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最缺的不是区划调整,而是产业跟人口的重新布局

安徽的区划调整一直都是安徽人最关心的话题,其实这个话题能存在这么久有着很充足的理由,在辖区面积不大的安徽竟然存在着16个地级市,跟安徽面积相仿的江苏、福建也只有13跟9个地级市。尤其是安徽的地级市严重偏科,人口分布极度不均衡,经济相对落后的皖北六市集中了安徽接近一半的人口,皖南地区的地级市由于历史跟地理原因,人口规模往往跟皖北的县级相当。

安徽最缺的不是区划调整,而是产业跟人口的重新布局

安徽“十四五规划”出台之后,可以明显的看出安徽的发展重点仍然是合肥跟沿江城市,合肥是自己孵化企业,沿江城市则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主阵地,皖北城市的出路仍然是在探索中。由此可见安徽在今后短期内的发展规划跟安徽的人口分布是极不对称的,人口众多的皖北城市由于没有足够的工业基础支撑,大规模的人口外流仍然会是主旋律,今后的工业主阵地沿江城市,由于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今后的工业规模只能维持在一个相对较小的程度。

安徽最缺的不是区划调整,而是产业跟人口的重新布局

这种情况,其实安徽旁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在工业基础远比皖北好的苏北,每年依然同样存在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由北往南,一直没断过。但是苏南地区发展已久,人口规模跟皖南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苏南的工业规模可以做到足够大、足够强。现阶段来看,皖南是不具备苏南的人口吸引力的。

安徽在2015的行政区划调整中就表明了态度,寿县划入淮南、枞阳划入铜陵都代表着安徽仍然是采取 “损有余而补不足”的方针,五年过去了,淮南跟铜陵的GDP总量增长均不超过500亿,这还是包括寿县跟枞阳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如此缓慢已经不是人口跟辖区面积大小的问题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产业,没有足够的产业支撑,单单靠人口堆量,这样的发展质量太低了。

安徽最缺的不是区划调整,而是产业跟人口的重新布局

所以单纯的调整行政区划并没有多大意义,相反还会增加社会成本,毕竟大规模的改名也是很费钱的。

安徽应该分两种情况看,皖北跟皖南不能一概而论,情况不同的两地自然应该区别对待。

皖北六市并没有地级市合并的必要性,现在只有一个淮北属于袖珍型城市,其余城市都属于人口、辖区足够但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的存在。皖北六市在做大城区规模的同时,新农村的建设更应该加快脚步。尽可能的设立工业区跟人口、商业聚集区,由于背着大量耕地红线,皖北的农业是丢不了的,农业发展也应该朝着品牌化、高附加值化、大规模机械化发展。在扩大招商引资的同时尽可能合理规划工业区跟住宅区,理想状态就是离开城区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外加一个个中小型的居民定居点或者工业区。当然,想实现是有很大困难的,毕竟农村拆迁不如城市拆迁那么美好。

在我看来,皖南确实有行政区划调整的必要性,皖南城市基本都是属于山区多、人口少的那种,几个地级市的人口规模基本都维持在100万-300万的规模。除了芜湖,皖南城市市区普遍偏小,对于人口聚集是个不小阻碍,尤其是沿江的几个城市,地理优势有了,人口短板得尽快补上。

安徽未来很可能会形成一条新的迁徙路线,皖北城市的人口会源源不断的前往合肥、滁州跟皖江地区。这不仅是皖北大规模机械化发展农业的原因,也是皖江城市工业基础日益完善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安徽   枞阳   寿县   苏南   皖南   铜陵   淮南   人口   合肥   行政区划   沿江   区划   辖区   布局   规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