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么样 ?


01


人的天性之一,就是具有攻击欲望和掌控欲望,这两种欲望本质是彰显自己在关系里的“存在感”,也表明“我是重要的”。关系里的存在感、重要性是群居动物的属性。

和平时期,攻击与掌控突出表现在军事演习与体育竞技中,而这毕竟是少数,多数人表现在自己小圈子里,比如行业、单位、学校,更方便快捷的是家庭,以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内心战争。

家庭则突出表现在亲子关系中。

之前我不止一次提到过,世界上不存在无条件的爱。即便看似存在,剖开层层内心也会发现,无条件的爱的下面,是各种隐晦的获益。

这是事实,无须沮丧,让我们痛苦的绝不是事实本身,而是不肯承认事实。

在此基础上,多数孩子变成了父母或社会希望成为的那个人,这就是“听话的孩子”,也被称为“好孩子”。

这类孩子典型特征就是:敏感地察言观色。

他要时刻观察父母一举一动,把握他们的情绪节奏,以便及时有效地调整自己,来适应、迎合、取悦、讨好,确保好孩子的位置。

当父母对外夸赞自家孩子“乖”、“懂事”、“听话”、“有礼貌”的时候,孩子就已经成为了“附属品”。

这类孩子操作起来最方便,只需按照父母说的去“表演”即可:

这类父母往往很脆弱,自己有诸多无奈求而不得,为隐藏这种“无能感”,他们必须在某特定关系中显得强大。

对方最好是天天见面的、力量弱小的,这就可以不停地隐藏,不停地体验强大,没有谁比自家孩子最为合适了。

他们的一切亲子互动都在表达:“你听我的,我才喜欢你”、“你听我的,才是正确的”、“你听我的才让我觉得有力量”。

至于你听我的什么,并不重要。因为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洗澡、睡觉、吃饭、兴趣班,都行。

我要的不是你具体听我什么指令,而是要“你觉得我是对的”感觉。

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么样 ?

而且很善变,今天心情好了就让你多玩会手机,明天心情不好了就没收手机。

父母的杀手锏绝不是“惩罚你”,而是“认可你”、“喜欢你”。你想让我爱你吗?那就要听我的——就这一个要求。

更可怕的,传递这信号的不仅仅是父母,还有整个教育体系:

“你要遵守纪律、团结一致,不能任意妄为”,甚至包括你具体站着、坐着、躺着的姿势,这样才会被系统“认可”,才不会被当做“敌对者”或“被无视者”。

且,父母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绑架孩子,他们发自内心认为自己是对的,是为了孩子好,是爱孩子的。


02


“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表现在:

第一,没主见、随风倒、不能独立思考、不敢承担责任。

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是不可以有想法的,每次有的时候都不被认可,只有听从他人的想法才是是有价值的。慢慢地,就不需要思考了,毕竟思考本身也很累,他人代劳,何乐不为呢。

顺便说句:人之所以称之为人,就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独立思考之所以重要、之所以累,是因为既要不停问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还要跳出来站在与多数人不一致的位置上发问,这与人的惰性、群体性相违背。

能一直保持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只是少数,而这少数人恰恰是推进人类前行、有所成就之人。

