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如果要问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发现是什么,那绝对离不开认知这个概念。

什么是认知?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头脑中的那些想法。

最近100年,我们把「头脑中的想法」变成了一个用科学方法研究的对象。

20世纪后半叶的心理学,比如认知革命,人工智能,认知神经科学,很大程度上都在证明一个在今天看起来像是常识的结论——

人们头脑中的想法,很重要。

你会说,废话!谁不知道想法很重要啊。但我打赌,你仍然可能在某些时候低估了它的重要性。

比如我问你,想法和现实哪个重要?如果想法和现实之间出现不一致,你更关心想法还是更关心现实?

你多半会更关心现实。

比如,我想让孩子主动学习,可现实是孩子太贪玩,本性难移;

我想进世界500强企业,现实是面试官刷掉了我,他觉得我不合适;

我想追一个女孩。现实是她不喜欢我;

……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即便头脑中有很多很多的想法,我觉得我能追到她,你也肯定会劝我:放弃吧,不管你怎么想,人家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又改变不了现实。

但我告诉你:不对!

有一些时候,想法是可以改变现实的。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每天发生在生活中的事。

大家相信什么,很可能就会发生什么。

你的想法可以影响甚至是决定现实。那么想法是如何影响甚至决定现实的呢?

很简单,通过你的行动。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我有一位来访者琳子,去美国加州度假回来之后,念念不忘那里清爽的阳光和海岸。

当然,比环境更好的是那里的文化,毕竟是有着好莱坞,硅谷,和伯克利的地方,她遇到的每个人都活得自由而热烈。

「人家那样才叫生活,我们这样就只能叫活着。」在咨询中,她发出这样的感叹。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所以你打算去那边生活吗?」我问。

她立刻摇头:「那怎么可能,就随便感叹一下。」

「但是,为什么不可能?」

对「不可能」三个字,我总是很警觉。

琳子也一脸懵:「就是不可能啊。我住在北京,我的工作在北京。就算我想辞职,但我男朋友的工作还在北京啊,他手里还有期权,做满五年变现,那还不够,现在投资移民的门槛高得很。还不如申请个研究生现实一点······」

其实,也合情合理,给了谁也不会因为旅游一次,就移民,因为「觉得」不可能。

真实的世界里,恐怕有很多认真计划过,努力争取过,试过一切方法,最终还是失之交臂的例子。

世界可以这么残酷:你要了,也未必要得到。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但,即使真是这样,「要」这个动作,也不是没有意义。

第一,正如每个人都想到的,如果你不做任何事,希望只会更渺茫。

第二,当一个人试过一切方法之后,如果最终的结果仍不成功,至少可以获得内心的安宁。

TA会对自己说:「至少我试过了,我没有什么遗憾。」

终其后半生,都不用在心里暗暗计较:「如果当初,我那样试一试……现在我的生活是不是会不一样?」

我想,琳子在那次咨询中,心里就保持了那样一份计较。所以她反复纠结:「凭什么有人生来就可以过那样的人生?凭什么我不可以?」

事实上,她不是在抱怨任何人。她的遗憾与任何人都没有关系,真正让琳子感到烦躁不安的,是她自己。

她心里一个潜在的声音是:「我觉得我过不上想要的那种生活。」有那个声音,自然会有一大堆证据来支持那个声音。

这是一个标准的恶性循环:

我觉得自己不配,于是我不做任何事去争取那些我以为自己「配不上」的东西,这样的长期结果是,我发现自己确实「配不上」那些东西。

虽然那些东西我真的想要。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不要否认自己“想要”的那个欲望。

「你不必真的尝试什么,只是在头脑里做一个实验:如果十年之后,你真的得到了你想要的生活,想一想,这十年当中你可能经历了什么?」

不要对自己说自己「不可能」。

你只需要去争取就可以了。

也许有一天你会对自己说「这是在做梦吗?我离我想要的生活已经这么近了!」

想法只是想法。你有没有这种体验,过高空索桥,你一边想着「不行了,我不行了,我过不去的」,一边闭着眼前行。

「不行了,没可能」这只是你头脑当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有两种选择:相信这个声音,不过去;或者不理会它,向前挪一步,再挪一步……

猛然抬头,你已经到了另一边啊。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Robert Kegan说,人的智识是可以终身成长的。

智识成长的标志是,把越来越多曾经以为自己说了算的东西,打碎了,再拼起来。

我无法扭转你们的意志。也许你们自己也很难做到。

但我希望你们学会认输,承认自己不能改变这件事的规律的同时,更去承认自己想要实现的欲望。

因为这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办法,变得更厉害。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一套总结、策划很久的思维方式,今天分享给大家——

《认知思维16讲》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写在后面

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

人们苦恼于各种问题,很多人常常困在惯性思维中,对自己、或身边人发狠使「蛮劲」,最后往往越解决问题越是个问题。

思维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你也许会担心自己不能很好体会到这门课本有的价值。

是的,你的脑子里或许有很多「我不行」「我不可以」「我做不到」的声音。

这个声音很熟悉。

每当接手新的工作时,遇到新项目时,公开发言时……每当你有这种想法,你都会更加紧张,变得束手束脚,心想,看吧我果然不行。

这里借用课程中的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

不要觉得自己坚持不了了。

卡巴金老师说:这只是你头脑当中的一个想法、一个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的时候,你有两种选择:相信这个声音,或者不理会它,坚持一秒,再坚持一秒……结果很多人维持的时间都延长了一倍以上。

那一刻,你会突然意识到:对啊,我也可以不理这些声音啊!

接着,我试着用课程中的方法,每当它出现一次,我就重复一遍6字真言,想法只是想法,但并不等于事实,无论它多么逼真,不理会就好。

那一瞬间,你会觉得自己掌握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东西。

有一种恶性循环,叫“我永远过不上想要的生活”

生活中,那种灵感乍现的时刻其实很难有,而李松蔚老师,就是那个「一语道破梦中人」的人。

现在,我也把这门课推荐给你,希望你仔细听、反复听,每听一遍,都是思维的一次打破重建。

欢迎来到李松蔚的大脑,同时,请慎重,因为你即将打开的,是新世界的大门。

李松蔚老师1小时咨询费用近1000元

而这门课总结他多年思维方法

99元即可订阅

扫码立即参加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真言   恶性循环   北京   认知   板块   头脑   想法   思维   意义   现实   声音   东西   老师   课程   关系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