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可用多种手段应对大宗商品涨价

本报记者 周雪松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明显,给下游企业带来了较大压力。近期在国家大力干预之下,钢铁、铁矿石等价格一度飙升的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下游企业经营压力有所缓解。不过,企业如何应对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风险,已是一个必须解答的问题。专家认为,必须综合运用政策、金融、法律等手段予以化解。

部分企业可加强上游资源投资

近期,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落实减税降费措施,做好成本上涨调控,部署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纾困和发展的措施。未来,预计还会有相关政策陆续出台。中小企业用好这些政策,对于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缓解经营压力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事实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大企业也有不小压力。以钢铁和汽车行业为例,由于铁矿石、芯片等价格大幅上涨,钢铁和汽车行业出现了涨价。

并不是所有上游企业都能或可以持续向下游企业和终端消费者转嫁成本上升压力,如果普遍都这么操作,则会引发通胀担忧。今年上半年钢铁价格大幅上涨引起高度重视,在政策干预下有所回落。下一个值得关注的行业还包括火力发电行业,由于煤炭价格处于高位,加上电力行业应峰度夏,火力发电企业压力巨大,但是电价上涨又恐进一步引发通胀担忧。

钢铁、火电行业如何化解铁矿石和煤炭上涨带来的考验?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新创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企业的角度看,短期难有对策,钢企应该抓紧落实新的铁矿石来源渠道建设。“当然这是长久之计,但必须快速行动,不然钢企会面临长期不合理铁矿石价格上涨问题。”

在李新创看来,对于钢铁企业来说,强化上游布局,建立多元长期稳定高效的资源保障体系是根本出路。另外,在业内人士看来,火力发电企业应对煤炭价格上涨,可以向上游延伸产业链,加大对上游煤炭资源的投资,实行煤电联营,更重要的是要加大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投入力度。

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需强化市场供应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大宗商品上游企业而言,加强原料供给,提高产品生产能力,强化市场供应,通过释放最大产能满足市场需求是一举多得的多赢局面。这样既可以利用市场力量调节大宗商品市场供求,又可以实现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

“对于大宗商品下游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这次价格上涨短期内不可逆,而且在全球疫情下,大宗商品供求矛盾可能会加剧市场竞争,导致企业利润率摊薄甚至会导致亏损,因此有条件的企业应该进行企业业务再构,通过有序腾挪实现化危为机。无法进行业务重构或战略腾挪的企业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加大成本控制力度、加大技术和流程改造力度,利用科技赋能,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实现转危为安,化危为机。”宋向清说。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研发现,为应对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不少公司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锁定原材料价格,降低价格波动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稳定经营、提升市场竞争力,但企业要注意的是不要盲目炒作期货。针对中小微企业,在融资和税费减免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也能帮助这些企业一定程度上克服原材料上涨带来的经营压力。

运用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权利

由于钢铁、水泥、玻璃、铝铜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建筑施工行业无疑是今年挑战较大的行业之一。“有些项目是固定价合同,材料涨价,业主不给调价差。”中国建筑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这样对企业经营十分不利。

“当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主要是美元超发引起的,并不是原材料短缺,不具备周期性。因此,科学合理调整建设进度对保护我方利益是有利的。”有施工企业有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在国家政策面上,对于应招必招项目,对价格超出一定涨幅比例的原材料允许调整概预算和业主补差。这对于保证项目顺利推进有一定帮助。

“建材涨跌风险一直都有,只不过某个时段比较突出而已。”上海东方环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曾明德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施工企业在订立合同时,不仅要关注合同总价或者单价,还要对合同计价中风险条款足够重视。此外,在合同约定“无限风险”的情形下,施工企业可以利用情势变更原则,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解除合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大宗   中国经济时报   商品   火力发电   铁矿石   企业   商品价格   下游   原材料   钢铁   手段   多种   压力   风险   合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