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波抗痉挛神经触激点之七其他穴(任世光)

脑瘫临床反射、肌张力、姿势、运动异常源于脑损伤或脑发育缺陷所致的神经系统障碍。蕾波推顺、点穴是从脑瘫病理环节更高层面-神经入手,用推、点的手法触激肌肉中的不同神经阻抑痉挛、增加肌力。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效果更好,现介绍抗痉挛神经触激点之七其他穴。

痉挛肌上阻抑痉挛的其他穴多于该痉挛肌肌腱与肌肉移行部或肌肉起止点附近腱器官的位置。

1878 年意大利细胞学家Camillo Golgi描述了肌腱内的感受装置—— Golgi 腱器官( Golgi tendon organ,高尔基腱器官 )。腱器官分布于骨骼肌肌肉与肌腱的移行部,大部分在梭外肌的肌腱中,长轴与肌腱的纤维平行。

蕾波抗痉挛神经触激点之七其他穴(任世光)

蕾波抗痉挛神经触激点之七其他穴(任世光)

腱器官是一种肌肉张力感受器,当肌肉收缩张力增加到一定程度,腱器官兴奋,信息传给同一块肌肉,肌肉放松。腱器官与肌梭不同,它不受传出神经的支配,只把接受到的张力改变信息传到脊髓。

腱器官和肌梭一起作为本体感受器,协调地保持姿势、防止肌肉过分收缩的损伤。一般情况是,当肌肉受到牵拉等,首先兴奋肌梭通过牵张反射导致受牵拉的肌肉收缩,当收缩进一步加大时腱器官兴奋,使牵张反射受到抑制,避免肌肉过分收缩的损伤。张力信息主要有所在肌肉收缩、腱器官受到点压、推压等。

我们临床观察到让腱器官兴奋,推压、点压是最有效的方法,针刺、电刺激不如手法推、点。这也是手法干预是缓解痉挛更有效的方法机理之一。

我们在应用点穴、推顺按摩治疗脑瘫等疾病肌痉挛的实践中观察到,用手指点压或用手或圆石辅用蕾波啫喱或耦合剂推压刺激痉挛肌肌腱与肌肉衔接一端,均可观察到痉挛明显缓解,这些部位是解剖上腱器官。如果在促成反射异常的肌肉点压、推压腱器官几分钟,还可看到反射异常很快被阻抑一段时间,如踝阵挛、巴氏征、侧弯反射、足抓握等反射异常。

与祖国医学的穴位对照,腱器官部位或其附近多有穴位,其中除中国针灸学列出的300多个穴位外,还有“经筋”穴位,说明我们祖先很早就认识到了腱器官部位是接受信息的敏感点。在传统中医理论中,“经筋”属于经络系统的组成部分,已找出200多个经筋穴位,是对经络、穴位的重要补充。“经”是方法的意思、“筋”是指肌肉、肌腱、筋膜等软组织。

脑瘫尖足主要是小腿后侧三头肌痉挛、小腿前侧胫前肌力弱所致。针对小腿前侧胫前肌力弱,点压激发足背屈最敏感的穴是位于胫前肌中部的下巨虚穴,其次是足三里穴、解溪穴。下巨虚穴与胫前肌神经-肌肉接点接近,足三里穴、解溪穴与腱器官接近。此现象经多个医务人员在数百位脑瘫孩子中观察到一致或近似的结果。说明刺激与腱器官接近的穴位不仅可有效缓解痉挛,肌肉处于不同状态该部对推压、点压的反应不一,肌肉痉挛时可促痉挛缓解,对力弱或正常肌肉可增加其兴奋性、促其收缩。由于对痉挛肌或拮抗肌在肌腹中部的神经肌肉接点部位的推压、点压均可增加其兴奋性,因此对痉挛肌肌腹中部推压要轻缓,不要过分刺激到神经-肌肉接点激发痉挛加重,而在腱器官部位要加大力度;对拮抗肌、力弱肌的推压、点压在神经-肌肉接点处、腱器官部位均应加大力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经筋   感受器   神经   兴奋性   肌腱   接点   穴位   小腿   反射   器官   肌肉   手法   部位   兴奋   异常   任世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