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厂厂公“雨化田”——从历史来讲他为何这么牛

为集中皇权,掌握实际权力,明朝皇帝设立了很多机构:前期设立锦衣卫,中期设立东厂,后期设立西厂。使得明朝处在一种“白色恐怖”中,为官者谨慎发言,生怕会有皇帝的人在偷听自己说话,稍有不慎便葬送了自己大好的前程。

三大机构的建立:

(一)锦衣卫

洪武年间,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他们负责侦察、逮捕、审问等任务,满朝文武都陷入到了深深的恐惧之中,尤其是明初轰动一时的“蓝玉案”、“胡惟庸案”,让皇权得到了空前的高度集中。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明太祖在洪武二十年的时候废除了锦衣卫,将其权力移交到了法司处理。后来明成祖朱棣又将其恢复。

西厂厂公“雨化田”——从历史来讲他为何这么牛

(二)东厂

明朝在1420年设立“东厂”,负责审讯和监视。在明成祖登基之后备受指责和质疑,为了稳固皇位,成祖决定加大“特务机构”的使用,由于锦衣卫设在宫外,不方便召集和下令,因此他启用了身边最“亲近”的宦官群体,设立了比锦衣卫还要恐怖的东厂。这个群体的出现将那些反对朱棣的人各个击破。这一组织加大了朱棣的统治力度,皇权被皇帝完全把持。

西厂厂公“雨化田”——从历史来讲他为何这么牛

(三)西厂

西厂设立在明宪宗时期,该机构主要负责监察大臣、百姓,有逮捕和审判之权。西厂使得朝中庞大的“文官集团”再也斗不过皇帝!相较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的狠毒有过之而无不及,其“厂公”为了出“政绩”,从而将西厂的权势提高,全面压制住锦衣卫和东厂,绞尽脑汁的给大臣罗织罪名,使得朝臣不敢怒亦不敢言,人人自危!

西厂厂公“雨化田”——从历史来讲他为何这么牛

皇帝重复建立特务机构的原因:

锦衣卫、东厂、西厂的职权是大同小异的,三个组织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锦衣卫由皇帝的仪仗队、侍卫、亲军组成,担任锦衣卫指挥室的也大都是皇帝较为信任的武将;东厂的“厂公”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堪称是皇帝心腹,而当中的一些各司办事人员,大都是从锦衣卫中选拔;西厂的“厂公”也是由当时皇帝最为亲信的宦官担任,其成员也是从锦衣卫中选拔。由此可知除了锦衣卫的指挥使外,东厂和西厂这两个特务机构的“一号”人物,都是皇帝身边亲信的宦官。但是东厂和西厂的各司办事人员,大都是从锦衣卫中挑选出来的,使得这三个组织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互相争斗、互相平衡。而这三个组织明争暗斗,正是皇帝想要的结果。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设立,其实是一种制衡之术,皇帝利用这三个特务组织来牵制文官集团,然后再让其互相牵制,从本质上说就是为了巩固皇权!

西厂厂公“雨化田”——从历史来讲他为何这么牛

三大组织的没落和废除:

锦衣卫设立于洪武年间,中间有过废除,后来又被重新启用,直到永历帝时期才真正结束了延续二百多年的历史。

东厂设立于永乐年间,除了西厂的干预,其权力一直很大,直到明朝的覆灭,东厂才结束了其二百多年的历史。

西厂设立于成化年间,虽然它权势滔天,权力远超东厂,但在正德五年,它便消失了。

锦衣卫和东厂的纠葛最深,而西厂的出现碾压了这两大特务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住了他们,起到了制衡的作用,使皇权更加集中,但并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9

标签:正德   明朝   锦衣卫   文官   皇权   宦官   亲信   千丝万缕   特务   权势   年间   皇帝   权力   组织   机构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