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孩子的科学方法

“科学”做事,就是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事物的规律”就是“自然的规律”,即“人不根据人的主观想象而变化”。在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中,有一种非常恶劣、不科学的风气:“跟风”、“绝对”。如果你说“好”,就没有“坏”。这都是不科学的!交易是辩证的,存在于矛盾的运动中,是绝对不存在的,也是相对永恒的。

如果我们想生活得好,我们必须知道最起码的常识!没有人是完美的,但所有的错误都是可以犯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如果单方面强调甚至夸大表扬的效果,而忽视批评的效果,显然是对孩子的纵容,后果会非常严重。

现在有一句很时髦的话:“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些专家学者多次在讲座和媒体上对此观点大唱赞歌,让人觉得“吹牛”就像是对待孩子的“灵丹妙药”。

显然,这种事物的绝对化是有问题的。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一些家长和老师也被这种“不科学的吹嘘”所迷惑!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适度“夸张”的好处。 表扬意味着表扬、鼓励和欣赏。应该说,适度的表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年纪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爱吹牛。这时,它们起着引导作用,让孩子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特别是孩子心理还不成熟,吹牛可以起到抚慰和鼓舞的作用。

可以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充分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教育中,一定要采用及时表扬的方法,也就是一定要及时恰当地表扬孩子!但不能过度使用或误用。

二、过度“夸张”的危害。 既然表扬有这么多好处,我们的父母可以随意使用吗?不要。如果把事情绝对化,就会走极端,就会走向事情的反面!一味的赞美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滥用赞美必然适得其反。其危害如下: 1.父母只看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却看不到或掩盖不了孩子的缺点和问题,所以不能全面看待孩子,这不符合辩证的方法。过去,信奉“不能争取成功”的教条,一味批判,是违背教育原则的。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永远是恭维,不符合教育原则。 2.一味地表扬孩子,会让孩子认为自己所有的言行都是正确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可能是正确的。结果,孩子分辨不出对错,盲目自满,停滞不前。 3.一味的表扬会给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孩子们经常会得到“廉价的”、易用的、无原则的赞美。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对恭维语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从而失去了为了得到恭维而完成各种任务的兴趣,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功能。这是最大的伤害! 4.过度的赞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孩子的精神负担,成为足以让他们窒息的压力。一个总是生活在赞美氛围中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受到委屈,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就值得怀疑,由此产生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我们可以研究那些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自杀的孩子,他们都有“过分夸奖”的背景!

第三,如何“夸”是艺术,也是学习。 我们知道表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家长在使用这种利器时,要发挥智慧,准确把握尺度和方法。只有这样,表扬才能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具体来说,有必要实现以下适度: 1.赞美时,情感表达要“轻”而适度。 有些父母渴望孩子能长盛不衰,孩子稍有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甚至广为宣传。

久而久之,他们必然会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事实上,言语、表情、眼神和动作都可以用来表达欣赏。但是,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尽量做到适度的“浓淡”。有时候,对孩子温柔的微笑也会起到很多赞美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2.赞美的方式应该是“真假”和适度的。 对孩子的评价要公平准确。

但是,表扬作为一种多功能的教育孩子的手段,在具体应用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允许有一点“虚”的内容。这里的“虚”主要指两个方面: 首先,这是对事实的适度夸大。例如,一个孩子只是在院子里用扫帚扫地取乐。父母很清楚这一点,不必去发现。他们应该及时表扬他热爱劳动的行为。这种夸张是有益无害的。

因为它不仅肯定了孩子的正确行为,也让孩子知道劳动是一种美德。 第二,是孩子对未来的期待。比如孩子的美术作业总是做不好,每次都得低分,感觉很自卑。这时,家长可以对他说:“你还没有掌握方法,只要你以后按照老师的要求认真画画,你一定会画得很好!”虽然这种鼓励超越了现实,但对孩子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3.表扬时,点到面的关系要适度“结合”。 当孩子有了一些进步,家长要把注意力放在“进步点”上,特别注意对进步点的表扬和表扬。适当的扩展是可以的,但是范围要控制好,不能过渡。比如一个孩子最近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他就会在这方面着重表扬鼓励甚至奖励;即使有一些偶然因素,家长还是可以趁机鼓励他的学习态度和自我意识,对他能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但是,家长千万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像仙女一样赞美他,而忽视或掩盖他在劳动或管教上的缺点,这对孩子有害无益。

这里需要智慧,只要父母发挥自己的智慧,把赞美提升到艺术的高度,在运用上做到以上的“适度”,那么赞美就是教育孩子的好“利器”。 但是,光靠这种利器并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因为还有另一种利器——“批评”。

批评不要过度,否则也要往好的方向去。孩子总是被批评和否定,会觉得自己没用。久而久之,很容易失去自信和自我激励;批评越多,孩子越反感、越抗拒。最后,给父母一个“破罐子”。一味批评孩子,一味表扬孩子,是不科学的教育方法!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古今中外的教育工作者一直主张,对孩子的教育应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但二者缺一不可。如果片面强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即不管孩子做什么,即使犯了错,也要说“乖”,即使批评是轻描淡写,也是大错特错。

正确的方法是: 在夸就是夸的时候,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个小亮点,让孩子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鼓励他不断进步; 批评时,要在注重方法和策略的前提下,批评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和错误观念,让孩子明辨是非,知耻后勇,督促孩子改正错误,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想想一个孩子:他受到表扬,但从未受到批评。他的心理正常吗?所以,该表扬的时候表扬批评才是科学的!

赞美孩子的科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孩子   好孩子   方法   自满   利器   教育孩子   不科学   夸张   事物   规律   批评   家长   正确   父母   作用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