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文丨西部菌

刚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

继北京、上海之后,国内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诞生

01

双机场如何分工?

枢纽机场的规模和航空客货吞吐量,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实力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国内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城市出现在内陆,这是一次非常难得的突破。

事实上,要厘清的一个误区是,不少说法称成都是国内第三座拥有双4F机场的城市,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因为,上海的虹桥机场实际上是4E级,所以,要论双4F机场城市,成都是北京之外的第一座

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当然,成都也是第一个,且目前唯一一个拥有双国际枢纽机场的中西部城市。

天府国际机场通航后,成都正式迈入“一市两场”时代。而这“两场”的关系,在此前出台的《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中已经明确。

也即天府机场与双流机场,将实现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和一体化运营,构建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枢纽机场体系。

具体分工为:

国航、川航、成都航、东航等基地公司为两场运营,东航部分商务航线保留双流机场,西藏航保留双流机场,其他航空公司原则上在天府机场运营。


国际航线全部平移至天府机场,全货机航线分阶段平移至天府机场,现有地区航线可保留在双流机场。

大致理解就是,国际航线将基本全部交由天府机场完成,双流机场则主打国内航线。当然,这将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

比如,根据此前的预测,2025年,天府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达到4000万人次,差不多是目前双流机场正常吞吐量的70%左右(参照2019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数据)。

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据《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预计到2025年,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亿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190万吨;预计到2035年,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350万吨

相当于到2025年,成都两大机场的总吞吐量是2019年的2倍左右。且值得注意的是,成都双流机场的吞吐量在2025年也将达到6000万,还略高于2019年的水平。

在遭遇”黑天鹅”影响下,上述目标若能如期实现,可谓非常不易。

02

为什么是成都?

双机场格局的形成,部分源自双流机场原有规划设计的局限性,更与成都打造国际航空枢纽的需要有关。

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并列,都被确定作为“极”来打造,处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的最顶端一级。而成渝拿到的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席位

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综合经济体量和国家赋予的战略定位,成渝地区双重经济圈已经被确定为中国经济“第四极”。这是未来支撑成渝三个4F乃至四个4F机场的根本底气所在。

从区域层面来看,天府机场和双流机场背靠拥有超2000万人口的成都,超8000万人口的四川。加之成都在整个西部地区的区域辐射与影响力,这些都为双机场发展提供了人气支撑。

一个颇为巧合的细节是,“七普”之后,除重庆外,中国城市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成都,这与双枢纽机场城市名单惊人一致

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来源:城市财经

在更大的范围来看,双机场格局支撑的是成都打造国际门户枢纽的野心。

《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事实上,2017年公示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就明确提出,成都要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门户枢纽城市的定位,不仅是由成都的经济基础和区位条件所决定的,也是因为“一带一路”建设把成都这样的内陆城市,推向了开放的前沿。而机场,就是建设国际门户枢纽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平台之一。

着眼国家战略层面,成都双机场的巨大发展潜力,还体现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下,成渝的“战略备份区”地位更为突显

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一个可以作为注脚的细节是,在“黑天鹅”影响之下的2020年,双流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从连续多年的全国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仅次于广州,并跻身全球最繁忙的十大机场之列。甚至,去年5月,双流机场起降架次更是跃居全球第一,成为世界最为繁忙的机场。

双机场格局形成后,成都和四川有更大的底气、更好的条件,更有力地承担起国家战略的重任。

03

双机场时代,成都如何进击?

当然,也有更多人关心,步入双机场时代,成都和四川到底会迎来哪些更实在的利好?

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予以理解。

首先,是经济、产业层面。

随着全球产业的升级,高效率、高附加值的临空经济对于城市的重要性愈发突显。多一个国际枢纽机场,标志着成都在发展临空经济方面的基础设施和场景更为完善

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通航前夕的天府国际机场 西部菌摄

说得通俗点,它有利于为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导入和吸引更多高端产业,加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并且在全球产业链中谋得一个更好的站位。

事实上,天府机场所在的东部新区的定位之一就是——打造国家级内陆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双向集聚和配置能力

天府机场通航前夕,四川省印发《关于支持成都东部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就提出:

重点支持成都东部新区依托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培育壮大与航空关联的先进制造、航空物流、高端商务等现代产业集群,创建国家临空经济示范区。


支持完善国际航空枢纽配套功能,鼓励航空公司在成都东部新区设立全货运基地,在航班时刻资源分配和航线安排上给予倾斜,对新开通国际定期客货运航线给予补贴。

其次,是区域发展层面。

在成都层面,位于龙泉山以东的天府国际机场,是成都实施东进战略的标志性工程与新引擎,也是成都跨越龙泉山,开辟“第二主战场”,实现城市布局由原来的“两山夹一城”转变为“一山连两翼”的最大杠杆之一

正式投运!今天,成都再次巩固中国“第四城”

来源:四川日报

根据最新规划,到2035年,东部新区常住人口将达到16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亿元。要实现这一目标,天府国际机场的综合牵引作用注定将功不可没。

其作用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不妨参考浦东机场之于上海浦东的巨大意义。

在成渝双圈层面,这个位于成渝之间的超级工程,同样将扮演极其重要的桥梁作用。为推动成渝相向发展,解决好成渝中部塌陷问题,贡献不可替代的力量

04

“第四城”地位再获巩固

自2011年5月,四川省正式启动成都新机场选址工作,到目前正式通航,刚好历时十年。

这十年,也正是成都发展突飞猛进的关键时期。“七普”数据给出了最有力的注脚——从2010年到2020年,成都的常住人口由1500万出头,增加到接近2100万,足足增加了近600万,增量仅次于深圳、广州。

人口的迅猛增长,双机场地位的正式确立,可谓过去十年成都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们刷新了人们对一座内陆城市的想象力

过去20来年,成都一直被贴上“第四城”的标签,尽管有争议,但这个“第四城”地位,与其说是实指,不若说是一种成都“野心”的微妙表达,象征着对于内陆城市的宿命和发展天花板的不断挑战

双机场格局,标志着成都航空流量“第四城”的地位更加稳固,也更意味着成都对发展天花板的又一次刷新。

正式开启双机场时代的成都,未来十年又将上演怎样的励志故事?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成都   双机   双流   吞吐量   内陆   枢纽   国际机场   天府   航线   中国   旅客   国际航空   层面   机场   正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