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科技专利靠转!依赖大客户!还存供销一体!科创梦好圆不?

中图科技专利靠转!依赖大客户!还存供销一体!科创梦好圆不?

作者:赤耳

编辑:南辞

风品:沈目 司廷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内卷”一词,最近很火。

曾几何时,留学曾是一些人逃离国内“内卷”的出路。然真正实施才发现,从求学到职场,国外并非那么美……。不少海归,选择了回国创业并名利双收,如王石、李彦宏、王兴等。如今,英国留学归来的陈健民也来到了聚光灯下。

公开信息显示,中图科技2013年12月创立,是一家面向蓝宝石上氮化镓(GaN on Sapphire)半导体技术的专业衬底材料供应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陈健民为实控人、控股股东。主要产品包括2至6英寸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图形化复合材料衬底(MMS),主要应用于照明、显示、背光源、Mini/Micro LED、深紫外LED等领域。

3月25日,中图科技提交科创板招股书,拟公开发行不超4042.47万股,预计募资约10.03亿元,用于新世代显示技术Mini/Micro LED芯片用图形化衬底产业化项目、第三代半导体衬底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这是继浙江博蓝特后,又一家准备冲关科创板的PSS厂商。

做大做强之心,溢于言表。只是,上市这碗饭也并不好吃,尤其面对种种问题质疑,胜算牌面多大呢?


01单一化风险 应收账款高企 抗风险力几何?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9月,中图科技营收分别为10.46亿元、11.40亿元、8.57亿元和6.69亿元,对应的净利依次为1.25亿元、1.23亿元、2388.75万元和4941.34万元。

中图科技专利靠转!依赖大客户!还存供销一体!科创梦好圆不?

可见,其营利表现并不算稳定,2019年波动幅度最大,营收同比下降24.84%,净利下挫80.51%。

从经营活动现金流看,2019年也波动较大。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5069.73万元、1.18亿元、-1.24亿元及8059.58万元。

对此,中途科技表示,主要受LED芯片行业供需结构失衡影响。

所言不虚。2017年至2018年,全球LED芯片及下游应用行业整体经历一个繁荣期,LED芯片需求快增,产能迅速扩张。然2018年四季度以来,受房地产政策调控、国际贸易环境恶化及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LED芯片最大的应用领域照明领域需求不及预期。供需格局转换,导致2019年前三季度LED芯片产能出现过剩,企业不得不去库存降价,行业进入调整期。

不过,这毕竟是外因。身处商海浮沉,抗风险力也是衡量价值的重要标的。

对比竞争对手博蓝特招股书,2019年其营收虽然下滑13%,但净利却增长90%。

再看毛利率,2017年至2019年及2020年1—9月,中图科技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1.84%、21.41%、9.95%和14.60%,2019年毛利率降幅明显,2020年有所回升,但仍未回归至往年水平。

同期,博蓝特的毛利率分别是22.73%、22.81%、 31.40%和 24.38%。其2019年的利率不降反增,且2020年的毛利率也较往年有所增加。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相同环境,却有不同业绩表现,中图科技核心实力、抗风险力几何呢?

细分看,其业绩波动与较单一的产品结构或有直接关系。

中图科技主要拥有PSS、MMS、委托加工等3大产品。报告期内,PSS业务营收为10.43亿元、10.44亿元、8.25亿元、6.1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99.71%、91.58%、96.27%、92.08%,妥妥的第一大产品。

可以说,PSS的销售情况直接决定了盈利水平。业务结构单一化风险不言而喻,监管政策、品控漏洞、竞品搅局、市场环境等等,每个因素波动都可能给其业绩带来大影响,抗风险力亟待提升。

已有警钟信号:

一个是,近四年来其PSS产品销售价格呈连年下滑趋势。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中图科技PSS产品的销售单价分别为137.8元/片、120.38元/片、86.49元/片、72.84元/片。下滑幅度值得警惕。

对此,中图科技解释是,PSS产品作为LED芯片的关键材料,目前LED芯片领域集中度较高,行业已形成寡头局面。上述客户控制成本的需求上升,导致PSS行业出现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公司产品价格也出现持续下降情况。

直白说,PSS产品营商环境并不友好。毛利率也不乐观,从2017年的21.83%降至2018年的18.19%;再到2019年的10.02%。2020年1-9月升到14.08%。

