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解放战争时期,有很多国军将领出于各种情况,或是家国大义、或是私人情感,选择了正义的一方,最终站在了国民党的对立面。

这样的将领在岛内向都是不受待见的,很多至今都还要被“湾湾”名嘴们拿出来讽刺两句。但也有例外:一位是杜聿明,另一位则是今天的主角郑洞国

1991年1月27日,88岁的郑洞国在北京病逝,随后在八宝山公墓礼堂为他举办了追悼会。罕见的是,几乎消息传出不久,海峡对岸也立刻筹办了郑国洞将军的追悼会。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郑洞国以自己的大义赢得了海峡两岸的同心拥戴,可以说是“忠义两全”;但是常言道人无完人,为国尽忠的郑洞国,在自己的私人感情上,却是屡遭重创

琴瑟和鸣的原配病逝后,觉得人生晦暗的郑洞国又一次遇见了生命之光

1903年,郑洞国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家中有宅有田,算是衣食无忧的人家。因此,郑洞国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14岁时,父亲还将他送进了西式学堂。

这样的人家,一般都成婚较早。郑洞国14岁那年的冬日,也在家人的安排下,与邻村一位贤淑的姑娘成了婚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新娘子又比他大八岁,如果换成是其他人,想必又能成为将来自己流连花丛的一个借口。

但郑洞国是个实诚人,对这桩婚事并没有不满;非但没有不满,二人还恩爱有加,育有两子一女。

可能一开始太小不懂事,但二人相濡以沫13年,甚至1930年妻子去世后,郑洞国消沉自闭了3年,一度回绝给自己介绍对象的友人,只因为觉得此生最懂自己的人已经去世。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直到1933年,郑洞国回南京办事,顺路去医院看望一位名叫肖执中的同乡。在那里,他邂逅了后来成为他第二任妻子的陈碧莲

陈碧莲是肖执中的小姨子,虽然当时只有17岁,却已经凭着自己姣好的容貌,成为南京当地有名的美人。

纵使丧妻之痛再刻骨铭心,也已经过去了三年;这三年中郑洞国过得有多消沉,看见陈碧莲的那一眼就有多惊艳。

她清新的美貌,像大雨后穿过密林的一缕阳光,径直射到了郑洞国的心头。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而那年正当而立的郑洞国,多年的军旅生涯增添了他的英武,妻子离世又给他的气质平添一份忧郁,陈碧莲对他一见倾心

那些年南征北战,他温和包容,她小意柔情,生活也曾美满幸福

经过一段时间的地下恋情后,这对相差13岁的情侣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

一开始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二人的结合。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年龄的差距并不是主要原因,郑洞国的原配还比他大八岁呢!别人在意的是二人的出身。郑洞国家里是乡下小地主,而陈碧莲却是书香门第里的大家闺秀。

再者,郑洞国的原配留下的三个孩子也要人照顾,郑洞国的朋友亲人,并不认为闲了就开舞会写字画画、一副小资做派的陈碧莲,能够胜任母亲的职责。

但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

结婚以后,郑洞国仍然时时在外领兵打仗,陈碧莲则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中大小事务,令郑洞国没有后顾之忧。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一段时间以后,陈碧莲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郑洞国的眼光,这才真正得到了众人的祝福。

然而陈碧莲,所以能得到郑洞国一生的钟爱,总是有她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原配妻子毕竟只是小家碧玉,有些事即便想做却碍于礼法不会去做;然而这些在陈碧莲眼中,则只是她向丈夫示爱的方法。

1939年,日本侵略军筹划进攻云南,郑洞国和其他几名国军将领被派往当地;为了让前线将士能够安心杀敌,国民政府特地下发通告,表示妻子可以“随军”。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碍于战火,一些将领的家眷以照顾老人为由不愿前往,陈碧莲却欣然前去,她以家国大义安慰婆母,又用夫妻情谊说服丈夫,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妻子渴望跟丈夫在一起的小愿望。

但正是她这样的做法,却令丈夫第一次感受到不同以往的爱情的狂热。

也是从那以后,两人感情益发缱绻。

4年后,已经是一军之长的郑洞国受命前往印度驻军。陈碧莲不忍分离之苦,独自收拾了行李去印度陪伴丈夫;两年后,再接调令的郑洞国升任京沪卫戍副司令,陈碧莲依旧随军。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直到1946年,郑洞国被派往东北带兵。那里是真正的战场,陈碧莲没能随军,只能日复一日将思念寄托在军报和信件上。

炽热的爱恋真的敌不过北京的冬天?并不是,只是每次都要我来找你,我累了而已

到1948年,郑洞明已经率部在东北困守了两年。这两年里,委员长答应的援军迟迟未到,军需物资却渐渐跟不上供给了;自己的兵穿的棉服都破成了烂布条,眼看着连军粮都要告罄......

郑洞国知道,自己这是被当成了弃子。一个人不要紧,可是连兵带民,那是50万条人命。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思虑再三,郑洞国接受部下建议,向中共提交了降表

为了挽回自己的颜面,国民政府登报发表讣告,并刊登了《郑洞国壮烈成仁,三百官兵全体殉职》的社论。而一天天盯着报纸的陈碧莲看到后,自然肝肠寸断

好在没多久,陈碧莲就收到了确切消息,说郑洞国尚在人间,并且已经投降中共。欣喜若狂的陈碧莲顾不上其他,简单收拾了东西就赶往长春跟丈夫会和。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这一陪,就陪了3年。金陵秦淮河边长大的娇娇女,为了自己的丈夫,硬是在寒冷的东北待了三年。

1951年,郑洞国向组织要求去上海治伤,陈碧莲陪同前往;次年,郑洞国又接受了组织安排前往北京出任水利部参事。

但这一次,陈碧莲并没有跟随,而是在郑洞国抵达北京后不久,托人送去一封信,信中说“北京太冷,我适应不了”。随信同时送到的,还有一份离婚协议书。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听说陈碧莲在上海经常跟一位富商出双入对,郑洞国仿佛大冬天被人泼了一盆冷水,从头凉到脚。自尊心驱使下,他毫不犹豫签了字。

结语

总有人说,陈碧莲是因为吃不了苦,所以跟丈夫离婚,那他们一定是忘了她17岁嫁进郑家,做三个孩子的继母、又一人奔波去往云南印度陪伴丈夫的事。

也有人说陈碧莲是民国的大小姐,当然不想跟投降共和国的军人再有什么牵扯,那1948年到1951年,她在长春难道是在进行策反吗?

抗日名将郑洞国去北京工作,妻子嫌太冷未跟随,后却离婚再嫁富商

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只不过是长期单方面付出的小妻子累了,想要撒个娇而已;可惜铁血惯了的丈夫领会不过来,最终错过终身。

到底是北京太冷适应不了,还是这么多年始终单向奔赴冷了热血?斯人已逝,后人就不作评论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石门县   实诚   北京   妻子   国民政府   原配   长春   国军   印度   大义   云南   追悼会   富商   南京   将领   名将   丈夫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