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夫妇收养白人弃婴,多年后成为中国地质学家!扎根新疆46年

“我不是老外,我是外裔中国人,我一直生活在中国,养父母都是中国人,怎么会是老外呢?”他有着高鼻梁,深眼窝,眼睛深邃,俨然是一副正宗外国人的长相,却说着地道的北京腔,为我国边疆事业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就是长着外国面孔却是地地道道中国人的中国地质学家—李忆祖。

中国夫妇收养白人弃婴,多年后成为中国地质学家!扎根新疆46年

李忆祖 中国地质学家

李忆祖是1938年出生于天津的一所教会医院里,他的亲生父母都是外国人。1938年,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父母将她生下之后便失踪了,李忆祖对他的亲生父母可谓是毫无记忆。当时的医院还曾想过帮他寻找父母,但是由于当时处于战乱时期,医院里鱼龙混杂,各个医护人员既需要照顾病患还要接待受伤的军人,对于这个婴儿他们只能保证他不被饿死根本无暇顾及。在这样一个兵荒马乱的时代,被抛弃的弃婴,如果没有办法被收养,命运堪忧。但这一天李忆祖正在哭个不停,哭声将一对夫妇吸引了过来,他们看见眼前的孩子哭得十分心疼,便决定收养李忆祖将他带回北京生活。

养父收养他之后,便为其取名李忆祖,希望他有一天就算回到国外也不要忘记养育他的中国。一家人的生活本也是过得很幸福,但是命运弄人,李忆祖的养父母在不久之后离婚了,李忆祖便跟着养母赵秀珍,虽然家庭收入下降,但是赵秀珍也不曾亏待李忆祖。

但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李忆祖的长相却成为了“众矢之的”。作为一个有着明显外国相貌特征的人,处境十分危险,于是养母赵秀珍决定将李忆祖带回山东老家进行抚养。

中国夫妇收养白人弃婴,多年后成为中国地质学家!扎根新疆46年

北京 故宫博物馆

在乡下生活的李忆祖就不用再担心被当做可疑人员逮捕,农村的外祖父母也十分的善良,村里来了个“洋娃娃”,对当时的乡邻乡亲来说,可谓是件新鲜的事,但乡下的民风纯朴乡亲们对李忆祖也没有一点排斥,再加上外祖父母对他十分疼爱,李忆祖的童年可谓是幸福美满。抗战胜利之后,李忆祖被养母接回了北京生活。

而当时的李忆祖也到了上学的年龄,没想到拥有幸福童年的他,走进校园之后也有了烦恼。由于他的长相明显是一个外国人,有些同学开始对他孤立,对他指指点点,甚至有些同学会对他恶语相向,这使李忆祖在学校的生活感到十分的痛苦。这使李忆祖开始变得有些自卑,李忆祖的变化,被养母赵秀珍察觉之后,她便努力开导李忆祖,让他明白自己应该振作起来。

于是他开始在学习上下功夫,他比别的同学更认真,中考时以非常好的成绩考入当时的重点高中北京二中,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优秀。而高中时期的李忆祖也交到了许多的知心朋友,甚至收获了梦想。李忆祖回忆说,“我心里一直对北京市二中充满了感激之情,也更为怀念。因为人生中的很多理想都是二中老师培养起来的。”而原本性格外向的李忆祖迷恋上了当时的北京评书,每天放学都会在天桥底下听人讲《七侠五义》,听多了之后回家就开始跟家人絮叨,将故事讲给父母听,当时的他不仅对评书有兴趣,对地理也十分的感兴趣,时间一长也就找到了他最终的人生目标。在1957年,李忆祖参加了当时的高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地质学院地质测量与找矿专业,励志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

中国夫妇收养白人弃婴,多年后成为中国地质学家!扎根新疆46年

中国地质大学

1961年,李忆祖在中国地质大学毕业,原本像他这样的专业科技人员完全可以留在北京就业,前途无可限量,而当时的李忆祖却执意要求被调去新疆工作。60年代的新疆地理环境差,土地荒凉贫瘠,李忆祖则认为目前新疆地区的地质勘探结果属于一片空白,他想去一探究竟,想以自己的能力报效祖国,将这一空白填充完整。他经常会说,“我生在中国,长在中国,所以要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回报祖国。”新疆缺少有地质研究经验的专业人才那就去填补新疆地质勘探方面的知识空白。

