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计划建什么样的“新城”

香港计划建什么样的“新城”

文:林明宇

香港文汇报报道,5月3日香港特区政府向立法会申请经费,共10.02亿港元,计划对新界北进行测绘和统筹设计,香港将在深圳河傍边的新界北区域,新建一座“卫星城市”,建成后,可供约30万人居住,有餐饮和娱乐设施,同时发展创新及科技产业,打造物流区,能带来大概20万就业岗位。

2018年,据香港规划署发布了《发展新界北部地区初步可行性研究》,一共挑选了3个区域,包括新田/落马洲,覆盖打鼓岭、皇后山等乡镇的新界北区域,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建设更多住宅。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去年曾提到,在新界北区,香港政府加快卫星城的开发,可以满足香港发展的需要,能推动港深更加密切的合作,两个城市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便利双城各方面的自由流通,共同打造国际创新中心,推进“双城经济”的发展。

卫星城可以承担大城市主城区的部分职能,减轻主城区的人口负担,减缓住房矛盾,减少交通拥堵,降低主城区的环境污染等等,在国际上是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刘兆佳指出,香港已经很长时间没发展大型新市镇了。这次新建卫星城,不仅加快香港和深圳的合作,能让香港更好的融入大湾区发展大局,可以缓解香港住房紧张的问题,解决更多的就业,推动产业更好的转型,这是香港比较大的战略方针。


、大湾区卫星城

美国学者泰勒首先提出卫星城概念,即在大城市的郊区或附近区域,最好与市中心距离100km内,建设多个城镇,这些城镇人口规模数万以上,有相关的产业,能解决就业,有住宅,又有较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交通便捷,和市区可以密切互动。一般把中心城区称作母城,外围城镇称作子城,接纳母城的溢出产业,又安置部分人口,还可以肩负母城一些功能。

财经专家叶檀指出,卫星城必须有独立的行政区划,有产业基础,既有人才又有自己的独特文化,不能被母城市这个大黑洞吞噬,随着一线城市经济发展放缓,叶檀认为,国内一些卫星城市的发展速度将超过主城。

香港计划建什么样的“新城”

粤港澳大湾区中,东莞、惠州、佛山、中山四个城市,分别围绕广州和深圳附近,可以被看作是子城或者卫星城。佛山是由禅城、顺德、南海等组成,这些更小级别的卫星区,成包围状服务广州,主动承担广州的产业链辐射。例如,佛山顺德区是电器聚居地,被誉称为“家电之都”,80%的企业从事电器生产,汇集了许多国内外闻名的电器龙头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的卫星城中,其中又散布着很多卫星镇,不仅能居住,相关的产业发达,生活配套齐全,是相对独立的区域。

例如,广州增城区的新塘镇,驱车约一小时到广州城区,通了地铁后到广州更加便捷。新塘镇的牛仔裤产业发达,镇里遍布服装厂,村民比较富裕。数据显示,内地牛仔类服装60%左右产自该镇,产业链齐全,加工、批发、运输等环节都具备。另外,新塘镇汽车及零部件、摩托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也很发达,和牛仔裤一起成为当地的三大支柱产业,有一半以上的当地人口从事这些行业。类似新塘这样的镇,在珠三角有很多。

众多卫星城区域,交通便利,生活配套完善,也有很多相关的产业,房价也比深圳和广州低,很多年轻人在卫星城就业并购房安家,即使某些跨城工作的人员,也因为交通发达可以减少通勤时间。


、国际上卫星城的发展

中国的卫星城建设时间短,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日本东京等一些国家化大都市,进入工业时代比较早,在较长的城市建设历史中,卫星城一直在持续建设,有效减少大城市病带来的衰退,而且形成了集群式发展,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竞争力,形成了大都市圈。

英国是工业革命最早的国家,同样,英国首先面临大城市病,英国很早开始规划卫星城,并不断完善。伦敦圈建设了最早的卫星城,1903年,距离伦敦56公里处,世界上第一个田园风光式卫星城莱奇沃斯建成,1920年,威尔温城建成,距离伦敦35公里,这两座城,一开始规划主要是居住区,没有承载更多的城市功能,也被不少人诟病。

香港计划建什么样的“新城”

