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也曾站在过世界之巅,贞观之治,大唐盛世,引来万朝来贺,成吉思汗所带领的元朝将疆域扩大到了历史最大,北跨西伯利亚,南到波斯湾,引来马可波罗“遍地是黄金”的言论。

回看曾经,清朝是我国的最后一个朝代,正因为清朝天子的闭关锁国,最终才导致,我们中华民族遭受到了外族的侵犯。但不可否认,清朝时期,还是有很多大有作为的皇帝的。我们熟知的康乾盛世,它曾被称为落日的余辉。

康熙被称为千古一帝,除了他的政绩被人熟知之外,更使人津津乐道的便是他的皇子九子夺嫡,而众所周知,雍正皇帝最终杀出重围,成为了皇帝。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自古以来,在位的皇帝都对自己的皇位看得非常之重,不允许他人来挑战自己的权威,一旦有人挑战,必然会变成血流成河。然而,在雍正年间,却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书生曾静

在满清入关的35年,一个秀才在偶然间读到了一位老师反清复明的书籍,深受其中思想的影响,他认为,只有大清灭亡,恢复明朝制度,才能够使中华民族崛起,自此以后,他便开始了反清复明的道路,他就是曾静。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这位老师,就是吕留良,吕留良是一个在雍正年间落榜的一个学子,他进京赶考却铩羽而归,再加上吕留良是明朝人,双方对比,吕留良更加认为明朝的好,因此,便对清朝的八股制度有所不满,进而对雍正皇帝以及清朝制度大加批判。

随着吕留良四处的演讲与煽动,他的身边反而聚集了一大堆人,这些人都深深地被吕留良所说的反清复明的言论所感染,他们都在称呼他为老师。

曾静读到吕留良的书籍之后,更加的渴望反清复明的书籍,他千里迢迢去到已故吕留良的家中,经吕留良徒弟的介绍,更加的了解了明朝制度的优越,于是他立誓要反清复明,自此,也称呼吕留良为老师。

自古以来,政权的演变,几乎没有不费一兵一卒便成功的,如果想要成功,必然会有兵力的加持。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曾静虽有着宏图大志,却苦于没有兵力支撑,在他的身边,都是一些读书人,他们或许能够煽动百姓,但他们却拿不起刀枪。

岳飞后代

就在这时,一位将领的名字出现在了曾静的脑海中,他就是抗金英雄的后代岳钟琪。曾静给岳钟琪写信,希望他像他的祖先一样,能够抗击金人,恢复汉人的统治。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自古英雄多寂寥,时代的更迭,江山还是如此的多娇,他们曾经的浴血奋战,最终还是被无情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留下的是人们绝对的敬仰,与传承下来的精神。

岳钟琪虽然因为是抗金英雄的后代而不受满人的信任,但他的骨子里深刻地遗传了岳飞的精神,他知道不管谁是皇帝,作为臣子,必须要做的就是忠诚。

收到曾静信的岳钟琪表面上答应与其合作,暗地里四处收集曾静的罪证,并把这个消息告诉了雍正皇帝。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雍正皇帝知道之后,勃然大怒,立刻命令岳钟琪带领军队去捉拿曾静,曾静与他的同伙面对这样的一个训练有素的军队,很快便败下阵来,他们一同被抓捕入狱。

杀便所有人,却留下了曾静

心知自己活不成的曾静很快便招供了所有,他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并在死牢中写下了忏悔书。

雍正经过审问之后,将吕留良的家眷亲属以及门徒都发配到了边疆,将已经去世的吕留良从棺材里挖出来,枭首示众,用来告诉百姓,皇帝的威严不可侵犯。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曾静听闻自己的老师被示众,他知道自己作为主谋,一定会被斩首,就在他心如死灰之时,却迎来了一线转机。雍正在做完这一切之后,偏偏却放过了曾静,并对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没人敢动你。

雍正放过曾静是有目的,很多人传言,他的皇帝之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那他就让曾经反对过他的人来宣扬自己的好,让世人看看,曾经反对过大清的人都对我雍正是多么的赞不绝口。

于是,雍正让曾静跟随在自己的身边,观察自己的生活起居,并编成了《大义觉迷录》。

让官员带着曾静一起去往全国各地宣讲,一来展示自己的宽宏大量,面对反叛的人只要真心认错,便原谅他。二来曾静身份特殊,让他宣讲或许会起到不同的作用。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雍正作为皇帝一言九鼎,他在位期间从来没有动过杀曾静的念头。并保护曾静不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胁。

而然,作为一名勤奋的好君王,雍正在位时间并不长,他的夙兴夜寐,终究还是拖垮了他的身体,在位不到13年,雍正便去世了。

雍正去世之后,乾隆继位,乾隆登基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曾静斩杀,他为什么要违背自己父亲的意愿,而不顾朝臣的反对坚决斩杀曾静呢?

一为曾静毕竟曾经诽谤过雍正,作为儿子代替父亲报仇理所应当。

二为曾静乃反清复明的代表,乾隆杀掉曾静可以立威,对那些反清复明的势力做出警告,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权利。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乾隆皇帝吸取教训,大肆地杀害读书人,这也使得文字狱达到了顶峰。虽然没有人敢反抗乾隆皇帝的统治,也使清朝进入了盛世,然而大批的文人被杀害,大量的墨宝被烧毁,也不知是幸事还是悲哀了。

雍正皇帝面对反动的分子,他采取的是雷厉风行的措施,然而,面对真心悔过的曾静却选择放过了他,尽管带有目的,却还是将一个帝王的大度与前瞻性表现出来。

乾隆皇帝在继位后第一时间便杀了曾静,他的智慧是非比寻常的,他知道自己的父亲留下曾静的目的,这种父子之间的默契,在这沉默之中显现的淋漓尽致。

雍正承诺“只要我活一天,没人敢动你”,乾隆登基却立马处死曾静

虽说最是无情帝王家,但我却在这之中看到了雍正对儿子的爱,以及乾隆对父亲的孝。

遗憾的是曾静却成了他们父子两表现情谊的牺牲品,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朝代的更替下,最可怜的仍旧是无辜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雍正   乾隆   明朝   雍正皇帝   目的   读书人   清朝   后代   盛世   皇帝   父亲   身边   百姓   老师   制度   财经   曾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