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端提质升级 对接新型消费需求

观察 本报记者 童彤

今年“618”与往年相比刮出了一股“各路新势力进场厮杀+网红效应”的新风。传统两大电商分庭抗礼的时代早已被“多元化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商业进场”的格局所取代。如今,这一战场加入了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网红直播”成为今年“618”的标配。有统计显示,今年以来,某短视频平台的主营收入已由直播打赏变为直播带货。短视频平台抢占消费市场的决心可见一斑。

近年来,网红经济与国潮热回归逐渐走入公众视野,依托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呈现快增势头的网红经济开始将直播带货与粉丝流量相结合,发挥着在流通领域链接供给与需求的作用。当然,这一现象崛起的背后,是契合政策风向的定位转型。实际上,这也与中央提出“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要适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的要求十分吻合。

为促成消费业态和模式创新,彰显新型消费特征的直播带货备受政策肯定。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8个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发展直播经济,鼓励政企合作建设直播基地,加强直播人才培养培训。开展“双品网购节”等活动,组织指导各地开展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促销活动。推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用,提升中小电商企业数字化创新运营能力。

可以说,在直播电商风口下和国潮热回归的浪潮下,嗅觉灵敏的国货和资本都在积极拥抱变化。但可以肯定的是,网红经济只是手段和捷径,若要确保这股消费热潮带动商品经济真正走长、走远,不断提升供给端产品和服务品质才是关键所在。毕竟,网红经济发生的背景是“移动互联+视频崛起”的年代,网红个人品牌的直接作用就是通过流量带动足够多的关注,从而向市场不断释放需求。但需求最终落地到实际消费,还是要回归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基本逻辑,即只有商品本身品质足够满足消费需求才能得以持久,否则难免昙花一现。

当今社会,人们使用信息工具的效率和信息传播速度日新月异,流量粉丝的无理由追捧也终有回归理性的一天。因此,维持网络创造内容吸引眼球的同时,产品生产供给端提质升级仍旧是真正促成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崛起、引领“双循环”的根本动因。

记者以为,深化供给端提质升级,紧抓对接新型消费需求的契机,需要企业围绕供给侧不断发力,不断推陈出新打造能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供给。彻底杜绝并打消以往国内消费市场普遍存在的“货不对路、质次价高”的供给印象,同时,还需要避免零售业存在的“千店一面”现象向网红经济蔓延。毕竟,颠覆传统的新型消费模式,需要创新力不断涌现,而这也正是“移动互联+视频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的优势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0

标签:双循环   质次价高   流量   粉丝   现象   消费者   品质   作用   需求   传统   模式   经济   财经   产品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