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言——知行如何合一?

立言——知行如何合一?

阳明先生门下弟子徐爱问:“现今人人都明白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个道理,但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到,这是不是说明了知道和行动是两回事?”

先生回答道:“这是被私欲隔断的,并不是知行的本体。没有知道了却不去做的人,明白了道理却不去做,这个知道还是个不知道。圣人教世人知行,正是要安抚你那个本体,不是只是让你看看便以为自己知道了,所以说《大学》举了个例子,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知行。就是这句【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到了好色便知道,好好色就是行,先前你见到了好色的时候已经自己喜欢了,并不是你见到了之后再立个心思去喜欢;闻到了恶臭属于知道,恶恶臭属于行,你只要闻到了那股臭味便已经觉得自己恶心了,并不是闻到后再去立个心思来不喜欢。如果你鼻子堵了,那你肯定是闻不到这个气味的,那么虽然你看见了,边不会感觉到气味的难闻。就像有些人说自己明白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那么他一定自己也是这么着过的,别人才会觉得她懂这些道理。有比喻有人说痛的感觉,那么他也必定痛过;知道寒冷饥饿的人,也必定自己经受过寒冷饥饿。之所以我说了这么多,就是认为知和行是不可以分开的,以上说的都是讲的知的本体,是没有私心来把它隔断的。圣人教育世人,必须要这样才可以说是知道,不然就是假知道。现在你非要把知和行说是两件事,这那里是可以分开的呢?你不知道立言的宗旨,在这里说这是两回事有什么用呢?”

立言——知行如何合一?

徐爱又问:“古人说法是知和行要分开学习和认知,要么专做知道的功夫,要么专做行动实施的功夫,这个功夫才有个落实的地方。”

阳明先生回答道:“你这个说法却是曲解了古人,我经常说过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的开始,行是知道后的结果。你如果能领会,便会明白知已经与行存在了,你去行了也就有知了。古人说的是这个世界上的这样一种人,懵懵懂懂地随意去做事,完全不思考;或者是空空荡荡地去苦思冥想,从来不去亲自去实施的这类人。这个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法。你只要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是说一个、两个甚至更多也无妨!”

立言——知行如何合一?

阳明先生答《顾东桥书》中关于知行合一是这样说的:

所喻知行并进,不宜分前后,即《中庸》尊德性而道问学之功交养互发、内外本末一以贯之之道。然功夫次第不能无先后之差,如知食乃食,知汤乃饮,知衣乃衣,知路乃行,未有不见是物,先有是事。此亦毫厘倏忽之间,非谓有等今日知之而明日乃行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补偏救弊   恶臭   两回事   兄长   本体   圣人   饥饿   好色   气味   古人   世人   尊敬   说法   道理   功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