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01

在开始之前,我想请你来做一个思想实验,你来猜一猜,以下三种方法哪种更能帮助人们有效解决问题?

三组方法的受试者都需要在心里默想一个他们在职场、情感、家庭或者学业上的某个具体困惑或者问题,但不同点在于,他们被要求使用不同的思考方式来面对这些问题。

第一组,事件控制组:被要求从问题出发,考虑每一种应对措施。比如经常在会议上被领导批评,你有几种可以采取的措施,你要如何改变这种局面?

第二组,心理模拟组:被要求从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去做分析,从第一次问题发生的情景开始,详细地在脑海里过一遍,并且回忆和模拟当时的每一个细节。例如今天早上被领导批评时,你的周围有哪些同事,当时在讨论什么话题时被批评的,你是如何反应的?

第三组,结果模拟组:跳过过程,直接想象问题已经得到解决,你已经开始沉浸在这种问题解决后的满足感之中了。比方说想象领导不仅不在会议上数落你,反而开始夸奖你了,肯定你最近的表现。

我猜你可能会选第三组,因为曾经有一个知名的理论叫做“吸引力法则”,大致就是教你这么做的。但是很遗憾,正确答案是:第二组,心理模拟组。不过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02

当代行为设计学大师希思兄弟对此发表的意见是:“光有积极心态并不足以解决问题。”因为一件事情是否得以解决,除了行为动力,还取决于关键要素是否能被满足。很显然,第三组的方式能解决行为动力的问题,但却无法让关键要素被满足。

比如一个失败的主管搞不定他的属下,每次节假日加班都会遭到手下的拒绝,更不用说这次大年夜晚上,要求某个员工来加一个夜班了。

假定他为了积极解决这个问题,采用第三组结果模拟组的方法:想象问题已经解决了,让自己感觉良好。这种做法并没有跨越说服下属关键节假日加晚班这一目标实现的关键路径,所以依旧让人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同样的,第一组事件控制组虽然会设法给出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想象中的解决方案可能仅仅只是闭门造车,未必能起到真正效果。所以或许,我们可以把它当做一个头脑风暴,但仅此而已。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然而,如果这位主管能代入员工的思想,从问题的原点出发,这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样做就能一目了然地洞察其中的核心:在员工的心智中,大年夜就是一个普天同庆的节日。既然是如此重大的节日,我本来就是应该休息的,上司如果不让我休息,要我加班,是非分的要求

所以,你发现没有,这里的关键要素,就是“大年夜本该休息”这个前提。

那如果我们帮助员工“斩断”这个前提,会怎么样呢?

比如主管可以这样说:Eric,今年过年很多人都回老家了,很感谢你留下来。但你也知道,今年我们公司生意特别好,所以我想和你商量,是否可以请你过年期间每天都来加班。

你看,要求对方过年期间都来加班,无论属下答应与否,这位主管都已经从假设上抹去了“大年夜本该休息”的前提了。而此时,如果员工很为难的表示“都来加班”做不到,主管再顺水推舟地表示让步,“大年夜晚上只要来加一个班,就可以了”。这样,是不是就很容易实现最先前的目标了呢?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03

没错,如你所见,在充分理解和斩断“大年夜本该休息”的假设前提后,失败主管摇身一变,蜕变为成功主管了,他的问题也因此大概率被解决了。

这个转变是不是很神奇?但是,我不得不宣布一个让你沮丧的消息,因为每次问题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一个人想要在任何领域获得成功,需要多次、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就很难从上一次的成功经验里去直接套用。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确需要掌握测试里的第二种方法,不断地通过这种方法,有效地找到每一次问题背后的关键要素,然后通过把握关键要素,来实现问题最终的解决。

所以请注意:今天核心想要和你探讨的,就是这个能解决绝大多数问题的有效方法--心理模拟法。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心理模拟法对你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如果你小时候看过《圣斗士星矢》,一定会对星矢每次被强大敌人打趴下后,眼看就要不行时的一个景象印象深刻,这个景象就是在他脑海里出现的师傅,也是他的姐姐--天鹰座白银圣斗士魔铃(当然,没看过《星矢》的小伙伴也不用焦虑,毕竟在类似的剧作中,眼看失败时,想起一个重要角色激励主人公的场景也是很常见的)。

魔铃的出现无外乎有两种作用:星矢,你还能打!星矢,好好想想,对,那儿才是他的弱点。

你看,前一句解决的是行动动力问题,后一句解决的是方法路径问题。可以说,心理模拟法同时解决了这两方面的要素。你可不要以为这是漫画家的YY,事实上,心理模拟的确能有效激活人类大脑的脑区。比如你闭上眼睛,想象一道闪电时,脑部负责视觉的区域就会被激活。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心理学家德里斯科尔(James E.Driskell)在1994年分析了3214名研究对象和35项实验的结论显示:

就算你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动,仅仅模拟自己出现在一定的场景中,从头到尾过一遍你打算进行的一系列动作,结果你真的就会更出色。

比方说,你可以试着代入前面那位劝员工大年夜加晚班的主管身体中,只要你有一定的职场经验,你在直接要求这位属下加班时,大脑就会自然而然地呈现接下来你被拒绝的情景。

然后这个画面就定格了,接着它会倒逼你去思索这个结果会出现的原因,直到你找到处理方法,并且提前解决它。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04

理解了心理模拟法,它的实际应用场景反而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非常容易被举一反三。

比如你下周有一场关键面试、关键汇报或者关键谈话,甚至你1分钟后立刻就要在会议上发言了,心理模拟法都是值得被提前反复使用的方法。

具体的操作也很简单,其实就是把你想要说的内容在自己的脑海里过一下,推演一下到时候可能会发生的连锁反应而已。

当你做好准备,计划好如何对付这些连锁反应后,你的每一次关键时刻就提前做好了准备,你就已经实现了《孙子兵法·形篇》里说的: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

是不是非常简单,但很有效?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再和你分享个小案例,一个4岁小姑娘在遭遇某次尴尬场景后,使用心理模拟法为她下一次“关键对话”做好了充足准备。

某个家庭聚会中,这种“讨厌的”场景果然又出现了,一位亲戚在夸了这个漂亮的小女孩长得精致后,又问出了那道不讨喜的“送命题”:你是更喜欢爸爸,还是更喜欢妈妈啊?

小女孩显然早就在心里模拟过无数回,她胸有成竹的说:我更加喜欢我妈妈,因为我爸爸他也喜欢我妈妈。这个机智的回答是不是让人忍不住为她点赞?

问题解决高手都已内化的方法,第一次说得那么清楚,一看就能学会

05

本篇,你的获得:

首先,代表头脑风暴的事件控制法以及代表行为动力的结果模拟法都不完全有效,心理模拟法才是既能解决行动动力,又能解决方法路径的最有效解题法。

第二,心理模拟法意味着,就算你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不动,仅仅模拟自己出现在一定的场景中,从头到尾过一遍你打算进行的一系列动作,结果真的就会更出色。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期望你也开始使用“心理模拟法”,把它内化,在每一次关键对话前“先胜而后求战”,解决每一个可以预料的问题。

每次分享一个干货,每次都让我们一起进步一点点。

我是行为心理的研究者和践行者,我是何圣君,我会不定期撰写我的学习心得和你分享,请你关注我,让我们保持连接,一起拥有睿智的灵魂。我们下次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控制组   方法   内化   大年夜   可能会   连锁反应   晚班   属下   路径   要素   场景   员工   关键   动力   高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