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心理学案例给你说清如何实现融汇贯通

一个心理学案例给你说清如何实现融汇贯通

内强化外强化 用“不”穿透心理防御

举一反三 融汇贯通 育儿技巧

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共计 1875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5 分钟


1

儿子最近不知道从哪里学来一个坏习惯:他老是喜欢在哪里去摸一下,然后凑到鼻子处闻闻手指上的气味,如果出现异味就露出一脸满足的表情。

这真是一种恶趣味。

家里人希望儿子改掉这种坏习惯,可是,无论是语言阻止还是假装模仿他的动作,甚至采取惩罚手段都无法取得实质性成果。

作为熟识谈判技巧的爸爸,在儿子又一次闻手时就蹲下来对儿子说:阿宝,爸爸喜欢看你闻手的样子,你看这样,只要你今天闻到100下,爸爸就奖励你5个一毛钱的硬币,一天结算一次。

儿子一听闻手还有钱赚,顿时仿佛打了鸡血,飞快地左右手开工,开启了无影闻手模式。100次很快就到了,儿子赚到了钱,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天,当儿子再次完成任务来领赏时,笔者用遗憾的声音和儿子说:爸爸的零花钱少,这次只能奖励你4个硬币了,不过你卖力闻,爸爸看得很开心。

儿子略有不满地领着4毛钱去玩别的事情了。

第三天,笔者将奖金降低到3毛,第四天降低到2毛,儿子已经基本只在任务期间做着机械的闻手动作了。

到了第六天,当我向儿子提出免费观看儿子闻手表演的要求时,小家伙都懒得理会我的无理请求啦。

算了一下,一共花了1块5毛,就改掉了小孩儿的一个坏习惯,实在是很划得来。


2

这个和小孩谈判的思路是从哪里来的呢?

因为以前看过一个类似的故事:

一个独居、爱清静的老人被一群小屁孩每天到家门口玩闹得不堪其扰,于是就使出了用金钱激励、鼓励他们来玩,继而又每日降低酬劳的办法。

这使孩子们玩的动机从内部强化转变为外部强化,最后通过逐步降低外部强化,最终切断了孩子们到他家门口玩耍的动机。

你看,这种能够让人举一反三的知识就是李笑来常说的“有繁殖能力的知识”。

在日常谈判领域,还有什么“有繁殖能力的知识”呢?

比如,“不是所有的牛奶都是……”

即使笔者没写出最后的三个字,但我想TLS这三个字已经自动在你的脑海里过了一遍。

为什么?因为“不”这个字可以穿透人类的心理防御,不信的话你可以来试试:

不要想一只豹

不要想一只白色的豹子

不要想一只白色的趴在地上的豹子

我想,这只豹子又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吧!拉到文章末尾,看看你脑海里的豹子和这只豹子长得像不像?


3

李笑来常说,聪明人最懂得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融会贯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呢?

勤于思考这个问题:我还能把一个“有繁殖能力的知识”用到哪里?这就是训练融汇贯通能力的最佳方法。

在育儿场景里,小孩儿不愿刷牙,不愿自己穿衣服,到点儿不愿上床睡觉是常有的事儿。

面对孩子不愿刷牙时,你只要说一句:“现在不准刷牙。”你猜孩子会怎么着?大概率会立刻屁颠屁颠跑去刷牙,“和你作对”。

还记得韩寒在《后会无期》里说的那句话吗?

“成年人只看利弊,小孩子才讲对错。”

讲对错,说白了就是一种输赢感的争夺。当你“不准”、“不要”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孩子为了证明自己要“赢”,便会立刻去做这件事情。

刷牙如此,自己穿衣服和到点儿睡觉也是一样一样的。

别说小孩会这样,成年人有时也会中招。记得几年前网上评出过“十大最最伤人的话之首”:“你别这样”。

人家已经在泪奔的节点上了,“你别这样”这句话一经祭出,直接把别人往悬崖下推。

用心理学知识逗别人哭,这也是一种“融会贯通”吗?(冷汗)

一个心理学案例给你说清如何实现融汇贯通


4

在《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里,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案例。

Mike外出办事时正好经过一个可以缴罚单的办事窗口,可对方却根据规定不接受支票支付。

正当Mike准备放弃时,他忽然看到办事处有一个邮寄支票缴金的地址。于是他思考了片刻,就对工作人员说:

您能告诉我邮件支票缴金的地址吗?

对方给了他一个地址,就是这里。

如果您收到信件,您会把支票放到哪呢?

对方又指了指2米开外的一个篮子。

我直接把支票放在那个篮子里行吗?

对方想了想,反正每次收到支票信件后都是拆开后放到那里的,于是就点头说可以。

这样就结束啦。Mike通过使用“循序渐进”的谈判技法(又称登门槛效应),让不接受支票缴费的工作窗口最终接受了支票。

好了,下面开始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循序渐进”策略怎样在育儿场景使用?

有时孩子闹情绪不愿自己穿鞋,怎么办?

首先,请他蹲下来;

然后,把脚套进鞋里;

接着,用食指伸进鞋子后部,配合整个脚的进入;

换只脚再来一遍。

直接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他会拒绝甚至都不理你;循序渐进的一步步具体地分解,他却听话得很呐。

这些技巧还能用在哪里呢?请在留言里写下你的行动计划或者案例分享吧。


总结:

1.通过转化内外强化,最终削弱外强化的办法,可以说服孩子改掉坏习惯。

2.“不”字能穿透人类心理的防御。

3.讲对错的实质是输赢感的争夺。

4.循序渐进的办法可助你达成目标。

5.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把这些“有繁殖能力的知识”运用到其他场景,做一个聪慧的人吧。

一个心理学案例给你说清如何实现融汇贯通

这是那只趴着的白豹子,和你脑海中的想象中差不多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融汇贯通   融会贯通   豹子   小孩儿   循序渐进   支票   对错   心理学   笔者   场景   爸爸   儿子   习惯   案例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