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如果再不把我标成星标,

你们就再也看不到我啦!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炸弹式老母亲长什么样,一张图,你就get到了。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现在已经成了陪娃妈妈们的经典段子。

炸弹的杀伤力立刻扑面而来,震你几公里开外。

这是即时性伤害,效果显著。所以也特别容易让老母亲们内疚万分,发火后立刻觉得自己破了功,瞬间毁了多年辛苦经营的好妈妈形象。

其实,还有一种“生化武器”式的带娃方式,杀伤力绝对不比这种差,而且特点是:

无孔不入

慢慢侵入

潜伏长时间才可见

深度侵入体内

这种堪比“生化武器”的教育方式,这种就是温柔式教育,也是白开水妈妈们惯用的必杀技:

纠错+讲道理。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来来来,白开水妈妈们对号入座

我有一个性格温和的朋友,当她对我诉苦她和儿子的大战时,我一开始有些想不通,她这么温和的人,又看了那么多育儿书,孩子又才小学四年级,正常来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会跟父母爆发太大的冲突。

于是,我们两家人就约着吃了顿饭。我们一坐下来吃饭,我就发现了我这位好朋友的问题所在。

从她儿子坐下来开始,我这位朋友就开始跟他讲:“你要把餐布扑在自己桌子上,然后盖住你的大腿,这样能防止汤汁溅到你身上”;

当孩子拿起筷子时,她说“筷子要往上拿一点点,不然你用着不方便”;

当孩子拿起调羹时,她说“你拿的时候要小心一点,不要敲桌子,也不要敲杯子,发出声音不礼貌”;

在上菜的过程中,尽管她在跟我讲话,但是依然会时时刻刻提醒孩子这,提醒孩子那,比如舀汤的时候要把碗靠近一些,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等等。

在整个饭局中,我这位朋友的确是没有批评孩子,也没有跟孩子提什么学习成绩,或者要表现得怎么怎么好,她都是在轻声细语地提醒孩子做每一件事情的要点。

这时候他孩子脾气很不好地说,我觉得妈妈你很烦。

我朋友马上说,怎么能这么跟妈妈说话呢!我怎么烦呢,我又没有怎么管你。

听到这,我就跟我朋友说,其实我也觉得你挺烦。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我们不妨仔细分析下我那位朋友的教育方式。在短短的一个饭局中,她时时刻刻用各种各样温柔的方式去提醒孩子。虽然她觉得她没有提什么过分的要求,方式也很温柔,但是,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个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是不满的,一直在挑剔,一直在纠错,甚至在孩子还没有犯这个错误之前就提前纠错了。

这种“温柔的纠错”方式,是现在的父母很喜欢用的方式,尤其是80后的父母特别擅长。

一方面,我们意识到了过去父母辈那种粗暴的方式不对,这是个巨大的进步;但是另一方面,在学习了各种育儿理论,看很多鸡汤文后,我们开始用心平气和的方式来告诉孩子怎么做事才是对的,比如筷子要那上面一点,吃饭要细嚼慢咽等等。我把这种模式总结为“纠错加讲道理”。

这种慢慢拿小刀砍人的方式虽然伤口看起来不大,但实际上特别伤人,让人很难忍受。比我妈打一顿还让我烦,还让人受伤。

我不是说打人更好,而是如果比较以前,你会发现我们父母那一代他们虽然方法暴力,但是频率很低,因为他们自己很忙碌,没空花很多时间管我们,所以,我们有大把的自在时间,只有在真正犯错误的时候,才会挨一次打。

而现在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父母的育儿特点,我们学术上称为“强化性育儿”或者叫“密集母职”,为了让孩子成长的更好,父母和祖父母时时刻刻都在挑孩子的错,纠正孩子,以为这样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殊不知,这种高频率的负面关注恰恰是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原因,因为它严重干涉了孩子的自我发展。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它的破坏力也是巨大的,不比那些时不时就可能原地爆炸的陪娃老母亲差,而对这一点,很多的父母没有意识到,以为“温和而坚定”的纠错和讲道理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而从没有反思过背后的体系。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脑补一下你家的娃和别人家的娃

其实,大部分的父母对孩子的纠错常常是在“想当然”的基础上,觉得你应该这么做,你不照着我说的做,就是错了。

发现很多父母脑海中都存在一个所谓的“正常”孩子,当自己的孩子和这个形象不符合的时候,就会觉得有问题,需要纠正。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实际上,你家的娃恰恰是正常孩子的正常反应,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一点点学会的自我控制,大部分都不是问题,只是成长的过程中的正常阶段而已。

