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日本?而是将东北“送”于杀父仇人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作为著名爱国将领的张学良将父辈坚守一生的东北三省赫然的“送”于“杀父仇人”,并且在晚年去往美国养老,而且在临终前将遗产全部捐与美国。这是为什么呢?一生有愧于父辈,有愧于妻儿,有愧于国家的“少帅”张学良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张学良戏剧化的一生。

张学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东北人,其父便是大名鼎鼎的奉系首领,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后,张作霖也代表着中华民国行驶最高的统治权,是当时国家权力最高的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作为张作霖儿子的张学良,由于他风流倜傥的外表以及特殊的身份下,被人称之为“少帅”,那时的张学良可以说是风光无限。张学良从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毕业之后,便一直与奉系军总担任重要职位。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日本?而是将东北“送”于杀父仇人

国民革命军将领 张学良

因张作霖未能满足日本在“满蒙”筑路、开矿、设厂、租地、移民等全部要求,并有所抵制,这为日本政府所不能容忍。日本关东军司令村冈长太郎打算派人刺杀张作霖,但这一行动不易掩盖罪责,遂由高级参谋河本大佐策划炸车,调动工兵在张作霖归奉的列车经过地点──沈阳皇姑屯车站南满路与京奉路交叉处预埋炸药。1928年6月4日,张作霖所乘列车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官邸后不久即逝世,享年53岁。这就是当时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27年,日本第26任首相田中义一上台后,向张作霖强索铁路权,张作霖为了捍卫国家主权誓死不从,于是在1928年6月4日凌晨的5点30分,日本关东军通过炸毁火车来谋杀当时的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史称为“皇姑屯事件”在经历了此次事件之后,年仅27岁的张学良继任之前其父张作霖所担任的东北保安军总司令职位。继任东北保安军总司令后的张学良,并没有因为受到日本方面的威胁而妥协,与其父张作霖一样一直捍卫国家的主权问题,并与1928年12月29日通报全国表示将会严格遵守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服从当时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张学良此举极大的稳定住了当时中国动荡不安的局面,维护了当时中国势力局面的统一。

东北易帜是指皇姑屯事件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首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并在东北各省同时降下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的政治转向事件。

1936年12月12日,为挽救民族危亡、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毅然在临潼对蒋介石实行“兵谏”,扣留来陕督战的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亦称双十二事变。提出抗日救国八项政治主张,逼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奠定了基础。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日本?而是将东北“送”于杀父仇人

北洋军奉系首领,北洋政府第十四位元首 张作霖

1936年12月12日,为了改变中国内战的局面,使得全中国上下齐心一同抗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在临潼将来陕督战的蒋介石扣留下来,又提出抗日救国的八项政治主张,逼迫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一齐抗日。此举也使得张学良在往后的人生中失去了人身自由,被长期软禁。直到1990年张学良才重获人事自由,但张学良与杨虎城领导的西安事变,却是对中国在抗日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使当时中国的两个不同政党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对抗日成功起到了巨大的推进性作用。也为日后中国的统一以及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张学良可以说用他一生的自由换来了中国的胜利和老百姓的幸福,说他是一个爱国将领并不为过。

但在张学良传奇的一生中有过辉煌与荣耀,同时也受尽了满满的侮辱和咒骂。其为人诟病的一点是因为他对军的“不抵抗”政策。在1931年9月18日,史称“九一八事变”之中,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对当时东北三省的沈阳突然发动袭击,企图用武力的方式来侵占和征服中国。而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前,张学良就不止一次要求当时东北各地的政务要员不要与日本方面发生冲突,无论日本如何挑衅都必须万般容忍,不得反抗,这也导致了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驻守北大营的一万多名东北军守军完全没有抵抗日军的侵袭,日军仅用了三百人便把东北军守军八千人击溃,在之后的半年时间之内,整个东北三省攻击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日军尽数侵占。

由于南京国民政府所执行的“不抵抗政策”,不给日军挑起争端的借口,这也使得张学良和蒋介石都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国联身上,虽然国联有立刻做出议决要求日本方面退兵,但尝到了甜头的日本根本不管其他的约束,一心只有对中国的侵占。发现调节无果的南京国民政府这才意识到,只有拳头够硬才能解决问题,道理是讲给文明人听的,对日本这样的人,就得同样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在认识到了日本的野心之后,南京国民政府逐渐改变政策。在1931年11月14日举办的国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了在面对外来者入侵时应积极防守,不应放弃抵抗的要求。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日本?而是将东北“送”于杀父仇人

