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上半年疫情压顶交易冰封,下半年“三道红线”重塑行规,大家都以为,2020年房企压力山大。


的确,大大小小的房企,都遭遇了激烈的白刃战。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超过 408 家房企没有挺过冬天,宣告破产,比 2019 年多了 31 家。


疫情黑天鹅还没远去,“三道红线”又给了高周转模式致命一击。从8 月开始,房企发债总额相比上半年显著减少,甚至开始变卖资产,降低负债。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信息梳理统计,去年11月 2 日至 16 日,房地产行业产权转让项目共有 18 个,相当于去年1-10 月之和。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调控越是严苛,环境越是恶劣,有的房企反而业绩飘红。


一边降负债、去杠杆,一边逆流而上、屡创新高,房地产市场上演撕裂的一幕。


比如融创,中国Top 4龙头房企,营业收入就高达 2305.9 亿元,同比增长36.2%,增速之高,令人惊叹。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中国楼市的大洗牌,不仅在城市之间,也在房企之间产生愈加明显的马太效应。


一场大变局,才刚刚开始……




去年下半年至今,监管层对于房企的调控政策接踵而至。


先是去年8 月便开始传的房企“三道红线”,要求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不超70%,净负债率不超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并按此将房企分为“红、橙、黄、绿”四档,还选了 12 家房企进行试点。这对许多房企来说是个重大考验。


随后,央行又出新规,给各类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套上了紧箍咒,房企融资难度陡升。


这还不够。近期,集中供地政策出台,规定地方一年最多只能组织 3 次招拍挂活动。


自此,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集齐了三大利器——“三道红线”、房地产贷款集中管理制度集中供地政策它们都对房企的资金周转提出极高要求。


此前,房企凭借高周转模式开疆扩土,规模不断壮大。根据泽平宏观的数据,2018 年,中国住房市值 321 万亿元,是 1998 年的 近 14 倍,体量相当于2018年全国 GDP的3.5倍。


整个房地产资金,也占据了整个金融体系的 30%以上。可以说,房企高周转模式万一出现问题,不仅对整个金融系统,也会对整个社会体系产生重大影响。难怪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连续 3 次发出警告:


“房地产的核心问题还是泡沫比较大”,“是威胁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


由此,对房企的金融监管风暴来得比之前更猛烈一些。


这对房企而言,一边是降负债,一边是融资难,叠加集中拿地的限制,资金周转和综合开发运营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老路子再也行不通。转型,比任何时候都来得迫切。



谁能突围?


最近,不断有房企发布2020 年年报。根据经济观察报统计,截至2月3日,A股和H股上市房企有65家发布了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其中净利润同比下滑的有44家,占了 67.7%。亏损的企业占了一半以上。


而在 2018 年,这个数字刚好相反。同花顺iFinD的数据显示,2018 年71 家房企里,亏损的仅为 9 家,净利润增长的倒有41 家。


2020 年的艰难,可见一斑。


当然,也有企业不仅摆脱疫情和“三道红线”影响,还逆势增长。例如,去年融创营业收入 2305.9亿元,同比增长 36.2%,归母净利润 356.4 亿元,创历史新高,成了研究房地产行业转型的绝佳样本。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是,融创谋定而动,抢占了先机。


早在2019 年下半年,融创就主动降杠杆,优化资本结构,比三道红线政策出台早了 1 年多。


这并非光打雷不下雨。去年上半年,融创在境内发行了2+2年期债券,利率仅为4.78%,比可比债券二级市场收益利率下降两个百分点。


一着领先,步步主动。


2020 年底,融创净负债率大幅下降至 96%,非受限制现金短债比提升至 1.08,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下降至 78%。“三道红线”里的两项已经达标,融创也从此前的红档快速降为黄档。


行动还在继续。今年 2 月,融创全部赎回在2022年到期的8亿美元7.875%优先票据。


融创中国行政总裁汪孟德表示,“三道红线”的最后一项指标也会在 2022 年提前完成。


总负债没有增加,这是融创逆势增长的第一个原因。


其次,地产主业优势突出,是融创实现突围的第二个原因。


2020年,融创录得合同销售金额5753亿元,稳居行业第四。其中,55个城市销售排名进入前10,12个城市销售金额排名第1。


这源于融创的核心竞争力——出色的拿地能力。


截止 2020 年底,融创土地储备近 8 成位于一二线城市。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这样的布局并非巧合,而是深度契合了当前中国城市分化的大格局,搭上了一二线城市发展的“超级快车”。


近些年,城市发展也呈现马太效应,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因为深度参与国际分工,抢占了市场先机,产业发展迅猛,资源集中,配套完善,吸引无数人才“东南飞”。而大部分三四线城市甚至一些二线城市,做着培养人才却留不住人才的亏本生意。


2019 年,最具人才吸引力的城市十强分别是:上海、深圳、北京、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济南、苏州和天津。当年,杭州常住人口增量55.4 万人,排在第1。其次是深圳、广州、宁波、佛山和成都。


