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洞察」碧桂园的三年计划

原创 房小评 中国房评报道

「年报洞察」碧桂园的三年计划

登上行业TOP1后,碧桂园更加关注发展质量。从这家企业主动以权益销售额作为官方口径,就能看出来。


根据碧桂园2020年度业绩报告,碧桂园实现5706.6亿元的权益销售额,同比增长3.3%;权益合同销售面积约673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再创历史新高。

由于碧桂园本身的体量已经很大,以及2018年以来的降杠杆策略,其增速自然不会如中小型房企那么高。

「年报洞察」碧桂园的三年计划

然而,碧桂园总裁莫斌在3月25日的业绩会上,罕见地提及了接下来碧桂园的增长目标——在未来3年,每年录得10%的权益销售额增长


我们简单以2020年的权益销售额来推算,到2023年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额将超过7500亿元。按照70%的权益占比来估算,
2023年碧桂园的全口径销售额将突破万亿


近日,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就说:未来几年将有3家房企过万亿。  

不出意外,碧桂园将会是第一家万亿房企。


万亿碧桂园是什么样的?


莫斌在业绩会上提到:随着土地红利和金融红利的消失,管理红利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碧桂园将是以战略和管理能力驱动的企业。

拿地战术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2020年1-9月,碧桂园的拿地金额为947亿元,排名行业第二。2020年全年,碧桂园的拿地金额为1512亿元,排名行业第一。

这个数字与碧桂园的统计口径不同,但是可以从中看到第四季度碧桂园的拿地投入大幅上升。这与碧桂园高管在业绩会上的表述是一致的。


一方面是四季度出现了拿地窗口期,另一方面是经过持续的组织架构调整,四季度的碧桂园已经裂变出105个深入一线-四线城市的区域公司。


这些灵敏的组织,不仅一起管理着2000多个碧桂园的项目,而且拿地上更加敏锐精确。在新获取土地中,75%的土储聚焦五大都市圈,
权益占比高达88%


能够做到这一点,离不开更加精细的组织人力,而最终倚仗的是碧桂园早已经精细化的
管理决策体系


碧桂园通过这些地方公司,精确监控着每个城市的库存指标,比如:有预售证未售面积、在建未有预售证面积、拿地未开工面积、未来12个月计划供地面积,以及月均销售面积和平均开盘时间等指标,以此对供需情况进行动态分类,按照库存短缺、库存合理、供应过量,做出积极进入、机会进入、暂不进入的投资决策。


这套决策体系已经在碧桂园执行多年,在已经进入的245个三四线城市中,84%的城市处于库存短缺或合理状态。

而按照目标市场划分,2020年碧桂园目标一二线与目标三四线的销售金额比例为46:54,接近五五开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企业在三四线城市陷入泥沼,而碧桂园却成为规模第一的房企。

碧桂园的成功,一方面是战略的成功,比如对中国城镇化尤其是中小城市居住需求升级的把握,以及聚焦都市圈的成功;另一方面就是管理上的成功,碧桂园为土储建立的研判决策体系,能够将三四线战略分解成准确战术,并传递给地方公司去高效执行。

有了这套体系,经过前几年降杠杆,2020年碧桂园在拿地上主动加码,全年拿地的权益总代价为2100亿元,比2019年多了近500亿元。

其中65%位于三四线城市,当期获取已开盘项目中,年化自有资金回报率大于30%的超过9成,新获取的项目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2021年,碧桂园的拿地预算会与2020年基本保持一致。

这个时候,再看莫斌提出10%的年复合增长率,并不是一个规模要求,而是碧桂园本身土地战略驱动之下的自然结果。


多拿地,自然会多卖房。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园在国内已获取的权益可售资源约为1.75万亿元,潜在的权益可售货值约为5000亿元,权益可售资源合计约2.25万亿元,可强力支撑未来3.5年以上的发展。

仅是2021年,碧桂园的全年权益可售货量就将达9600亿元以上,完成10%的销售额增长并不困难。

全竞提升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碧桂园就以“行稳致远”战略统筹发展,2021年,碧桂园连续第三年将“全竞提升”作为年度主题。

所以,我们看到2020年碧桂园在土储上再次加大投入,但前提是保持稳健的经营路线,优化财务结构。


截至2020年12月31日,碧桂园的净借贷比率为55.6%,总借贷为3264.9亿元,下降11.7%;加权平均借贷成本为5.56%,下78个基点。


2020年末,碧桂园的营销及市场推广成本和行政费用为267.7亿元,
同比下降了18.4%


借贷成本和营销人力成本的共同下降,体现了碧桂园降杠杆、降负债,提升组织管理能力的成果。


在土地红利消失,行业普遍利率空间收窄的情况下,向管理要效益,才是企业增强发展质量的一大途径。


碧桂园不只是追求规模,更是追求“区域做强做优,项目做一成一”的经营质量。

以更低的成本,管理更多的项目,拥有更高的权益,实现有规模和有利润的高质量增长,这是碧桂园从规模第一向管理第一的自我挑战。

2021年初,碧桂园核心管理层从六个方面定义如何全面提升竞争力:

一是追求“有现金流的利润和有利润的现金流”;二是坚持经营理念、投资标准及投资运营效率“三个不动摇”;三是狠抓“一率五力”,即高效率、成本力、产品力、营销力、服务力和科技力;四是坚持长期主义;五是口碑至上、一切以客户为中心;六是做一成一。


高效率是做好前置策划,做到有效的高效率;成本力是以成本为抓手,达到最优成本,不浪费、提品质;产品力方面,要读懂标准化,围绕质量管理“十项重点工作”做好基础产品力的升级;营销力方面,要加强以客户为中心,增强客户感知度。服务力方面,是为客户提供全过程的服务、一辈子的服务。而科技力方面,除了发力智慧建造、机器人餐饮、现代农业等新业态,还要借助科技提升企业管治水平,真正做到精干高效。

更好的碧桂园就在3年后招手。

碧桂园的目标不是与同行比规模,而是通过自我检视全面提升全周期综合竞争力,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杠杆   会上   红利   口径   年报   销售额   库存   业绩   权益   面积   成本   规模   目标   战略   计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