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五点建议

1、保护自尊和增强自信。 孩子虽然小,但也是一个有自己愿望和爱好的独立个体。父母要学会洞察孩子的内心世界,用商量、引导、鼓励的语气与孩子沟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要因为孩子小就随意责骂、辱骂,尤其不要嘲笑、讽刺孩子。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家长要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从而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注重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爱心。 沟通能力对人们的生活非常重要。如今,孩子没有兄弟姐妹,是家庭的中心。所以容易养成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和同龄人交往。父母应该带着孩子和其他孩子接触,学会和别人互动。 活泼的性格有益于孩子的一生,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一些挫折。这个时候,父母不应该用指责和批评的语言,而应该用鼓励的语气引导他们,让他们一直保持活泼开朗。

3.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父母的教养方式、态度和风格对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起着重要的作用。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拥有积极主动的生活态度,能够自觉参与家庭活动。父母之间的爱、关心和理解;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和关爱;父母对孩子严格的爱是适度的、要求的、爱的,能使孩子形成自尊、自信、善良、责任感等积极的情绪。但是,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充满不和谐、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比如家庭成员之间不和谐,经常吵架,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会感到没有安全感,不信任他人,有些孩子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必须有健康的人格才能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父母不仅要为生活而努力,还要在回家的时候面对活泼好动、爱刨根问底、好动的孩子。此时,请随时随地为幼儿打起精神、树立榜样,耐心引导,不要以粗鲁、不耐烦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轻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表达自己。

4.培养孩子生活的独立性。 目前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太阳,吃喝玩乐的条件都是家里最好的。但是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认为孩子只需要专心学习,其他的事情都是父母包办,导致孩子无法自理。久而久之,孩子过度依赖,长大后容易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

5.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发展心理学认为,心态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习惯成就未来。好习惯往往是在童年时期养成的。所以,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初步的时间观念和纪律观念。让婴儿按时起床吃饭。如果孩子不配合,可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要上班,不能迟到,不要纵容孩子。适当的克制可以避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意识。

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五点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人格   发展心理学   好动   语气   氛围   活泼   自信   观念   态度   父母   习惯   建议   孩子   环境   家庭   健康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