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基础保障与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景与未来。去年,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并被写进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在经过一年多的快速发展后,我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得如何了?别让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拖了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后腿!

在努力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持续加快,这将会促进充电桩需求的扩大,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计有850890台公共充电桩,总充电桩(公共+私人)保有量共有178.8万台,预计到2060年,我国充电桩新增投资额将达到18.15亿元。

01直流充电桩占比相对较低,但在短时间内数量增加迅速

根据中国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EVCIPA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按充电方式划分,截止2021年3月底,我国交流充电桩数量达到49.5万台。占比为58.17%;直流充电桩数量为35.5万台,占比41.72%;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1台,占比0.12%。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由此来看,反映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应用场景,我国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桩相对较少,交流充电桩要占比市场多一些,这也是早期国内充电技术不发达,充电需求小造成的。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多,车主对充电需求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直流充电桩已渐渐成为主流,充电站也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

02充电运营成本可观,市场集中度较为紧凑

现在电动汽车充电桩涉及到上、中、下游多种产业链:

上游为充电桩及充电站建设及运营所需设备的生产商

中游为充电运营商,负责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搭建和运营

下游为整体解决方案商,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在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中,中游充电运营商入局需要一定的门槛,原因在于中游的成本大,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

据相关数据统计,充电机、充电模块为充电核心设备,占充电设施总成本的45%-55%。其中,充电模块、充电机占充电系统成本近51.76%。打造一个充电站的投资成本为250万元,配电设施成本在160万元左右。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同时,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集中度高。截止2020年底,全国规模化运营商(充电站保有量大于等于100座)仅有25家。截止2021年3月底,无论是在公用充电桩数量、专用充电桩数量、直流桩数量、交流桩数量还是在充电总功率和充电电量方面,前五大运营商均占据了超过79%以上的市场份额。

03应用需求扩张,政策红利释放推进

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98%和13.35%。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2021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45.5万辆和43.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6倍和3.1倍。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在保有量方面,截止2020年底,全国共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92万辆,同比增长29.13%。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及保有量地进一步增长,对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张。

国家政策指导推动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随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在居民区、办公区及公共区域充电桩的建设,在冲击技术水平以及公共交通、公务用车方面做了不少限定,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同时,国家在“十三五”时期中明确规划了充电桩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中国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以上,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上,重点建设选址包括居民小区、单位内部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动力补给。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04各地响应加快布局,未来发展风起云涌

部分城市提高补贴力度

地方相应国家号召,各地推出的各项与电动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相关的政策与规划,将充电配套设施的发展从中央向地方推进。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有30个省份出台了充电配套设施相关政策的规划。

同时,随着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各市也在设施补贴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公用充电桩运营的补贴力度,上海对公用充电桩运营补贴由2016年的最高200元/kwh·年提高到2020年最高800元/kwh·年。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和上海市位于第二梯队,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超过5000台。山东省位于第三梯队,充电桩保有量为4510台。河北省、天津市四川省和湖北省位于第四梯队。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碳中和”背景下,未来充电桩需求大

在“十四五”开年之际,国家提出发展碳中和,新能源汽车的推进将有效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助力实现碳中和经济。因此,未来国家必将刻不容缓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伴随着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地增长,充电桩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假设未来我国车桩比在2030年达到1:1,则2060年充电桩总量将超过5亿个。综合考虑充电桩的新建需求和更换需求,预计新增累计投资将达到18.15万亿元。

充电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产业化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技术要求体现了一致的趋势,需要实现“场景化、共享化、网联化、智能化”,要求充电桩尽可能向以下目标靠近:

充电快速化

目前,为缩短充电时间,业内已经开始研究布局将乘用车充电电压从500V台阶升级到800V台阶,单枪充电功率从120kW支持提升到350kW及以上的大功率直流充电技术。这也就意味着,一辆纯电动乘用车充满电的时间可以从1个小时左右缩短到10-15分钟。

充电通用化

在多种类型蓄电池、多种电压等级共存的市场背景下,用于公共场所的充电装置必须具有适应多种类型蓄电池系统和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的能力,即充电系统需要具有充电广泛性,具备多种类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算法,可与各类电动汽车上的不同蓄电池系统实现充电特性匹配,能够针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

充电智能化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及普及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储能电池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优化电池智能化充电方法的目标是要实现无损电池的充电,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避免过放电现象,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节能的目的。

电能转换高效化

电动汽车的能耗指标与其运行能源费紧密相关。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经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充电站,从电能转换效率和建造成本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建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的充电装置。

充电集成化

本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充电系统将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从而为电动汽车其余部件节约出布置空间,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并可优化充电效果,延长电池寿命。

新基建一年,充电桩产业的“破局之路”


充电桩产业有待解决的难题有很多,但对其探索却从来不会停下脚步。紧跟时代趋势,肩负社会责任!恩泽能源应运而生、顺势而为。旨在为人类第三次能源革命提供更多更好的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共建超万亿级新分布式能源大生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充电站   基建   新能源   蓄电池   电动汽车   多种   数量   设施   电池   成本   能源   需求   未来   我国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