原南京国民政府

1931年9月18日夜,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中国东北军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1931年9月19日,张学良在北京协和医院对天津大公报记者谈话时说:“吾早下令我部士兵,对日兵挑衅,不得抵抗。故北大营我军,早令收缴军械,存于库房”。

尽管如此,1931年11月发生的锦州事变中,作为东北军领导的张学良依旧没能下定抗日的决心,在1931年11月1932年1月2日这段时间内,日军对中国关外的最后一片领土锦州虎视眈眈,先后四次进攻锦州,在战争期间顾维钧与宋子文曾多次发电报劝诫张学良要积极防御日军的入侵,坚守住最后一片领地,蒋介石和南京国民也勒令张学良不得撤兵,无论如何要积极抵御外来者的入侵,但张学良仍然是一意孤行,将所有守军撤至关内。

1932年1月2日,日军兵不血刃将锦州占领,至此,日本军队实现了对与东北三省的完全侵占。从此以后,东北民众开始承受日本长达十四年时间的压迫和霸凌。在日本侵占东三省的过程中,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最高领导人,他的消极对待和“不抵抗政策”,使得东三省完全沦陷,东北人民受尽欺凌,这也成为了张学良至死都为人所诟病的地方,也是张学良在之前辉煌和荣耀的一生中如何也洗脱不掉的污点。

再加上之后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与中国共产党一同抗日,形成抗日统一战线,张学良与杨虎城共同发动了“西安事变”。此举使得蒋介石以及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对张学良心生芥蒂,于是1938年11月,被国民政府软禁,直到之后中国解放。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张学良又被蒋介石父子带到了台湾继续软禁,这一禁就是整整54年的时间,直到1990年89岁高龄的张学良才终于恢复了自由身,并且在1995年,张学良举家迁往美国的夏威夷,在美国相对幸福的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几年时光。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日本?而是将东北“送”于杀父仇人

西安事变纪念馆

张学良作为之前奉系军阀张作霖的儿子,之后又继任东北军保安军总司令,参与了抗日战争这个重要的时期。张学良无论是社会地位或者是对于中国都是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也表明了张学良逝世后的所留的遗产,无论是经济价值亦或是文化价值,都是有着非同凡响的意义,但在张学良临终之前,却将全部的遗产捐献给了美国,不曾给自己的祖国甚至子女留下一分一毫,这不经让人疑惑不解。为什么张学良会立下这样让人“匪夷所思”的遗嘱呢?

首先就是,张学良觉得自己有愧于自己的祖国以及家乡父老。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在抗日的过程中,张学良为了维护祖国而发动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这对之后抗战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张学良的功绩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学良下令实施的“不抵抗政策”,使得东三省在半年内尽数被日军占领,东北人民也忍受了长达14年的迫害,张学良的这些所作所为都是他人生中洗不掉的污点。正所谓“功不抵过”,因此张学良在晚年的时候反思自己,觉得自己无颜再去面对“江东父老”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不抵抗日本?而是将东北“送”于杀父仇人

九一八事变

另外是当时的局势使然。发动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便被国民政府一直软禁到了1990年,恰逢张学良晚年时期台湾的领导人是有着“台独教父”之称的李登辉,张学良被解禁之时,他曾时明确表明希望张学良不要前往大陆的意图。一方面是当时复杂的政治因素,另一方面虽然是软禁在台湾,但如果张学良突然回到家乡,怕是也会引起“轩然大波”,更别提将遗产捐给祖国了。于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张学良没有回到曾经的故土,而是举家前往了美国夏威夷,并将遗产“留”在了美国。最后是考虑到价值意义。

由于张学良的遗产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些书信以及重大事件的资料等内容,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有着专门的历史资料档案馆,能够很好的保存这些重要的历史资料,出于这一点考虑,张学良最终将自己全部的资料捐给了哥伦比亚大学。虽然以上的三个原因也能够解释张学良为何会将遗产捐给美国,但其实张学良之所以不愿意面对祖国和人民,以及自己的子女,都还是因为愧疚,他在逃避着自己曾放下的错误。张学良的一生不仅愧对祖国和人民,更加对不起自己的生父和妻子。在抗日期间实行的不抵抗政策,将父亲张作霖誓死捍卫的国家主权,以及保卫一生的东三省让与了自己的“杀父仇人”

张学良这一生都无法面对他曾伤害过的国家人民,以及自己的父亲和妻子。只能选择逃避,最终带着愧疚,在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至此张学良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8

标签:关东军   日本   事变   西安事变   锦州   东北军   国民政府   南京   内战   美国   日军   仇人   蒋介石   中国   遗产   祖国   财经   张学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