伦敦圈建设了最早的卫星城。


上世纪40年代,英国开始第二轮的卫星城建设,在距离伦敦中心城区50公里半径左右,陆续建设了8座卫星城,这些卫星城有了重要进步,建设的目标是,卫星城内有产业,有住宅,即能工作也能居住,还有较完善的生活设施,在兴建住宅前,就将一些工业项目搬迁或者新建到卫星城,解决到卫星城人口的就业问题。虽然这轮卫星城的建设并未完全将城区人口疏散到卫星城,但是很多外来人口选择进入卫星城就业和居住,减少了伦敦主城的压力。

美国在建设母城的同时,就开始规划卫星城。这个卫星城的概念很广,有小至千英亩的城市小区,也有大到几万英亩以上的新镇,郊区城镇以网络的形式遍布大城市周围。以纽约为例,它是城郊一起混合发展起来,纽约经历过快速膨胀期,很多城市病也随之而来。例如,居住环境质量下降、拥堵的交通等都成头痛的城市管理问题。因此,纽约市重新做了战略规划,城市开始向郊区化方向发展,大概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将住宅外迁到郊区的城镇。

第二时期,把很多工厂和企业搬到郊区,城市中心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改变。

第三时期,在郊区城镇,建立商场、学校、医院、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各个郊区城镇形成交通网络。

香港计划建什么样的“新城”

美国在建设母城的同时,就开始规划卫星城。


这几个时期的卫星城发展顺利,重要的原因是政府主导和推进,卫星城之间建设了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同时,不断给予郊区住宅优惠政策,引导大众去郊区。50年代,政府推进在郊区建设小城镇,60年代,政府推进示范城市试验计划,促进分散型城市的建设,如今纽约周边众多的市镇就是当时政策的推进下建设的。

科技名著《硅谷百年史》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亦曾经到中国,他详细讲解了硅谷的发展历史,对中国的城市建设提过建设卫星城的建议,他认为:“硅谷严格来说不是一个城市,它是多个卫星城的聚集地,卫星城为硅谷带来了众多好处。”


、现状与发展

内地有的大城市卫星城开发得很好,宜居宜工作,有的大城市却“摊大饼”式发展,越“摊”越大,城市中心被一环接一环的钢筋水泥团团圈住,污染物不容易扩散,房价高、拥堵、雾霾、通勤时间长是常见的大城市病。多数专家认为,合理发展卫星城,是治理大城市病最好的方法。城市研究专家郑晓梅曾经撰文指出,中国各地也掀起过卫星城建设潮流,但是有的大城市建设的卫星城,实现职住平衡的并不多,有的沦为了睡城。

香港计划建什么样的“新城”

北京周边缺乏优秀的卫星城。


随着内地城镇化的发展,大城市的生产效益不断提高,这样所产生的就业岗位就越多,同时城市公共服务会加强,人群就会向大城市聚集。卫星城不成功的重要原因是,建设过程中强调了属性,没有考虑到要承担城市哪些功能。郑晓梅认为如果在大城市的发展中不重视规划,或者规划不合理,就会导致卫星城发展困难,同时城市快速膨胀,急需首先解决居住问题,结果出现恶性循环,建来建去,卫星城都缺少产业和就业岗位,无法达到职住平衡。

郑晓梅指出,对于已经建成的卫星城,一旦沦为睡城,后期再改造就会面临很大的困难。对于已经存在的伪卫星城,除了逐步并增加产业,承担城市某些功能外,没有其他方法。而对于那些即将建设的新卫星城来说,必须要遵循科学的原则,经过严密的规划,一定要给新卫星城要赋予职能,安置并落实相关产业,完善公共服务,这样才能让卫星城的居民真正过上卫星城的生活。

2019年《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公布,国家宏观政策大力支持大城市发展卫星城,早在几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就曾经提出,大城市的卫星城非常重要,如何建设,他有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分阶段建设,不能一窝蜂,优选重点区域,分批建设若干个。

第二,卫星城必须要有特色,功能定位要精准,相关产业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化效应。在国际上,很多卫星城都有特色产业,例如科技卫星城,高校卫星城,生物制药卫星城等等。

香港计划建什么样的“新城”

合理发展卫星城,是减少通勤时间最好的方法。


第三,交通建设要配套,轨道交通最主要,郊区的轨道交通速度,一定要比地铁高,要实现进城和出城的快速性。

第四,卫星城要有公共服务资源,也要建设优质的教育、医院等,而不能卫星城的人不得不到母城来就医和就学。

第五,政府不断建设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各个行业的到卫星城创新和创业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香港   新界   北区   卫星城   硅谷   伦敦   英国   广州   郊区   大城市   新城   城镇   住宅   交通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