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官方推销流量包,200名客服日打12万通电话,运营商偷偷收钱

运营商的流量包推销电话,相信不少人都接到过,其实打电话的不一定是官方客服,还有可能是外呼公司。

办成一笔业务后,外呼公司能够从通信公司那里获得提成,这使得外呼公司为了利益,无所不用其极。

有从业人员表示,外呼公司会专门设计话术,让客户以为流量业务是免费的,不花钱,实际上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等到客户反应过来时,钱已经被扣掉了。

有的用户对资费问题没有那么敏感,每期扣10块钱20块钱,可能一整年都发现不了问题。

除此之外,有的外呼客服还会用各种话术,套取验证码便利业务,伪造签名,某公司的管理人员会在工作群里怂恿员工:“只要能弄来验证码就行,怎么忽悠都可以。”

冒充官方推销流量包,200名客服日打12万通电话,运营商偷偷收钱

某外呼公司有200名客服,每天会打出去12万通电话,有的客户被外呼电话打到求饶,还有客户会直接回击,和客服对骂。投诉机制近乎失灵,能起到的作用十分有限。

河南的郑小姐就接到过这样的电话,对方自称运营商工作人员,表示为了回馈老客户,会免费把她的套餐升级到30元,每个月赠送500M流量。

郑小姐信以为真,办理了业务,结果到期后,还是收到了官方发来的扣费短信,她四处投诉,但三个月过去了,一点用都没有。

虽然干活的是外呼公司,但运营商难逃干系,因为费用大头被他们收走了,外呼公司拿到的只是小部分提成而已。

冒充官方推销流量包,200名客服日打12万通电话,运营商偷偷收钱

简单来说,他们把利润收入了囊中,把“脏活儿”推给了外呼公司。

外呼环节暗藏着很多风险,部分人接到的推销电话,明明不是官方热线打来的,但对方还是能够准确地说出名字等身份信息,甚至会用这样的开场白:您好,X先生,您是尾号XXXX的机主吗?

这句话一出来,很多人都会回答“是的”,会觉得既然对方都能说出自己的号码和名字了,讲话还挺礼貌的,肯定是正规的,信任感就那么产生了。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运营商把这些信息泄露给了外呼公司,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用户的隐私压根就没有得到保护,存在着失控的可能性。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在裸奔,这句话正在一天天成为现实。

冒充官方推销流量包,200名客服日打12万通电话,运营商偷偷收钱

官方客服打电话时,会受到相关规章的约束,但这种外呼电话就不同了,处于野蛮生长的态势,会让骚扰电话问题更难治理。

作为运营商,本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应责任,帮助消费者堵上漏洞,营造出更好的消费通讯环境。

但在巨大的利益面前,部分工作人员迷失了本心,和外部勾结在了一起,放任、纵容甚至是鼓励各种暗箱操作。那些强有力的治理措施,都有可能被这种暗箱操作被悄悄消解掉,压根就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从这个角度来看,

引入第三方评价、投诉渠道是非常有必要的。

冒充官方推销流量包,200名客服日打12万通电话,运营商偷偷收钱

现在人们维权之所以难,是因为维权电话会被转到运营商那里,始终都在结构内部,内部人员为了利益,当然会铁板一块,不可能设身处地地为维权者着想。

电影中“堂下何人状告本官”的搞笑画面,正在现实中上演。

事实上,2020年,工信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呼叫中心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合力斩断利益链条,治理外呼乱象。相关部门应该主动介入,保护民众隐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把规定落到实处。

作为普通的消费者,不能有占便宜的心理,天上不会掉馅饼,当接到了推销电话时,一定要问清楚对方是不是真的免费,甚至还可以询问对方的工号、入职时间等基本信息,然后把整个的通话过程全都录下来,方便日后维权。

大家是如何看待这一新闻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客服   运营商   流量   电话   官方   暗箱   块钱   收钱   工作人员   主动   隐私   利益   消费者   客户   业务   财经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