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潮来袭,比亚迪选择与地平线战略联姻,向业界传递了什么信号

3月2日,中国新能源汽车龙头比亚迪与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在深圳比亚迪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两家公司之间虽然已有过多次合作,但此次在比亚迪总部进行战略签约更像是“强强联姻”,也显示出当下供应链陷入芯片缺货危机之际,汽车产业链上下游愈发向携手合作“抱团取暖”的态势。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当前,汽车工业领域因为能源、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正发生百年未有之变革。在燃油车到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跨越的进程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行业领导者,真正推动了行业的发展。而地平线为智能汽车提供强大的算力芯片,为老百姓解决控制、判断等驾驶安全问题,真正做到减少安全事故,推动社会进步。未来比亚迪和地平线将集中资源通力合作,找准市场痛占快速落地更受欢迎的产品共同推进科技研发纵深探索。”

缺芯潮来袭,比亚迪选择与地平线战略联姻,向业界传递了什么信号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比亚迪是新能源行业领导者,深耕芯片行业10余年,并且近年来积极布局智能化核心科技,此次地平线与比亚迪合作具有标志性意义。在汽车智能化时代,汽车将成为海量数据的载体,也是最大的计算中心,人机交互将有无穷想象空间。地平线作为目前国内唯一实现汽车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科技企业,希望与中国最优秀的汽车自主品牌同行,合力构建起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推动中国芯片体系发展,驱动中国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

比亚迪不用多说,被业界视为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先驱,至少到目前,比亚迪仍然是中国本土排名第一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商,拥有相当强的竞争力,特别是比亚迪在技术领域的实力得到业界认可。

而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于 2015 年 7 月,由余凯创立。余凯曾经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研发机构——百度IDL,如今已经是地平线的创始人兼CEO,余凯想的是,地平线打造的大脑系统让家居和汽车变得智能。更确切地说,地平线的野心,是希望成为机器人时代的Wintel(Windows+Intel)。余凯表示,2020年到2025年的目标是做中国市场车载智能芯片领域的第一名,到2030年拿到全球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力抗英特尔旗下的Mobileye和英伟达。

缺芯潮来袭,比亚迪选择与地平线战略联姻,向业界传递了什么信号

在汽车智能化时代,汽车将成为价值量最大的智能终端设备,汽车半导体单车价值量逐渐上涨。高级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智能化需要性能强劲的半导体芯片算力“基建设施"。地平线在高效能的汽车智能芯片和感知算法领域具有优势能力,始终坚持以“芯片+算法+工具链”为基础平台进行底层技术开放赋能,未来将面向比亚迪多元化产品开发需求,助力比亚迪打造安全、可靠的智能网联汽车。比亚迪与地平线战略牵手,显然称得上是“强强联姻”。

另外,汽车厂商们加速抱团,也侧面反映产业链对于当前汽车芯片短缺问题仍持谨慎的态度。换句话说,虽然主要的汽车芯片制造商都在实施不同程度的扩产,但从2020年下半年至今的“芯片缺货潮”,就短期而言,可能仍很难得到解决。

业内人士表示,芯片短缺的影响时间还是比较长,虽然是从2020年底开始,但相信在未来的半年、9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内,供需的错配和不平衡的问题将会持续存在。

晶圆代工大厂联电也这样认为。联电表示,2021年将仅会增加8英寸晶圆产能1.3%。整体而言,这波芯片供应短缺是源于整体半导体产业结构性问题,预期要到2022年供应链库存重建完成后才会缓解。

联电指出,较快解决产能过剩问题,需要大规模投资成熟制程工艺,但考虑到投资回报率,半导体厂商这样做的概率不高,所以产能紧张将会持续2年到3年之久。这不是行业周期问题,而是结构上的难题。

此外,再加上日前日本地震、美国暴雪引发的多家半导体工厂停工,无疑再度又加重了汽车行业缺芯的状况。

全球巨头通用汽车于3月3日宣布将延长三家工厂的停产时间,分别是其堪萨斯州Fairfax工厂、加拿大安大略省Ingersoll工厂和墨西哥圣路易斯波托西工厂,并新增一家即将停产的巴西圣保罗的Gravatai工厂。

除了通用,福特、现代等传统汽车巨头也陷入困境,甚至蔚来汽车CEO李斌在3月2日的2020年第四季度财报电话会上也坦言:“从2021年二季度的量来看,虽然能满足我们的需求,但是风险是很高的。”

缺芯潮来袭,比亚迪选择与地平线战略联姻,向业界传递了什么信号

因此,难解的芯片缺货潮倒逼着产业链不得不自力更生,若想不落后于人,车企与有关芯片企业的合作也会越来越紧密。而基于此,比亚迪在这个时间点选择与地平线携手合作的意图与折射的行业现象,自然是不言自明。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拥有半导体子公司的比亚迪而言,其具备自主研发和生产车用IGBT芯片的能力,实现了包括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下游应用的全产业链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缺少芯片经验的国内车厂选择先与国外半导体企业合作模式。例如北汽与Imagination合资成立了北京核芯达科技;吉利控股亿咖通科技与ARM中国成立湖北芯擎科技;上汽与英飞凌合资组建上汽英飞凌汽车功率半导体公司等。

当前,车用芯片短缺问题带来的不止是阵痛,也有背后伴随危机而来的机会,随着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日益加剧,车企与芯片厂商抱团取暖不仅有利于保障芯片供应稳定,也有利于未来发展,在这个赛道上不落于人后。

但无论出于哪种考虑,结盟都并非“万金油”。有成功的可能,亦有失败的风险。总而言之,联姻或许是解决眼下燃眉之急的重要举措,但未来能否取得1+1>2的效果,谁也无法给出肯定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堪萨斯州   地平线   价值量   抱团   新能源   短缺   产业链   半导体   中国   芯片   信号   业界   工厂   领域   战略   智能   行业   汽车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