但如果父母没有认识到这些是过程,而把这些都看成问题,那么很可能从一大早到晚上睡觉都在挑错中,即使是你温柔的提醒,温柔的指出问题,但本质上还是在挑错。

重点是,你嘚吧嘚了半天,还没有用。

不断的催促和纠错的实质是:控制,控制孩子的成长,让他在家长欣赏的道路上发展。

有的父母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控制,有的父母用看上去比较开明的方式控制。比如接受“平等民主”观念的父母经常会给孩子各种选择,问孩子:你想要吃苹果还是香蕉?孩子两选一我们会很开明的接受,但是,如果孩子说:“都不要,我要去吃冰淇淋。”父母马上就会举出冰淇淋的各种问题,不允许,一下就撕破了自己所谓平等民主的面孔。

我经常开玩笑说,其实我们给孩子的是这样的一个决策权:当我跟孩子完全统一的时候,我听孩子的;当孩子跟我有差异的时候,听我的。

这背后依然是控制。

当父母不断纠错催促,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弱,那么情景很可能就被认为是真的,结果孩子真的越来越弱;但如果反之,父母尽量让孩子觉得自己很厉害,即使一开始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孩子把这种情景看作是真实的,那么很可能会自我实现,最后结果也是孩子变得很强。

我管它叫“优势累积法”。

简单来说,就是某个群体觉得自己很强,于是以自己很强的方式运作,结果就真的很强了。

给你一朵小红花,用正面标签让孩子体验成就感,激发孩子天赋就是一种。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正面标签和简单的表扬不同:

1、在贴正面标签的时候,这个标签一直是贴在过程里的,而不是贴在结果上的,因为结果是很难复制的。比如,有一次孩子考了一百分,你表扬了他考得好,但是下一次怎么考一百分他是不知道的,所以他不见得能够重复这个结果,至于结果,表达你的情绪就好了。

2、要点是对“可复制的、正确的行为进行肯定”。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

“可复制”。比如说这次考试,10首古诗他就背了1首,结果刚好考到了,运气很好,他很高兴,回来跟你说“妈我昨天考试正好考到了我背的那首古诗,我考得很好。”这个时候我们其实表达情绪就可以了,“哇我觉得你运气真好,这次考得这么好!”我们也不需要批评他,但是我们同样不能太鼓励他,因为这个事是不可复制的,你怎么能保证他的运气每次都那么好呢?所以这是不可复制的。

可复制就是说他可以重复去做,并且对他来讲没有难度的事情。比如我们刚刚讲到的例子,考试之前他把之前错的题目重新做了一遍,这是他下次也可以做的,这就叫可复制。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正确行为”。这是取决于家长的眼界。其实,我们讲的所有方法都跟家长本身的能力有相关性的,家长如果没有一定的判断力,那再好的方法实行起来也是比较吃力的。而这里所说的正确行为,就是那些与好的结果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行为,或者这个行为本身就非常的重要的,那我们就需要对这些行为进行肯定。

“肯定”。这个肯定并不一定只有表扬,或者夸张的说“哇好棒好棒”,你只需要看到这个行为,然后告诉他说你很认可这个行为就行了,肯定的语言有的时候不需要很夸张的,甚至不需要表扬,只要把你看见的说出来就行了。

比如说我儿子给我看他画的画,画的是“雨天的草地”。我一看,那个草地画得也太丑了,可是他的雨滴密密麻麻画的还蛮好的。这种情况下我不是说“宝宝画的太好了,简直就是绘画天才啊”,因为很明显这幅画根本没那么好,但是我会跟他讲我说,“哇你的雨滴画得很均匀啊,距离控制得也很好,肯定是花了心思的!”

然后我儿子就很惊讶,“妈,你怎么知道的?!我花了很多时间花这些雨滴的,你有没有觉得这些雨滴好像真的要落下来了?”

我说,“对的!”

结果他就把引为知音啊,觉得我很懂他,并且对画画的兴趣又增加了。

和炸弹式陪娃相比,白开水式老母亲的杀伤力更大

如果反过来呢?他随便画的那个草地,画的很烂,如果我也肯定他说这个草地画得很好,那孩子就觉得妈妈其实也不太懂,随便画画也得到他表扬了。

所以我们讲到的“可复制的、正确的行为”取决于家长,你需要敏锐地感觉到孩子在哪一块很用心,是他真的觉得好的,并且他可以复制的,那我们就对这一块进行充分的肯定。

当我们使用正面标签这朵“小红花”的时候,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真心的肯定,而不是刻意的赞美获表扬。

2.更多是信任,而不是期待。

3.改变你日常生活中挑剔的眼光。

一开始,这个过程挺缓慢的,但是慢慢的,你会发现你就习惯就自然了,家里的环境就会变好了。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开明   细嚼慢咽   雨滴   白开水   杀伤力   时时刻刻   筷子   炸弹   草地   温柔   家长   父母   正确   妈妈   标签   方式   孩子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