相较之下,同样PSS业务为主的博蓝特的毛利率明显高于中图科技,分别为22.60%、20.35%、30.65%、23.54%,尤其最近两年差距有加大趋势。

另一警示信号是:应收账款大幅增加,2017-2019年分别为:3.29亿元、4.8亿元、5.52亿元。2020年上半年,其营收6.69亿元,应收账款却高达4.64亿元,应收账款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49%、42.60%、60.77%和52.00%(年化)。

2017-2019 年,中图科技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13次、2.99次和1.84次,整体呈下降趋势。

行业分析师郝瑞表示,一般而已,企业经营都会产生应收账款。正常情况下,应收账款变化幅度应与营收变化一致。如前者增速高于后者增速,且占比高企,可能是因公司放宽信用条件以刺激销售;也可能通过“应收账款”科目虚构营收;还有可能是企业产品话语权不足,在买卖双方中处于较弱地位。


02 如此达标 冲科底气有多少?


营收依赖单一产品,核心业绩指标下滑、对比弱于竞品。自然,这拷问中图的核心竞争力。也让其研发实力置于聚光灯下。

报告期内,中图科技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3297.24万元、4286.18万元、3414.20万元和2508.75万元,自2018年以来,其研发投入呈下滑趋势。

期间对应的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15%、3.76%、3.99%、3.75%,没有一年的研发费用率超4%。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15%、3.76%、3.99%、3.75%,均低于3.32%、3.81%、5.05%、5.76%的行业平均值。

中图科技专利靠转!依赖大客户!还存供销一体!科创梦好圆不?

再对比同行博蓝特,其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73%、4.12%、7.21%、7.03%。尤其是近两年,中图科技销售费用率是其两倍,研发费用率却仅为一半。

这样的研发投入,是否与其高新企业光环相符呢?

众所周知,科创板,就是要创新说话。如此表现,冲科底气有多少?

按照科创板上市申报推荐规定,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比例≥5%,或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6000万元的要求。中图科技2017-2019年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10,997.61万元,但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仅3.61%。

对此,中图科技表示,研发费用率略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主要系可比公司业务和产品较为多元化,围绕其业务和产品线进行的研发项目规模较大,而公司研发投入聚焦于PSS业务相关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招股书称,三安光电子公司福建晶安与中图科技的产能规模较大,处于行业第一梯队,博蓝特处于第二梯队。

尴尬在于,从上述数据看,号称第一梯队的中图科技却不如第二梯队的博蓝特。

中图科技认为,博蓝特的PSS业务占比较高,但其产能规模与公司差异大,在多数指标可比较的情况下,规模的差异亦会导致部分财务数据不具有可比性。

是否有可比性,留给时间作答。

但聚焦中图科技,不乏需要释疑的数据,比如“拼凑”研发费的嫌疑声。

2017年,其研发人员平均人数37人,当期研发费用中,职工薪酬金额为1369.40万元,人均薪酬金额达37万元。

而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研发人员共63人,职工薪酬总额却仅952.92万元,照此计算,其2020年前三季度研发人员的人均薪酬为15.13万元,年化后费用为20.17万元。

相比2017年,薪酬缩水了45.51%。理论上,薪酬大幅缩水后,人员易出现流失,然其研发人员却大幅增加了?

再看研发成果看:

中图科技于2020年10月开启上市辅导,此时其原始获得专利数量为3项,未能满足科创板最低5项发明专利的最基本要求。为达这一要求,中图科技开始腾挪。

目前,中图科技已获授权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23项,外观设计1项。值得注意的是,上述11项发明专利中,中图科技仅4项为原始取得,其他皆为继受取得,且均来自于实控人陈健民控制的另一企业——东莞市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镓科技)。


中图科技专利靠转!依赖大客户!还存供销一体!科创梦好圆不?

换句话说,如没有上述转让专利,中图科技不达科创板上市门槛。

此外,其中一项发明专利的取得时间是在2020年12月,也就是说2020年10月份中图科技开启上市辅导时,公司原始取得的发明专利只有3项。

同时,这4项发明专利中,有3项授权公告日是2020年。以至有舆论质疑,此种形式是否为科创板上市而技术套利?