李忆祖如愿来到了新疆,他看着一望无际的荒漠以及戈壁滩,更加坚定他开始从事地质探测工作的决心。李忆祖是在新疆自治区煤炭公局156队开展工作的,他坚持从基层做起,但是现实总要比想象中更加困难。他和队友们每天都要忍受风吹日晒,外出勘探工作时,他们还需要背着十分沉重的工具徒步爬山,身上经常会有一些磨损的伤,时间一久也就变成了老茧。新疆环境恶劣,有时他们要爬上海拔5000多米的山峰进行勘测,经常会挨饿受冻,这以天为被以地为席,已经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常态。但是李忆祖在新疆的探测工作却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也在勘测过程中感受到当地人民的热情以及温暖。

中国夫妇收养白人弃婴,多年后成为中国地质学家!扎根新疆46年

新疆

有一次李忆祖与工作队的成员一起在井下勘探,他放完炸药之后,便带着探路灯,处理当时所掉落下来的乱石,但是为了防止掉落的岩石砸到他,几个维吾尔族的工人仍然用不起作用的铁锨为他遮挡摇摇欲坠的落石。这样的事情在李忆祖年轻时工作岁月的所有记忆中是最难忘的,也反映了当时新疆当地人民的热情与爱。

在新疆工作的这些年里,李忆祖的足迹已经几乎是遍布了整个新疆,可谓是新疆地质勘探工作中的“活地图”当然,李忆祖在工作的同时还积累下了一摞风物志,这是关于新疆资源矿产分布以及开发的宝贵资料。

整整46年以来,一直在第一线进行地质勘探工作的他,在风餐露宿的条件下,李忆祖的双腿患上了非常严重的关节炎,但是他又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于是他在退休之后开始踏上了义务讲学的道路。他很喜欢教学生,他认为可以把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和所经历过的见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无论路途有多远,只要需要他,他都会去讲课。他不仅给孩子们讲授研究知识,还给孩子们讲科学,讲发明,讲他在新疆野外经历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野外自救方法。

中国夫妇收养白人弃婴,多年后成为中国地质学家!扎根新疆46年

授课

九年时间里,李忆祖带着他的录像机和他的讲课工具下基层,去学校,工作岗位的变化没有影响他对讲课的热情,他总共辗转了南北疆56个城市进行讲课,义务开展了533场,听过李忆祖讲课的人超过了37万人。

时光飞逝,已经年过70的他头发已经花白,脸上也布满了皱纹,但是唯一不变的是他对自己热爱的事物永远怀有热情。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开展了一项摄制活动叫《地理中国》,当时的摄制组希望李忆祖也可以参与拍摄。当时已经年过70的他一口答应,这一节目的拍摄总共历时了三年之久,年迈的李忆祖不怕艰苦跟着大家一起走进魔鬼城,冰川齐谷,赛里木湖等等充满危险的地方,但他的心态却是异常放松的,他更愿意用心去感受新疆之美。在别人听来70多岁的人,还冒着生命危险参与这种拍摄,简直是“疯”了。但李忆祖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只要生命不息,不管年龄多大,有激情就能够战斗不止。

中国夫妇收养白人弃婴,多年后成为中国地质学家!扎根新疆46年

李忆祖母亲 赵秀珍

李忆祖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他也一直对别人将他叫做外国人而有所介怀,他经常会说自己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在一次采访中,他告诉记者“我是有外国血统的中国人,我是由一位善良、淳朴的中国母亲,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抚养长大的。所以不管到哪儿,我都有一颗永远不变的中国心。”正如新华每日电讯所说“他在乱世出生,是外国孤儿,由中国父母抚育培养,成为新中国大学生。近60年前,他甘愿放弃留京机会,从祖国心脏远赴边疆,为新疆发展奉献一生。”李忆祖为新疆奉献了一生,他用自己行动向世人证明他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就是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新疆   中国   抗日战争   地质学家   养母   地质勘探   白人   北京   地质   外国人   夫妇   祖国   热情   多年   父母   外国   中国人   知识   财经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