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欲望社会

本文摘自《低欲望社会》,

作者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学家。

低欲望社会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拥有住房也是适合当今全球化时代的做法。这是因为一旦拥有住房,当被公司调离工作,特别是被派驻海外的时候,就会成为一大累赘,收窄了人生的选择。反过来,若是不拥有住房,其自由度就高得多。相较于持房者,若能住上租金便宜,通勤时间较短的出租房,其金钱和时间就会更充裕。这一方面提升了生活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使得“稍贵”消费或稍稍的奢侈享受,变得可能。

而“选择不拥有”,更是加速了低欲望社会的到来。

低欲望社会

整个国家呈现“不增长也坏不到哪里,粗茶淡饭的生活便可心满意足”的心态,也就是所谓的“一亿全低欲望社会”。当然这也是一个选项,但这样下去国家税收会越来越少,抱有庞大国家债务的日本,终将面临国债(债务)不履行、恶性通胀的风险。

我曾把从2004年开始连载的文章,编辑加工成《工薪阶层再起动指南》(2008年由小学馆出版)一书。在书中,我把这群人称之为“物欲和发迹欲丧失”的“极简生活”世代,并对此加以分析。

当时令我吃惊的是,这群人和过去的日本年轻人,其行为举止完全不同。较之“拥有物质”的欲望,他们几乎没有欲望。不仅是物欲全无,连出人头地的欲望也变得淡薄。当时的一个调查表明,新进公司的员工想当总经理的人只有10%左右。我把这群人定义为“物欲和发迹欲丧失的世代”。他们的特征表现为“只用手机与这个世界联结。与朋友联系用手机,各种信息的获取用手机,连电视节目也用手机看”。即使同属于发达国家的欧美各国,也完全没有发生这种现象。这可谓是日本独特的现象。

另外,这本书还谈论到产生这种现象的另一个背景,即便利店文化的扩张。

“便利店创生出一天只要500日元就能解决温饱的社会。这也就是说,一天只需500日元一个硬币,在便利店买饭团、面包或便当,吃个一两餐便能生存下来。对自由职业者或尼特族来说,并不像上班族那样有规律的时间概念,也没有早中晚的节奏。肚子饿了,就在便利店买上便宜的便当充饥。有很多人都过着这样生活。如此这般,就算手头宽松些,一天1000日元的食费,也就足够——总之,现在的日本,借各地到处泛滥的便利店文化之光,不会再有饿死人的危险了(特殊事例除外)。”

低欲望社会

在《工薪阶层再起动指南》这本书中,我还论述了消费经济的低迷加速了低欲望社会的形成,以及商业模式转换的必要性。现在看来,当时言及的某些危机,大体都言中。

这也就是说,在倘若无路可走也能活下去、“生存条件”变得很差的社会里,一旦对时尚、汽车、住宅等既无物欲也不想拥有的话,人类生产活动所需要的“驱动力”就会丧失殆尽。从自然界来看,情况也是如此。在食物丰富的环境里栖息的野生动物,就算被动也能轻松存活,所以生出怠惰。而在食物缺乏的环境里栖息的野生动物,如不主动觅食就难以存活,所以生出勤勉。与此相同的是,在每天只要1000日元就能生存的社会里成长起来的日本年轻人,除非自己有很强的上进心,否则就变成“低欲望”世代。我认为,这或许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当时,我就曾设问:这些年轻人变得“低欲望”,是否也受父母成了“反面教材”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的父母辈,正好是赶上泡沫经济时代。为了满足自己的物欲、拥有欲和发迹欲,他们只知道使足浑身劲干活。为此,在这些年轻人的眼里,父母从某种意义上说,就属于“经济动物”。虽然表面看,父母们过着富裕的生活,但实际上被房贷压得难以透气,现实生活并不轻松。夫妇之间也几无情趣可言。只顾埋头工作的父亲,为了在公司出人头地,早出晚归,难以顾及家庭。自己不想成为父辈那种样子,不要过于辛劳工作,而是活得自在悠哉——据我的分析,年轻一代或许有这样的潜意识。

低欲望社会低欲望社会低欲望社会低欲望社会低欲望社会

未兑付160多亿,金诚集团案开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欲望   社会   工薪阶层   日本   便当   出人头地   物欲   野生动物   日元   世代   住房   年轻人   现象   父母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