行业专家刘沛表示,国内很多发明专利来自知识产权市场的买卖或者高校、科研机构的校企合作等转化,有些公司也会直接找到专利的申请人带着专利加入公司。企业只有达到一定的自主发明专利数量,才会证明企业价值是为做出更好的产品与技术,不只是为资本扩张。科创板对发明专利有所要求,是为能够促进各公司真正落实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与技术,不是只将其作为一个硬性指标去应付。

中图科技表示,2018年1月,出于公司生产经营需要,与中镓科技签订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后者将其享有专利权的4项专利无偿许可给公司使用。而在提交IPO申请前夕的2020年12月,为进一步减少持续关联交易,两者又签署《合同》,无偿受让了包括前述4项专利在内的8项中镓科技拥有的专利。

除了专利依靠,中图科技还有从中镓科技租赁匀胶机、显影机、自动光学缺陷检查分类机、显微镜等生产和检测设备的情况。报告期初,公司在租设备为44台;截至2020年9月30日,公司在租设备为25台。

一番梳理,表面看,中图科技满足科创板要求,但其自身科创实力是否真够“硬核”,还值打个问号。

行业分析师李晨表示,科创板大幅降低了对企业财务指标要求,但也大幅提高了对企业科创属性的要求。

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常规指标”或“例外指标”的结构。即企业如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就可具有科创属性;即使不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但如满足5项例外指标中的任一项,也可具有科创属性。3项常规指标中对于授权专利数量的要求为:形成主营业务收入的发明专利5项以上。可见,为鼓励扶持创新企业,国家可谓不予余力,但这不代表滥竽充数者可以浑水摸鱼,强创新力、未来成长性是核心价值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科创板已有多家企业因涉及受让取得专利问题遭多轮问询,尤其是受让的专利如何与公司的主营业务相关联,是上市委问询重点。

招股书显示,中图科技属于高新技术企业。而根据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公司报告期内执行的企业所得税率为15%。然报告期内,中图所享受的高新技术税收优惠金额经测算分别为1352.63万元、1129.48万元、0万元和339.51万元,占同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9.30%、8.11%、0%和6.14%。

根据公司介绍,其分别于2016年12月和2019年12月取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国家税务局和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联合批准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根据政策,其从2017至2018年,以及2019至2021年所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率均为15%。

那么,为何2019年高新技术税收优惠金额为0呢?如此重要的异常信息,招股书中没有相关解释。


03 前五大客户依赖 供销一体?


再看对外合作。

招股书显示,2017年至2020年1~9月,中图科技客户为全球主要LED芯片制造企业,其向前五大客户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76040.04万元、79501.56万元、62582.13万元、50101.47万元,分别占当期营收的72.7%、69.76%、73.06%、74.84%。

7成收入来前五大客户,可见依赖程度。

中图科技表示,若公司主要客户未来需求变化或其自身原因导致对公司产品的采购需求下降,或转向其他供应商,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担忧并不夸张。

中图科技2018年的第二大客户是淮安澳洋顺昌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当年采购金额尚有2.32亿元,2019年采购金额缩到7635.39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则直接从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

报告期内,中图科技向第一大客户华灿光电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9751.6万元、23404.42万元、21098.07万元、17263.13万元,销售额也有下滑态势。

何以如此?

据《红周刊》报道,除原材料价格下降及疫情影响外,也或与大客户想将中图科技从供应商变成“代工厂”有一定关系。

此前,双方交易为独立购销模式,而到了2018年后,第一大客户华灿光电开始大幅减少对中图科技的采购规模,且改变双方合作模式,将部分业务从之前的向中图科技直接采购产品,变成原材料由第一大客户提供,中图科技按要求进行加工,中图科技只从中只收取加工费。这就是中图当年营收中出现8762.5万元“受托加工”收入的原因。

2019年,虽中图科技不再为华灿“代工”,但后者却对其采购规模减少了。

更值一提的是,华灿光电既是中图科技第一大客户,也是其大供应商。

2017年至2020年1~9月,中图科技前五大客户及前五大供应商名单中,华灿光电及其子公司云南蓝晶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蓝晶科技)均“榜上有名”,且分别为第一大客户及前二供应商。即中图科技存在供销一体现象。

报告期内,中图科技对前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金额分别为7.33亿元、7.34亿元、6.05亿元、4.01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89.27%、89.64%、88.88%、83.80%,占比均超80%。

其中,华灿光电旗下子公司蓝晶科技分别为中图科技的第一、二、二、一大供应商,中图科技对其采购金额分别为3.58亿元、1.79亿元、1.95亿元、1.76亿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3.65%、21.82%、28.58%、36.67%。

细观,对前者的销售额及占比的波动曲线与对后者的采购额及占比的波动曲线较一致,均从2017年高位,到2018年大幅下跌,再到2019年、2020年1-9月逐步上升。

这种紧密关系,自然不乏外界质疑:华灿光电既是中图科技客户又是供应商,其销售及采购交易是否公允,双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是否存在利益输送问题,双方销售及采购是属于独立购销业务还是委托加工业务,会计处理上适用总额法还是净额法确认等等。都值得后续审核中核查合理性和必要性。

中图科技专利靠转!依赖大客户!还存供销一体!科创梦好圆不?


