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难出爆品,小米做不成风口上的“猪”了?

盛转衰,仿佛是万事万物都逃不开的魔咒,在商业世界尤其如此。前一刻还被奉为“神话”的品牌,下一秒就可能被贬低成一文不值,再也不被人记起、提及。

“小米生态链”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2013年,雷军做下重大决策:在智能手机业务上起步还算平稳的小米,将以投资的方式孵化生产智能硬件的硬件公司。这就是后来野蛮生长的“小米生态链”,充电宝、智能手环、台灯、插线板等大爆产品都从此刻开始孕育。

再难出爆品,小米做不成风口上的“猪”了?

生态链持续出爆品的状态一直到2018年小米港股上市,此后,小米基本没再出过爆品,生态链也逐渐不再被众人讨论。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小米生态链和我们美妆品牌特别相似:

都有丰富的SKU;
都需要不断创新带来新品;
都是靠爆品打响知名度,再凭借盈利性产品保证品牌利润。

正因为相似所以才有学习的意义,小米生态链由爆款频出到无人问津,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让我带你一点点探索。


“蚂蚁市场”再难找,创新力不足

在小米移动电源面世之前,那时候的充电宝市场可谓是一片混乱。所有的企业如同“小蚂蚁”一般,市占率低,无数“蚂蚁”共同瓜分市场,而且产品价格动辄上百,却没有品质保障,因此充电宝行业中一直没有公认的头部品牌。

再难出爆品,小米做不成风口上的“猪”了?

小米以“鲶鱼”之姿进入这一市场,很快其充电宝就以低价格、良好品质赢得消费者的喜爱,同时实现了快速抢占市场,成为行业头部品牌。

而如今呢?蚂蚁市场越来越少,即便小米有幸找到了,市场的反应也越来越快,但竞争对手或是模仿其功能或是打价格战,总能够快速做出防御动作,一定不会让“鲶鱼”那么容易出头。


竹林内部消耗

小米生态链刚起步时期,“竹林效应”是其赖以快速发展的理论基础。这种让专业团队做专业事的模式能保证生态链上每一家公司都做其最擅长的品类,再加上小米在背后提供强大供应链等方面的支持,能在品质和价格方面极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再难出爆品,小米做不成风口上的“猪”了?

因此,在过去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的细分市场中,小米生态链推出的产品很容易获得“物美价廉”的标签,这样的产品受到追捧自然是水到渠成的情况。

然而,当“竹林”逐渐成熟,小米引入了更多竞争团队。当专业团队为了获得小米支持而不再专注创新,当小米为了低成本而忽视了品质的把控,失去创造性的团队是可怕的,失去创造性的产品是无趣的,一次次心怀期待但没被满足的消费者,终将对其失望,小米生态链好不容易攒起来的口碑逐渐消失殆尽。

找不到合适的市场,在产品创新方面又后继无力,再加上更多优质竞品出现,任何人都挡不住消费者转投其他品牌的趋势。由此可见,无论是开发新市场还是挖掘新需求,创新以及过硬品质是品牌永恒不变的追求。

看完文章,小米生态链踩过的坑,你知道如何避免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小米   竹林   鲶鱼   风口   创造性   头部   蚂蚁   生态   消费者   团队   品质   快速   品牌   财经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