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育儿谣言,你碰到过几个呢?

谣言止于智者,但是奈何,还是有很多谣言非常有“市场”,大行其道,甚至深植于人们的内心。

尤其是和育儿相关的,不管怎么说,都会有人深信不疑,这真的是让月姐我气愤不已。

为此,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戳破20条常见的育儿谣言,扯下这些谣言的“丑恶”面具,为科学育儿尽自己的一臂之力!


1.宝宝脑袋越大,大脑发育越好?


生活中常见的育儿谣言,你碰到过几个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头围大小和身高、体重一样,都有一个正常的范围。


头大不代表大脑发育发达,头小也不代表大脑发育滞后。


头围大小主要和家族遗传有关,和大脑发育无关。


2.顺产的宝宝,智商更高?


影响宝宝大脑智力发育最大的是先天遗传,这个是由基因决定的。


另外,后天的营养物质、教育程度等也会对智力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但没有一项研究表明,分娩方式和宝宝智力发育有关系。


3.头上旋儿越多,宝宝越聪明?


头上的旋儿是毛发生长的方向,每个人的头旋都有差异,没有特别的意义。


几个头旋和宝宝是否聪明也更没有关系。


4.满月不剃胎发,长大了难找对象?


宝宝头发的好坏主要取决于遗传、营养及身体健康状况等多种因素,和剃胎发没有关系。


通常,1岁左右进入换发期,最晚不超过2岁开始,宝宝稀疏、发黄的胎发被乌黑、浓密的头发所取代。


所以,胎发完全没有必要剃。而且,好不好找对象也不是只看头发,你说呢?


5.新生儿捏鼻梁,鼻子才能高?


生活中常见的育儿谣言,你碰到过几个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新生宝宝一般鼻梁都是塌的,随着生长发育逐渐高挺起来。


而且,鼻梁高矮主要受父母遗传因素影响,不是捏一捏就能变高。


宝宝皮肤非常脆弱,用力一捏就可能对鼻粘膜造成伤害。


捏鼻子,还可能会使宝宝鼻腔分泌物通过耳咽管进入中耳,从而引发中耳炎。


6.给新生儿挤奶头,会矫正乳头凹陷


不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出生3~5天后,都会出现乳腺肿胀的生理现象。触之有硬结,轻轻挤压可有乳汁。


这是由于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的结果,一般2~3周可自然消退。


此时,千万不要挤压,否则若不慎把乳头挤破,感染细菌,就会导致乳腺红肿、发炎,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败血症。


7.宝宝不吃盐,会没有力气?


不要给1岁以内婴儿的辅食主动添加盐或糖,过早给宝宝加食盐,会导致钠摄入过多,易造成发育迟缓、降低宝宝抵抗力,增加肾脏负担。


有些妈妈或奶奶认为宝宝不爱吃辅食是因为没有味道,所以加入食盐调味,这是不正确的。


宝宝的味觉比大人要宽广,不能用大人的味觉来衡量宝宝的味觉,宝宝的味觉习惯正处于发育中,对调味品的刺激比较敏感,加调味品容易干扰宝宝,使宝宝拒绝没有味道的原味食物。


所以宝宝的辅食不要加盐,尤其是1岁以内的宝宝,辅食不加盐,从原味开始。


8.宝宝不用洗脸,用母乳擦擦就行?


生活中常见的育儿谣言,你碰到过几个呢?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若直接涂抹在宝宝脸上,很容易滋生大量的细菌。


母乳中大量的蛋白质、脂肪还会堵塞宝宝的毛孔,影响皮肤代谢,长此以往易出现皮脂腺炎和毛囊炎,使皮肤出现红疹、长痘痘等问题。


同时,蛋白质还存在致敏的可能,不利于皮肤健康。


9.女宝从小侧睡,会影响子宫后位?


有数据统计,20%的女性有子宫后位,这大多数是先天性的,和睡姿无关。


美国儿科协会(AAP)建议,健康的宝宝要尽量保持仰卧(背部平躺)。


这种睡姿对小宝宝最为安全,可减少“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而且还能避免腮腺挤压和口水外流。


情况允许时,尽量把宝宝翻过来保持仰睡。


10.宝宝身上有青色胎记,是没去胎毒?


胎记主要因为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发生了异常的增生,从而导致的皮肤表面出现形状和颜色的异常。


在西医里根本没有胎毒的说法,纯粹是广大劳苦人民臆想出来的词汇。


胎记就是胎记,和什么毒无关。


11.抱起来摇晃宝宝,会使宝宝更容易睡着?


