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闽商报记者 李建萍综合整理报道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作为一个群体,福建籍民营油商是“中国规模最大的民间石油势力。”每年高达数千亿元的民间石油贸易中,其占了半壁江山以上,显示出在长期被中字头石油央企高度垄断的中国石油市场中,找到夹缝和裂隙坚韧生存发展的闽系民企力量。


“福建石油帮”中,海澳集团一直堪称蜚声同侪的榜样企业。而其背后,是其创始人、掌舵者郑金泉的40年漫漫石油路。


40年来,他写下了一个劈波斩浪、壮阔前行的企业史诗,也锻造了一个“从渔民子弟到民营石油领头羊”的人物传奇。


郑金泉从下海打渔的穷小子,成为百亿石油产业的掌舵人。海澳也从一家小小的石油经营部,发展成拥有成品油进口权和经销权,覆盖车队、船队、仓储、加油站、码头、铁路、炼油厂和交易平台等上中下游产业链的全链条石油“巨轮”。


2019年,在海澳集团35周年之际,郑金泉正式将海澳集团交棒其长女郑明铃。交棒后的他,并没有退居幕后,而是开启了事业第二春,一项“极具意义的事业”——影视业。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郑金泉,厦门海沧人,福建省人大代表、政协厦门市委员会常委、厦门总商会监事长、海澳集团创始人、厦门册立金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曾任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执行会长,获厦门市劳动模范称号。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乘“改革开放”之风

海澳集团应运而生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1979年,海沧渔民子弟郑金泉刚步入社会。贫寒的家境,迫使他早早投商,从事个体运输;在海沧嵩屿码头-厦门岛内第一码头间运输摆渡,兼营海上石油运输及大型船舶的交通船业务,这一干就是五年。


1984年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东南沿海,邓小平来到厦门,提笔写下“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些、更好些。”这昭示着,国家对厦门经济特区建设的方向变得明确。


郑金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政策信号,决定甩开袖子拼一场。同年10月,他创立了海澳集团的前身——集美海澳石油营业部,从此开始了海澳35年跌宕起伏的发展之旅。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海澳创立最初十年的发展,国家对于市场化的态度越来越明确,这也为海澳的稳健、快速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环境。郑金泉坦言,最初的十年,精力主要集中在争取指标、拿配额上,只要拿到配额,拿到货,不愁卖。


在经过十年的黄金时期后,1993年,石油行业开始进入变革的“阵痛期”,五六年间经历了从“急放”到“急收”的重大政策调整。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在成品油政策“急放”和“急收”之间,郑金泉渐渐地学会如何与两大石油巨头“共舞”。在国家还未提出“混改”的概念时,海澳集团早已在尝试“混改”。1993年,郑金泉与中石化(厦门石油集团公司前身)洽谈合作,并于1994年正式开启与中石化长达十年的合作;1998年,海澳集团与中石油合作开设联营公司,并于2006年开始进入资产端——加油站的合作。


对于中国的民营油企来说,政策变革在带来阵痛的同时,也让其不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在适应每一次变革之后,海澳集团变得越发强大。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交棒不是退居幕后

而是另一轮创业的开始


于浪潮中奔赴而来砥砺前行,顶峰相见却止于此,只一句值得便投入影视行业中。又有谁能想到呢?


但对于郑金泉而言,有时候做一件事情仅仅是因为值得。


2019年,郑金泉55岁,正值中年,此时交棒似乎有些早了。然而对他来说,20年前,他就已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将海澳的精神和基因传承下去。从决定到最后付诸实践,海澳集团进行了10多年的准备。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海澳下一个35年怎么走,如何让年轻人发挥更大的价值?郑金泉在卸任之际,给出了这样一个方案: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传承机制。


为此,海澳集团为内部员工、职业经理人建立了一个创业平台。女儿郑明铃的接棒并不是所谓的“子承父业”,更不是内部“钦定”,而是通过层层“PK”脱颖而出。


“机会属于优秀的人,属于有准备有意愿的人,属于勇于挑战的人。” 在他看来,传承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所以,传承人仅不仅限于自己的子女,还包括职业经理人、合作伙伴。


从夹缝中求生存的民营小油企,到中国石油行业规章、标准的制定者、相关政策的推动者……他创造了多个“不可能”。交棒后的他,原本可以含饴弄孙,却又选择二次创业。交棒后的他,选择了“极具意义的事业”。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进军影视

为厦门文旅产业做贡献


海澳集团在石油产业链深耕30多年,在多元化发展道路上,为何选择影视业?事实上,近年来,不少房企、资本进军影视结局惨淡。


海澳跨界影视,其实有一部分是因为“情怀”。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从20世纪20年代第一部取景于厦门的电影《西游记》算起,厦门成为影视剧拍摄地的历史将近百年。


每年慕名来厦门取景的影视剧已经超过百部,然而,被业界认为拥有“天然摄影棚”的厦门,却一直没能成为真正的影视中心。作为福建省人大代表、厦门市政协常委、深耕厦门数十年的本土企业家,多年来,郑金泉持续关注“让天然摄影棚凸显吸金效应”的相关提案。


“让厦门成为真正的影视中心”像一颗种子落在了郑金泉的心里。


内心的驱动已经形成,外部的推力也正朝企业发展方向涌来。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国民对文化的消费能力增强,文化产业占GDP比例持续提升。2016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30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3.0%,2017年文化产业总值占中国GDP总值4.5%。2018年,郑金泉开始思考进军文化产业,但是从哪块入手呢?


这时候一串串数字变成了一股股清流,浇灌了之前落在郑金泉心中的种子。必须是助力“厦门成为真正的影视中心”的影视呀!这年,厦门册立金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成立了。


风云闽商 |“福建石油帮”大佬郑金泉,巨轮也有“电影梦”


2019年金鸡正式落地厦门,市委市政府努力拓展电影产业链,出台了多项产业措施,加大财政投入,鼓励民营投资,并加快影视产业园区、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厦门本土企业迎来了无数商机,更加坚定了海澳投资影视业的信心。这年,由厦门册立金品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出品的《让这首歌作证》在北京正式开机。


郑金泉表示,海澳集团“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改革开放中受益。以企业成长的切身体会,希望通过拍摄更多爱国主义教育影片,激发新一代年轻人的爱国热情,为祖国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进军影视业,投资出品《让这首歌作证》对海澳来说具有深远的意义”。


海澳在张家口投资的一处文旅基地也发挥了作用。这个占地100多平方公里的文化产业基地,拥有漂流滑雪场、温泉宾馆、儿童乐园和拓展等项目,是首都西北地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珠联璧合的旅游度假胜地,被誉为北京的后花园,是多个综艺影视节目的取景地。


郑金泉表示,进军影视产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通过北方文旅基地,整合南北两地的影视文化资源,同时为厦门文旅产业的招商引资做贡献。


来源:商汇,今日海沧,海西商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大佬   厦门市   石油   影视业   福建省   巨轮   厦门   福建   产业链   中国   文化产业   改革开放   正式   政策   风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