第二,压抑负面情绪,特别是攻击性与掌控欲。

不难想象,最开始每次被打压的时候,内心是恐惧的、愤怒的,只是表达出来就变成了“坏孩子”,得到的是惩罚,慢慢就学会了忍耐,为了不被讨厌。

这也变成了很多人劝慰朋友的惯用语:“唉,别生气了,忍忍就过去了”或者“等过了这段时间、睡一觉就好了”——这么劝,于人于己都省心。

通俗来讲,听话的孩子“活的很窝囊”。

第三,回避冲突,却又喜欢看他人冲突。

他们喜欢的角色是“大多数”,因为藏在群体之中最安全。而暴露会面临“被指责”、“被排挤”的风险,这冲突对他们而言没必要,做个好好好是是是的人最妥当。

但他们却又会被敢于冲突、敢作敢为、叛逆好斗、热烈澎湃、打破规则的“坏孩子”吸引,因为他们活出了自己活不出的模样。



第四,依附他人。

听话的孩子会主动寻求强大的伙伴、权威,并对他们羡慕、迎合、讨好,这样就有人“罩着他”了,就算天塌了还有对方顶着,自己无需承担责任,并以此为荣。

这是“听话的孩子”自我保护的方式,如同“藤缠树”,只要有大树在,藤条就可以吸取养分,无风险的活下去。

然而,危险也并存,一旦发现对方也不过如此,内心建构起的安全大厦就会崩塌,强烈的无助感油然而生,因此他要极力去维护所依附的“大树”。

03


第五,叛逆的孩子。

就是“不听话的孩子”,他们所做的一切没有对与错,只要和父母、老师的期待相反就行。

本质而言,“不听话的孩子”才是最听话的孩子,因为他们活出了父母活不出来的样子,那是父母们梦寐以求的。

父母多希望自己就是那个桀骜不驯之人啊,可惜他们自身不仅绝望,还会百般镇压和威逼利诱,打击一切叛逆者。

“我做不到的你怎么可以做到呢”——这简直让我恼羞成怒,我绝不容忍我的孩子这么勇敢,这只会让我更脆弱。

叛逆的孩子,为了活出自己的地盘,不惜冒着被镇压的风险艰难前行,变成了与父母期待相反的人,却无意中成就了父母潜意识的愿望。

尽管他们表面上绝不认可,孩子不认可是因为他们绝不想活出父母没活出来的样子;父母不认可是因为这会让他们觉得羞耻。

所以,想让叛逆的孩子变得听话很简单,只需传递“你的叛逆才是我真正喜欢的样子”。

但绝大多数父母做不到是因为,一旦这样传递就意味着“我要先承认自己的失败”。

父母首先要承认自己“骨子里是渴望叛逆的”,而且不需要通过孩子来表达,那只是隔靴搔痒。

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么样 ?

04

等人到中年,往往便不想做个“听话的孩子”了,好像感到即便不再那么努力做个好孩子,也是可以生存下去的。

具体该怎么做呢?

第一,清晰“听话”带来的好处。

我说了,“听话懂事”是你的生存策略,这些年用这策略不仅活下来了,还活的很安全,比起有主见,安全会更重要一些不是吗。

同时,听话本身也维系了某种虚假但美好的“亲密关系”。

第二,理解你的“反控制”。

你不觉得做个“听话的孩子”是一种反控制吗?

譬如你只需要叫声“叔叔好”,就被父母叔叔们摸着头表扬真乖,就会让他们笑眯眯看着你,像看着一块宝贝——此刻,你就正在操控这些大人们。

谁也不去研究你到底觉得这陌生人好不好,管他呢,反正你因为懂礼貌得到了认可,即便说“你好”的时候心里其实很讨厌他。

“听话”是你控制的手段,目的是为了获取存在和被认可,副作用是不真实。

第三,试着打破规则。

很简单,迟到早退撒谎闯红灯骂脏话,或者故意不完成工作、不和领导打招呼、不按点下班等。我知道这对你很难,但值得一试,保证你从未有过的酸爽——改变从打破规则开始,放心吧,死不了。

其实,你也知道,你正在偷偷做这些事儿。

太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么样 ?

第四,找个人做参照物。

也许你还是不敢,没关系继续理解自己,因为你从未有过类似经验嘛。

可以捋捋身边的人,看看最羡慕的那个,把他当做参照物,靠近他看看人家是咋做的。

你之所以不敢,是因为你内化了“不听话会被惩罚”。有了参照物之后,你可以效仿,至少会有同类,至少你已经“允许”自己这么做了。

事实上,多数好孩子、乖孩子、学霸往往会喜欢坏孩子、“学渣”。

一切听话的孩子,也都是整个社会需要的,这类孩子多了,集体就安全了、稳定了、团结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听话   孩子   好孩子   参照物   叛逆   叔叔   冲突   内心   事实   样子   强大   欲望   父母   规则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