抱着摇晃宝宝,宝宝可能不是睡着了,而是被你摇晕了。


大力无声地摇晃,宝宝在没有外部损伤迹象的情况下会造成头或脑的损伤。


不当的方式剧烈摇晃宝宝,或长时间多次快速摇晃宝宝等,会引起“婴儿摇晃综合症”。


小编建议,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大力地摇晃宝宝,并且告诉其他照顾宝宝的人。


如果在宝宝哭闹时,习惯性地抱着宝宝轻轻地来回走动、轻摇哄睡是可以的。


12.宝宝吃核桃,可以补大脑?


生活中常见的育儿谣言,你碰到过几个呢?


核桃中的亚麻酸,并不能直接被大脑利用,只是提供所需营养,不是吃了宝宝就会变聪明,不吃就不聪明。


而且大脑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不是只有核桃一种食物就能补充的。


13.6个月必须断夜奶,否则会影响以后睡眠?


夜奶要喂多久,没有一个确切的概念,主要根据宝妈和宝宝的具体情况来调整。


6个月是否断夜奶,对宝宝以后的睡眠没有直接影响。


14.辅食做得越烂,越好消化?


宝宝满6月龄起(180天),开始添加辅食。辅食性状由稀到稠、量由少到多。


从泥糊状(米粉、红肉泥、菜泥),半固体(烂糊面、红肉末、软碎菜),固体(水果粒、菜粒、红薯块)逐渐过渡。


宝宝辅食性状根据月龄增长逐渐变化,而不是越烂越好。


过于精细的辅食,会影响宝宝的咀嚼能力,影响口腔肌肉的发育。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语言的发育与练习。


15.枕秃、夜里睡不踏实、出汗多是缺钙?


这些表现都归功于宝宝缺钙,其实都是假的。


枕秃是婴儿头枕部与枕头或床面局部摩擦过多导致的。


睡不安稳是宝宝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胃肠道不适、长牙、温度变化、情感需求等各种原因都会导致睡觉不安稳,大多与缺钙无关。


出汗多和宝宝自主神经功能发育不完善的生理特点有关,随月龄增加会逐渐改善。而且还可能是宝宝铺、穿、盖,太多所致。


16.宝宝越早学习走路越好?


生活中常见的育儿谣言,你碰到过几个呢?

图片来源网络


确切地说,宝宝越早走路越不好!


过早干预宝宝走路,会使还没准备好的身体提前接受站立和学步带来的压力,但宝宝的脊柱、下肢难以承受全身的重量,长此以往,可能会出现腿部异常的现象。


大多数宝宝在10~12个月开始尝试自己走路,但直到1周岁以后宝宝才能走稳,不需要帮助自己站起的熟练走路。


宝宝发育特点各不相同,只要生长发育健康,早点、晚点又如何。


17.收费疫苗都是骗钱的,没有必要打?


我国的疫苗分为两种,一类是免费的,强制性的,都得打;二类是自费的,可自愿选择打或不打。


很多人盲目以为一类比较重要,二类收费没必要打,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之所以疫苗分两类,主要是我国人口众多,二类疫苗价格太贵,承担不起大的费用支出,只能自己出钱打二类疫苗。


但是无论一类还是二类疫苗,主要目的都是预防疾病,条件允许时,都应接种。


18.男宝宝穿纸尿裤,会影响以后的生殖功能?


纸尿裤对男宝的影响除了避免随处拉尿外,真的没有什么不良影响。


如果真影响生殖功能的话,那生产纸尿裤的厂家早倒闭了。


这个锅,纸尿裤真的背不动!


19.咳嗽会咳成肺炎,赶紧给宝宝吃止咳药?


生活中常见的育儿谣言,你碰到过几个呢?

图片来源网络


肺炎会导致宝宝咳嗽,但咳嗽不会引发肺炎。担心肺炎?还是让专业医生判断最靠谱。


咳嗽最重要的,还是别乱吃药:


1、止咳药:美国FDA建议2岁以下的宝宝不应该吃任何一种非处方止咳药;这些药物对6岁以下的儿童无效且可能存在严重的副作用;


2、感冒药:感冒是自限性疾病,不用药也会自行好转;


3、抗生素: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0.为了宝宝营养均衡,要频繁换奶粉?


有些人因为担心奶粉安全,或宝宝肠胃不好、不爱吃等问题,而频繁更换奶粉,但频繁换奶实际上不利于宝宝身体发育。


每种奶粉配方成分不同,很容易导致营养摄入不均衡。


而且每种奶粉的气味、味道都有差异,宝宝肠胃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一直在尝试的话,很容易造成宝宝厌奶,转奶失败还易引起腹泻、便秘等问题。


以上,就是月姐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20个谣言,姐妹们,可千万要记住了,要不我们的专业性可就会被严重怀疑了。


对了,如果你还听过哪些不靠谱的谣言,也可以在评论区和小编说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谣言   胎毒   胎发   月龄   都会   胎记   头发   味觉   肺炎   疫苗   奶粉   大脑   皮肤   常见   来源   宝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