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预测

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预测

  2020年中国卫星发射规模

  近几年卫星发射次数全球领先。2018、2019年我国在火箭发射次数超过了美国、俄罗斯。2020年全球爆发新冠疫情,大部分国家在疫情影响下基本暂停了航天卫星的发射。但是中国、美国、俄罗斯在疫情下,卫星发射并未受到太大的影响。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截止2020年11月15日中国卫星发射34次,美国卫星发射33次,俄罗斯发射12次,印度发射1次,欧洲Ariane公司发射4次,日本发射3次,伊朗发射2次,以色列发射1次,全球总计发射卫星90次。2020年11月6日,我国“一箭13星”成功发射,其中10颗卫星为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研制的NewSat卫星,另外搭载“太原号”科普卫星(八一03星)、电子科技大学号卫星、北航空事卫星一号等3颗国内卫星。2020年11月12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2星。天通一号02星是我国“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第二颗卫星,基于东方红四号平台,主要为我国周边海域提供稳定、可靠的卫星移动通信服务。

  在轨卫星数量与美国差距巨大。虽然近几年我国在火箭发射次数上已经超过了美国,连续蝉联世界发射冠军,但是在轨运行卫星数量上,当前我国大约400颗,中国运营卫星仅占全球卫星的5%,与美国差距大,美国大约1850颗在轨卫星,占全球运营卫星的75%。

  中国卫星发射场主要是酒泉和太原。目前中国卫星发射场有酒泉、太原、文昌、西昌、海射,就2020年发射记录来看,大部分的卫星主要是在酒泉和西昌发射,其中酒泉发射12次,西昌发射11次,太原发射7次,文昌发射3次,海射1次。

图表 2020年航天发射场地

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预测

数据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但是海射取得突破值得关注。我国在海射上实现了技术突破,值得关注。所谓海射是在海上发射平台进行卫星发射,相比于陆上发射场发射、特种大型飞机平台空中发射,海射具备更灵活、经济、安全可靠的优势,但是因为海上特殊的发射环境导致海射的研究进展慢且难度大。国外的航天强国、大国很早就开始了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技术的相关研究与应用,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意大利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印度洋上建立了世界上首个移动式海上发射平台--圣马科发射平台,该平台1966年投入使用。但是我国在海射的研究与应用上,直到2019年6月才首次海射技术试验成功,填补了我国在海射上的技术空白。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5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2020年9月1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将“吉林一号”高分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

  2019年中国卫星应用规模

  卫星应用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能够全面提升国家的社会精准治理、资源精细开发、企业精确决策、大众精确消费的水平,对社会经济和国防建设各方面有巨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应用规模为4200多亿元较2018年的增长约14%。其中卫星导航和位置服务规模为3450亿元,占比82%,卫星遥感市场规模为83亿元,卫星通信规模为682亿元。

图表 2019年我国卫星应用规模统计

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预测

资料来源:中投产业研究院

  2019年中国卫星导航规模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3450亿元人民币,较2018年增长14.4%,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变化,以及国内改革调整、行业采购量下降、新增市场放缓、跨界竞争加剧等客观因素影响,2019年产值增速进一步放缓。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包括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增速下降明显,同比仅增长9.1%,为1166亿元,在总产值中占比为33.8%;北斗应用进一步普及,对核心产值的贡献率超过80%。同时,据相关产业调研和统计分析,随着“北斗+”和“+北斗”应用的深入推进,由卫星导航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达到2284亿元,同比增长17.3%,有力支撑了产业总体产值和行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升。这主要是源于近几年来,北斗创新应用已经深入融合到许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之中,其他行业如汽车、高铁、能源、矿产、邮政、移动通信、交通物流、互联网服务等领域的骨干企业,主动“+北斗”发展,逐步开拓形成企业新增业务,成为产业新生力量,从而极大促进了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整体发展,对总体产值的贡献正在显著提高。目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截至2019年底,业内相关上市公司(含新三板)总数为46家,上市公司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的相关产值约占全国总产值的9%。

图表 2006-2019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增长图

2021-2025年中国卫星产业深度分析预测

数据来源: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西昌   酒泉   年中   发射场   产业   运载火箭   太原   美国   北斗   中国   产值   海上   深度   位置   规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