04 冲科梦好圆不?


种种质疑,考验当家人的大智慧。

公开信息显示,中图科技由聚光电子出资设立。陈健民直接持有1.98亿股,通过中民控股间接持有1.52亿股,合计持有中图科技股份3.5亿股,占本次发行上市前股份总数的96.05%,为控股股东、实控人。

即使稀释上市后,其持股比例预计仍高达72.06%。是否有“一股独大”风险,一旦市场,如何排除实控人利用绝对控股权、实施不利决策的可能性。

实际上,陈健民也算一位“富二代”。据媒体报道,2006年,陈健民从英国留学归来,进入父亲陈润光的广东光大企业集团(下称“光大集团”)。

招股书显示,自2006年起,陈建民先后历任光大集团监事、行政管理中心总经理、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


中图科技专利靠转!依赖大客户!还存供销一体!科创梦好圆不?

2020年“胡润百富榜”显示,陈建民与其父亲陈润光财富达77亿元,位列该榜单的第763位。

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中图科技共有3名股东,分别是陈建民、中民控股、图睿投资。其中,陈建民持有中民控股99.9%股权,图睿投资为中图科技员工持股平台。中图科技没有外部股东。换言之,陈建民似乎未靠外力,仅通过自身就欲缔造一家冲科公司。

但实际上,陈健民家族力量不可忽视,其父亲、母亲、妻子、姐姐等旗下均有许多直接控制的公司。据招股书披露,其直系亲属控制的企业主要包括城市建设与运营、产业投资与运营、高新科技、建材、教育投资等五个业务板块,公司有数十家之多,其中,仅其他半导体相关企业就有8家之多,如上文的中镓科技、东莞市中麒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东莞阿尔泰显示技术有限公司等。

主营业务看,中图科技是一家面向蓝宝石上氮化镓(GaN on Sapphire)半导体技术的专业衬底材料供应商,为GaN LED 芯片提供衬底材料综合解决方案。

而中镓科技成立时间比中图科技早四年,已建成国内首家专业的氮化镓(GaN)衬底材料生产线,制备出厚度达1100微米的自支撑GaN衬底,并能够稳定生产。

两家公司均基于氮化镓(GaN)技术生产衬底材料,是否存在同业竞争?

招股书称,中镓科技现阶段主要从事面向激光器、射频器件、功率器件等应用领域的GaN同质衬底研发,尚未产业化,与中图科技蓝宝石作为氮化镓的异质衬底在底层技术路线、制造工艺和生产设备、下游应用领域和客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双方之间不存在同业竞争。

玩味在于,案号为“(2017)粤1971民初22795号”的民事判决书上看到,中镓科技作为原告起诉一家光电企业,称与被告于2014年6月17日签订《购销合同》,约定由被告向其购买2"图形化蓝宝石衬底(PSS)、规格、数量、单价、交货时间、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法等。中镓科技向被告发货送出6000片PSS,金额为54.30万元,但被告未如期交付货款。

案号为“(2017)冀0110民初141号”的民事判决书也显示,约定原告向被告(中镓科技)购买2”图形化蓝宝石衬底(PSS)45000片,共计401.40万元。这些2寸PSS是否为中镓科技所生产,裁判文书并未披露,但据此可确定,中镓科技在2014年从事过PSS的销售业务。

结合上文的租借设备、无偿转让专利,中图科技的独立性是否值得考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图科技与关联公司的交易额也不少。2017年至2020年1~9月,发生的经常性关联交易合计金额就分别为2.47亿元、4.08亿元、2.54亿元和0.93亿元。

种种问题横亘,陈建民能如愿科创板吗?


本文为首财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衬底   专利   客户   氮化   科技   供销   光电   金额   芯片   费用   供应商   业务   采购   财经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