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三大运营商是怎么“维护”自家的5G前传标准的?

据C114旗下《光通信观察》此前的报道,5G时代到来,三大运营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5G前传技术标准:中国移动的Open-WDM/MWDM,中国电信的LWDM,中国联通的G.metro/DWDM方案。

其中,中国移动在产业界号召力最强,每当中国移动研究院专家公开演讲5G前传规划,会场堪称“万人空巷”,人人翘首以望。

不过,从2020年到今年上半年,一年多来,三大运营商的5G前传集采,都没有在市场层面开启大规模采购创新方案。走得最快的中国移动,也是一直规模采购传统的无源波分CWDM,今年开始采购半有源CWDM。至于半有源MWDM,仅仅给了“安慰奖”,采购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观察:三大运营商是怎么“维护”自家的5G前传标准的?

这是否意味着,三大运营商的5G前传创新方案,走不出实验室了?不一定。

目前来看,三大运营商没有大规模采购新方案,主要出于成本的考量。技术侧还在逐渐成熟、完善的过程中,成本相比传统无源波分方案没有优势。尤其是中国移动最近一次5G前传集采——上海移动2021年无源波分设备公开招标,厂商报价极为接近,这意味着无源波分的成本已经探底。

观察:三大运营商是怎么“维护”自家的5G前传标准的?

今年上半年5G建设进度有所放缓,三大运营商的5G前传创新方案更难得到采购机会。不过,三大运营商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推进相关工作。《光通信观察》整理了三大运营商在公开场合透露的最新动向。

中国移动:在“5G双千兆技术与应用线上研讨会”上,中国移动专家介绍,半有源MWDM产业链迅速成熟。标准方面,中国移动联合华为、中兴、烽火、信通院等合作伙伴主导在ITU-T完成G. owdm标准立项。测试方面,完成3省、8家设备、3家控制器的现网试点测试,主要参测设备功能性能完善,支持异厂家光模块、设备及控制器互通,已具备规模商用能力和成熟开放性。

观察:三大运营商是怎么“维护”自家的5G前传标准的?

参与半有源MWDM产品研发的厂商,已经由2019年的3家扩展到目前的38家,打造出涵盖芯片、模块、设备、 管控系统的全产业链。核心产业“光芯片+光模块” 已具备量产能力,实现25G MWDM光芯片国产化自主可控。

中国电信:在中国光网络大会上,中国电信专家指出,LWDM技术项目的启动相对较晚,一些激光器当时并不成熟,感谢产业链的大力支持,让LWDM在5G前传占有一席之地。目前,LWDM系列标准已经立项和发布,国际方面去年也立项,针对波长方案正在进行讨论中,得到一些国外专家的认可。中国电信做了一些工作,未来很有希望把波长方案写进标准。无源LWDM技术已成熟,20多家企业具备光模块量产能力,半有源设备管控处在开发和测试阶段。

观察:三大运营商是怎么“维护”自家的5G前传标准的?

中国联通:中国联通研究院网络技术研究中心总监王光全近日获得2021年“中国联通工匠”荣誉称号,其中一项贡献就是“2018年ITU-T发布王光全牵头制定的G.698.4标准,2021年集团明确规模集采G.metro系统。”

观察:三大运营商是怎么“维护”自家的5G前传标准的?

从动向可以看出,尽管没有实质性的规模集采,三大运营商仍在努力推进自家的5G前传标准。下半年,我们还需要观察,运营商是否有足够的诚意,在集采中纳入相关前传创新方案。规模商用,是技术竞争力得到认可的终极体现。(C114 南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无源   运营商   中国联通   中国电信   标准   产业链   中国移动   模块   芯片   成熟   规模   方案   采购   设备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