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痛点难点仍是“放管服”改革着力点

本报记者 林春霞

日前,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继续围绕市场主体关切,有效实施财政、金融、就业等宏观政策,把宏观与微观紧密联系起来,深化“放管服”等重点改革,要继续把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作为发力点,一体推进“放管服”改革。

那么,现在市场主体的痛点难点是什么?下一步应如何发力?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市场服务主体的痛点难点,主要还体现在准入门槛、公平竞争环境、便利化条件、高效服务等方面。

解决痛点难点须多方发力

著名经济学者吴桐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市场主体所面临的痛点难点,第一,是市场和政府的边界存在不清晰的现象,政府职能存在缺位、越位和错位。第二,财政、金融、就业等宏观政策对市场主体在支持力度和精准度方面都有待提高。第三,市场新业态与现有的法律政策存在不协调之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漆云兰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总体来看,市场服务主体的痛点难点,主要体现在准入门槛、公平竞争环境、便利化条件、高效服务等方面。特别是公平竞争方面,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的企业,由于长期存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和自然禀赋不同,因此,竞争的起跑线也不一样。当然,不同市场主体,不同阶段所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也有所不同,有的是个性,有的共性。比如,在疫情常态化的情况下,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难点就是面临运营成本和市场需求能否快速恢复和增长的风险。

漆云兰认为,下一步,如何根据市场主体发展的需要,建立一个竞争公平、便利化、高效服务的营商环境,通过财政、金融、就业等系列政策共同发力,增强市场主体的增长动力是关键。同时,对已有的政策作一些评估。比如,哪些政策实施效果较好,是否继续延续,哪些政策效果不大,是否需要做调整。通过政策调整,真正为市场主体放权赋能,促进“放管服”改革创新。

吴桐认为,下一步,解决痛点难点,应从三方面进行发力。一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发挥好宏观调控和服务职能,不断纠正存在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二要提高财政、金融、就业等宏观政策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和精准度,其中主要是精准度。将解决就业问题作为政策目标的重中之重予以高度重视。三要对经济新形势下产生的市场新业态予以适度包容,不断提高市场新业态和法律政策的协调程度。

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的范围

李克强总理还提出,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土壤。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并提出在简政放权、加强市场监管、健全营商环境法规体系。

吴桐分析认为,“放”、“管”、“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体三面”,“放”的目标是发挥微观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管”的目标是提高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监管能力,“服”的目标是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具体而言,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简政放权的范围,加大对于市场垄断行为的打击力度,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提高监管的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不断将对资金和数据的直接监管权收于中央,建立基于数字财政——数字货币双维度的链政经济体系。”吴桐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中国经济时报   难点   简政放权   着力点   高效   资源配置   下一步   市场主体   力度   宏观政策   财政   目标   环境   政策   金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