仅仅把这 6 个城市增量人口相加,就抵得上一个四线城市常住人口总数。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未来,这一趋势还会更加明显。


去年 8 月,国铁集团提出,15 年后50 万以上人口城市都要通上高铁。


这对中小城市而言并非机遇,而是挑战。飞驰的复兴号穿越山川与田野停靠在火车站,下车的,是一小波前来旅游的外地人;上车的,是一大波去大城市追梦的青年人。


如今,公共资源越来越向热点城市集中,形成势差,加速人口流动。这也意味着每一个中国人,注定会逃离衰败的小城。


因此,融创精准把握周期,发挥多元拿地优势,选择深耕一二线城市,是踩准了中国城市发展的节拍,想不起飞都难。



当然,光有主业还远远不够,地产+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融创在这方面下足了功夫。


去年11月19日,物管板块“融创服务”在香港上市,不仅为融创带来近80亿元融资,加速降杠杆,更是其“地产+”战略的重要一跃。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去年疫情催化,加上旧改和内循环推动,物管行业迎来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条万亿级赛道若隐若现。彼时,整个行业尚未出现绝对王者,龙头争霸赛才刚刚开始。


融创服务凭借自身规模和超强的外拓能力,打响争霸的擂鼓。截至2020 年底,融创服务在管建筑面积约 1.35 亿㎡。当时,全国在管面积破亿的企业也不过十多家。


这两年,融创服务的版图也在不断扩张,并不断涉足非住宅物业,加强综合管理能力,探索多样发展可能性:先后完成对成都环球世纪的整合、开元物业的收购,与南昌成立合资公司江西融政,在城市服务整合管理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如今,融创服务的市值已经从刚上市的 424 亿港币,跃升到 710.7 亿港币。


除了融创服务,融创文旅、融创文化等产业集团也相继成立。地产+逐渐丰满羽翼。


你可能还不知道,融创不仅是全国 TOP 4 房企,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文旅产业持有者和运营商,目前已经在全国布局了13座文旅城、5个旅游度假区、34个文旅小镇,涵盖逾22个主题乐园、92个商业、150家高端酒店等业态。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成都环球融创未来城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融创IP实景运营·夜夜夜阿狸


去年,融创文旅总客流超1亿人次,总收入约38.8亿元,同比增长36%,管理利润达约6.2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11%。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重庆融创文旅城


其中,融创冰雪的表现尤为抢眼,目前布局全国18个城市,规划18个滑雪场,其中7个滑雪场已开业,总接待333万人次,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冰雪运营商。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成都融创雪世界·桃林瑞雪迎新春活动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成都融创雪世界·滑雪教练教学


融创文化也在去年发展迅猛。围绕真人电影、真人剧集、动画电影、动画番剧、短视频五大赛道持续进行深度布局和优质内容项目制作。


2020年,融创文化已完成七大动画工作室布局,并在影视领域实现头部内容项目的稳定输出。


融创文化旗下影视产业基地与特效、动画公司BASE,不仅参与过《星球大战》、《变形金刚》系列的后期制作,还制作了首部原创动画电影《许愿神龙》,今年初一上映就收获超1.6亿票房。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2021年春节档,融创文化参投的影片《刺杀小说家》和《熊出没·狂野大陆》,也分别收获超10亿和5.75亿的票房。其中,《刺杀小说家》还是在融创文化旗下的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内拍摄的。


最严调控之下,中国房地产竟出现神奇一幕,透露楼市大变局


2020 年,融创在一片亏损的埋怨中实现逆势增长,靠的是提前谋划降杠杆,发挥地产主业优势,不断扩展地产+的外延和深度,实现了均衡、高质量的发展。这或许是全国所有房企可以参考的成功转型案例。



每一次危机都会催生截然不同的两个企业群体,一个是被危机杀死的企业,一个是在危机中勃兴的企业。


前者没有等到春天的到来,后者却信奉“危机是我们的朋友”


任何绝境都有机会,严苛的环境更能让优秀者脱颖而出。


换句话说,对高周转模式的围追堵截,并不是房企的末路,也不是完全否定房地产。国家统计局发言人刘爱华在3月15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


相信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大原则指引下,房地产市场有条件、有基础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


你看,“进一步持续健康发展”意思够明白了吧?


换种活法,房地产行业风光依旧。正如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所说,2020 年,地产行业销售规模依然达到 17 亿元,今年肯定会突破 18 亿元,“在如此巨大的市场空间下,行业内的好公司和头部公司的成长空间依然巨大”。


大好年华才刚刚开始。


未来,地产行业将进入团队执行力、产品质量、服务、产业规划、并购、地产+等综合实力比拼的年代。


对每一个房企来说,拥抱明天,都需要彻底转变的勇气和决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马太   成都   杠杆   红线   疫情   中国房地产   中国   楼市   布局   深度   神奇   去年   城市   文化   地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