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钱治拖延是否有必要

有一则新闻,河南00后小伙专帮人治拖延症,大多是要帮忙监督减肥和备考,目前已经帮助了上万人。他说客户多数是18到30岁的学生和独居的人,主要要求监督减肥和备考,一天要设15个闹钟提醒他们“该干活了”。花钱治拖延症这件事,其实变相是看在钱的份上逼自己去立刻执行,因为不能让钱白白的花了,还没有效果。

我们为什么会拖延?当某项任务让我们感受到焦虑、厌烦、挫折、压力等消极情绪时,拖延就会发生。因为这些情绪让人很不舒服,所以我们会试图逃避。结果就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后天,最后不了了之。

正常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拖延不等于就是拖延症。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这种行为才是拖延症。严重的拖延症才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所以,拖延与一些认知心理呈负相关,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知,如运用积极暗示、增加成功体验和放大优点等方法获取自信;改变完美主义,帮助拖延者分析完成任务带来的益处。增强自我效能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拖延的发生。

面对消极情绪我们的原始行为倾向便是逃避——对眼前的任务感到焦虑、挫败和厌烦时我们会想要躲开。我们会用其他开心的活动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屈服于即时的快乐,重要的事情就此拖延。但是,情绪就只是情绪,会出现,也会消失。我们不需要对它们做出反应,能做的只有接纳它们,然后继续埋头做事。记住,情绪只是“行为倾向”,即使怒火中烧,行为也可以保持冷静;即使害怕胆怯,也可以勇往直前;就算灰心丧气,也可以把任务完成。这就是克服拖延症的秘诀:觉知内心的消极想法和情绪,承认它们,接纳它们,即使受到干扰也继续完成眼前的任务。

拖延症其实每个人都会有,我们还是要真正从内心渴望去做些事情,内心的力量战胜躯体从而形成真正的自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灰心丧气   怒火中烧   负罪感   厌烦   消极   焦虑   认知   倾向   眼前   情绪   内心   事情   明天   自我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