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交通第四极“一通百通”

本报记者 王彩娜

千古百业兴,先行在交通。

6月21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先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而发布,放大招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基本建成“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轨道交通总规模达到10000公里以上,其中,铁路网规模达到9000公里以上。同时,力争重庆、成都“双核”之间以及“双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中心城市、主要节点城市1小时通达,重庆、成都都市圈内享受1小时公交化通勤客运服务。

不同于其他城市群,《规划》中“双核”引领特色尤为明显。除未来两地将建立更紧密高效的交通运输规划共绘机制外,在共建、共享、共管等领域也有要求。如在共建领域,《规划》提出,探索开展跨省(市)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共同审批试点、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探索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实行共同出资、交叉持股等。

近年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完善,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交通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是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相比,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基础设施瓶颈依然明显,对外运输通道不畅、互联互通仍有短板、枢纽辐射带动力不强、运输服务质量不优、协调管理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短板并存,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这些交通短板一旦补上,会催生怎样的变化?

追赶发展的机遇随之而来。高品质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与成渝地区以电子信息、医药健康、清洁能源等为代表的高能级产业集群更为适配,着力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的同时,将进一步支撑成渝地区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高效流动集聚,加速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比如,作为川渝毗邻地区中直线距离最近的两个城市,遂宁和潼南扎实推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建设,在天然气化工、锂电及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与智能制造、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产业配套协作,开展与成渝两地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智慧城市等创新资源的产业技术对接,促进遂潼两地在科技信息、技术成果、创新人才等方面更深度地开发和共享……推动合作再升温、产业再升级、质量再提高,对织密交通路网的需求也进一步升级。

充分考虑遂潼打造成渝中部地区现代产业聚集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需求,《规划》提出,要进一步强化遂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衔接带动作用,推进遂宁机场前期工作,实施遂渝扩容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南充至潼南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绵阳至遂宁至内江城际铁路,推进遂宁综合客运枢纽建设等,有望在新一轮“抢滩登陆”“攻城拔寨”中形成人口红利、资源要素的“遂潼虹吸”。

回顾长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建设历程,诸多实践早已证明,路通,一通百通。作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成渝地区未来的空间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和人口布局都将形成重要的先导引领作用。

跨越山河,“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呼啸而来,距离中国经济第四极崛起还会远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潼南   双城   交通   高效   遂宁   成都   枢纽   两地   基础设施   格局   经济圈   城市群   交通运输   期待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