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骂名,退休之际花300亿建“圆明园”,徐文荣为何这么做?

成功者往往分为两种,一种是天生的满级大号,另一种凭着自己长时间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向事业巅峰,横店皇帝徐文荣显然是属于后者,徐文荣的知名度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实在不成正比,很多人对横店久仰大名,却对徐文荣没有一知半解,其最显赫的身份正是千亿横店帝国的掌门人。

不顾骂名,退休之际花300亿建“圆明园”,徐文荣为何这么做?


1935年,徐文荣出生在金华东阳市新东村,家里很穷吃不饱肚子是常事,冬天也只有薄薄的单衣过冬,贫穷的原因有三,一是生在了一个贫困的年代,二是那个地方也穷,三是他的家里有七口人,在旧社会贫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没人有能力帮助你,徐文荣的父辈只是个小生意人,赚不了多少钱,勉强糊口而已,为了活命徐文荣三岁时他们全家搬去了横店,离原来生活的地方并不算远,只是生活依然很苦,事情分两面看,徐文荣生活在旧社会让他的童年时代食不果腹,然而他却生在了新旧社会更替的时候,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旬到新中国成立也就十几年的时间,青年的徐文荣一脚迈进了新时代,给了他创造辉煌人生的机会。

时间到了六十年代,当时玉米肥料奇缺,当时不到三十岁的徐文荣也看到了这一点,他听说“马桶砂”,也就是凝固在马桶壁上的固体可以作为肥料,于是立即着手行动起来,徐文荣先跑到合作社去沟通,对方同意用粮食换马桶砂,徐文荣随即挨家挨户收购,最后成功地用收购的马桶砂换到了一千多斤玉米和一千二百多元,这对于贫穷出身的徐文荣来说是个大数,穷人出身的徐文荣并没有看到这么多钱找不着北,而是先拿出一部分钱帮助了贫困的乡亲们,这一来二去人们越来越信任他,只不过他这种行为当时属于投机倒把,他受到了惩罚。

不顾骂名,退休之际花300亿建“圆明园”,徐文荣为何这么做?

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因为在人们心中的好印象被推选为大队的支书,1975年徐文荣迎来了人生又一个转折点,已经年过四十岁的徐文荣,接管了横店的一家乡镇缫丝厂,人生第一次创业开始了,新官上任面对的头等大事就是没钱,他的好人缘再次发挥了作用,他一边跑银行贷款,一边向乡亲们集资,最后筹集到了足够开工的钱,厂子开始运转起来了,改革开放给了徐文荣改变家乡的机会,他说服乡亲们继续集资投入,扩大了原来的工厂还开办了新的工厂,并逐渐形成了规模,通过办厂改变了家乡的面貌,让家乡父老摆脱了贫困,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一个人的人生巅峰了,他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年纪已经不小,到了这个岁数的人往往求稳不求进。

不顾骂名,退休之际花300亿建“圆明园”,徐文荣为何这么做?

徐文荣人生的步伐没有停止,村子里除了能在工厂劳动的年轻人,其他人都没有收入,他把目光投向了第三产业,希望能给家乡带来更大的发展,在这件事上徐文荣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什么叫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横店没有名山名水,客观条件不好,发展第三产业很难,徐文荣带领村民为一个发愁取景的导演搭建了取景地,从那以后他积极联络取景的剧组,带领乡亲们拼命地干逐渐形成了规模,创造了享誉盛名的横店影视基地,现在的横店集团成了一家特大型民营企业,广泛涉及一、二、三产业,横店这个曾经贫穷且没有名山名水的镇,成了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脱胎换骨成了另一番模样。

不顾骂名,退休之际花300亿建“圆明园”,徐文荣为何这么做?

徐文荣可以说是办企业的前辈了,现在他身家超过九百亿,在他的带领下不仅成就了横店集团,还改变了家乡的面貌,现在网上有很多文章介绍马老板给他撑伞,可见他有多高的威望,即便徐文荣取得如此成绩,早已年过八十的他还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他还要建圆明新园,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这是个大手笔,招来非议是很正常的,说什么的都有,有的人说他是商业炒作,有人说他这是劳民伤财,有的人骂他充满铜臭味,已经把工作交给儿子徐永安多年的徐文荣,再一次成为了焦点,可是很多人没有读懂他对古文化的那种心情。

面对如此巨大的外界压力,徐文荣还是选择了坚持,与现在很多做企业的不同,徐文荣开始赚钱的时候正是新中国成立不久,那个时候全国上下的发展都是摸索着前进,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那个时候的困难可比如今挨骂要难得多,时代也培养了那一代人踏实肯干的精神,和说干就干的性格,最终徐文荣的这个计划得到了批准,也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2008年徐文荣宣布圆明新园正式启动,前期徐文荣为这项工程筹集了大笔资金,2012年5月占地七千多亩的横店圆明新园破土动工,八十多岁的他担任总指挥,横店圆明园分为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全部景园在2016年全部完工,耗费三百亿元,用时四年,一比一还原了圆明园百分之九十五的面貌,建完了圆明新园徐文荣还是没有停下脚步,圆明园不仅有宏伟的建筑,还有那么多奇珍异宝,徐文荣组织了一百多名圆明园的专家和历史相关的专家,就是要尽可能地让圆明新园展示出当年圆明园的样貌,他多方收集文物和艺术品,通过购买、受捐和仿制等渠道还原圆明园的内部,让这片景园不仅是一大片空的建筑,还要给他注入了灵魂,尽管后人没有办法领略到当年圆明园的风采,但是通过圆明园也能感受一二。

不顾骂名,退休之际花300亿建“圆明园”,徐文荣为何这么做?

徐文荣的一生始终在路上,从赚钱到办厂,从发展第三产业到建圆明新园,他没有让年龄限制他做每件事,做一件事只取决于自己想不想做,他只是个穷人家的孩子,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做成了很多事,所以说一个人的成功自己主观努力很重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3

标签:圆明园   名山   骂名   旧社会   乡亲   肥料   巅峰   马桶   贫穷   面貌   贫困   家乡   工厂   条件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