然在京城,但当时的神机营并不受最高统治者待见,属于各个门伐世家塞自家不成器子侄的一个后门单位;

而岳父么......因为太有实权,导致戚继光一向对夫人唯唯诺诺,颇有些夫纲不振的意思。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因此,戚继光需要找到一个坚实的、纯粹是看中了自己能力的靠山,这样的靠山才能靠得久远。

押对宝,纵横武官集团十五年,靠的是金钱、美人和战绩

戚继光为了找靠山着实花费了一番心思

最初他想走严嵩和徐阶的门路,但不是人家看不上他,就是自己的上级已经靠上去了,亲爱的戚继光只能再等等。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但是这一等,等来的就不是一般人。

他叫张居正。

将他介绍给戚继光的是他从前的顶头上司胡宗宪,因为看过张居正养病期间写的一些书,认为两个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应该很有共同语言。

胡宗宪既然能发现戚继光,说明他的眼光很好,但他没想到能好到这份上——他给自己的小弟挑了一个未来的首辅。

当时嘉靖皇帝的身体情况已经如风中残烛,随时都能驾鹤西游;且威胁了自己地位二十多年的景王朱载圳也死了,是太子朱载垕人生中最轻松快乐的一年。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而太子府中的所有官员,在太子继位后肯定立刻就能官升起码三级,像张居正这样的太子侍讲侍读,即便不能立刻入阁,那也一定是新皇心腹。

这一年是1565年。而戚继光凭借十年前调任浙江起就开始的财富积累,在第一次“孝敬”张居正时就出手不凡,令见惯了大场面的未来首辅眼前一亮。

张居正看过戚继光自己写的兵书,对他自创的阵法和武器大加赞赏的同时,也希望这位小伙伴是个能在官场上走得很远的人。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毕竟如果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最基本的自保之能力,那么嘉靖皇帝遗留下来的这个黑暗官场,很可能让他的下场甚至都不如当年的岳鹏举。

不过如今看来,戚继光显然深谙官场潜规则,很能来事。既然这样,那你就一心杀敌去吧,你的后方由我来守护!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做得太嚣张,总是要被清算的

1567年,张居正入阁,戚继光的贺礼几乎是贴着圣旨的脚后跟到的:黄金白银若干箱、珠宝玉石若干箱、房屋地契若干箱,最要紧的,还有12位如花美眷随贺礼一同到来,都是戚继光花了大力气挑选、调教的。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戚继光的礼送得光明正大,毫无一个行贿人员应有的低调——张居正虽然此时不是首辅,但徐阶惹了新帝厌恶,二把手高拱身体不适早想致仕,将来还不就是张居正说了算?

张居正也用自己的能力回应了戚继光的厚爱。1568年,入阁次年,徐阶致仕,数月后高拱致仕,张居正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首辅。

并且在自己收拢权柄的同时,张就力排众议,一力推荐戚继光出任蓟州、昌平、保定三地总教头,相当于今后京城周围防守的将士都是戚继光的门生。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在练兵卓有成效之后,张居正又将戚继光派往西北方平乱

虽然在当时的一些朝臣眼中,张居正和戚继光一个把持朝政、一个手握兵权,在各自的领域里飞扬跋扈、任人唯亲,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二人的所作所为很大程度上出于公理而非私心

尤其是戚继光,在西北几年间打得北蛮数次退兵、毫无还手之力,蓟门在戚继光手里固若金汤,连只北蛮苍蝇都飞不进来。

戚继光用行贿得来的官位,保了蓟门当地起码十年的太平光景。但是1582年张居正病逝,情况立刻急转直下。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对张居正信任甚至依赖的穆宗朱载垕已经去世,万历帝在皇位上已经坐了十年,此时张居正刚死,谥号刚上,即便是他再不满,也不会立刻就褫夺封号,但跟他来往密切的还是可以查一查,给个下马威。

于是,戚继光就被盯上了。

张居正病逝的消息还来不及消化,紧跟着来的就是调往广东的圣旨,虽然还是总兵,可广东军事地位不如蓟州,没那么多兵要练,也没那么多仗要打。

戚继光明白,这不过是开始。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果然,3年后,戚继光遭弹劾并被收回兵权卸甲回乡;再3年,病死于家中。

结语

世人都说戚继光贪,没错,贪是真的贪。

但他贪来的钱没用在自己身上,都拿去贡献给上官了。

抗倭名将戚继光,为何晚年却凄惨无比,连寻医问药的钱都没有?

并不是说贪污行贿受贿没有错,但如果当时的明朝官场稍微正常一点,能让想做实事的人有点出路,大概也不会弄得从上到下都畸形。

毕竟要不就像严嵩、张居正、戚继光这种“巨贪”,要不就像海瑞这样拉着一家老小做乞丐的清官。

当制度内的畸形太多时,那就是制度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致仕   明朝   总兵   京城   武官   兵权   嘉靖   实权   贺礼   倭寇   阵法   圣旨   靠山   官场   名将   凄惨   晚年   太子   财经   戚继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