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关注回复 “新年来了”

送你一份浓浓年味的新年礼物

文章的内容,来自中国导演拍的纪录片《德国制造的孩子》。

看完后,我深受启发,德国幼儿园真的非常注重思考和努力,也许这也是“为什么人口不到世界人口1.1%的国家,却能拿走自诺贝尔奖成立以来将近50%的奖项”的原因。

尽管我们所处环境、资源并不相同,但以“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为出发点,真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事,希望文章分享的几点感受,对大家也有所启发。

转载自:妈咪OK

(ID:mami-ok)

01.

像大人上班一样开“晨会”,

每个孩子都需要思考自已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在德国的幼儿园,孩子们入园后就要像大人上班一样开“晨会”。孩子们在各自小组开会,每天都是固定的,这也是他们活动的开始。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晨会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小朋友说出今天的日期、天气、熟悉一些数字的概念。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然后小朋友们就开始按照各自的兴趣自由组合,开始幼儿园里的重头戏“project”教学。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02.

让孩子自已决定兴趣,动手把想法变成现实

咱们都知道要鼓励孩子自已的兴趣爱好,要让他们有自主独立的动手机会,哪怕把事情搞砸了也要继续支持。但我们也知道,这些想法实现起来绝非易事,这需要大人的指引。

在德国幼儿园里,一项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project”(项目),正是以“找到孩子长时间感兴趣的主题”来进行教学的。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具体的做法就,先让孩子们按照兴趣选择感兴趣的课题,集体表决;接着就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把梦想变成现实。

在这个“把想法变为作品”的过程中,孩子必需要去做几件事情:

一个项目常常会维持几个月,所以也经常会同步进行多个项目。

例如纪录片的拍摄中,幼儿园有两个“project”在同时进行,一个是美国文化,一个是火山。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这种项目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全程参与了整个项目的过程,会对某一个知识领域了解得非常透彻。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这种教学方式在我们过往至少是高中甚至大学才会接触到,但是你会惊讶地发现,对这群刚刚脱下尿不湿的小娃儿们来说,也已经算不上难题咯。

更重要的是,在老师得当的激励方式下,每个孩子都可以坚持下来!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03.

亲自体会”成功和失败是挨着的“,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抗挫教育

当娃儿碰到困难就抓狂、甚至崩溃,咱们都会觉得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太弱,但在当下又很难说服他们勇敢地跨过去。

德国幼儿园里就很突出地强调在孩子碰到困难时怎么去推进。

他们是这样做的:所有的“project”没有现成的“教案”,甚至连日程表都没有,所有的一切都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跟着孩子的节奏去推进,所以孩子们一定会发生“卡壳”。

有时候孩子们会感叹说‘哇哦这真是太棒了’。有时候也会沮丧,‘为什么总是停滞在这一步'。”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老师说,这个时候的关键点就是要去引导他们思考:“我们还能再做什么呢?”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尽管有时候我们也想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但也真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要学习的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这个目标。”

当孩子在解决了问题后,他们会得到一个特别宝贵的经验:成功和失败是紧挨着的,有时候就差这么一点。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在整个过程中,老师是一个观察者、帮助者。孩子有了困难,可以找老师咨询,和小伙伴一起想办法。孩子也因此学会了团队合作,学习如何得到别人的帮助,这也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适应协作分工,融入团队和社会。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04.

成果被成人世界认可,感受与社会的联结

我们这一代都足够尊重孩子,也希望孩子们可以早早地感受到自己与社会的联结,让他们知道自己做的事是有价值的。

德国幼儿园里就很注重这一点,幼儿园联系了当地最大的商场,以展示孩子们经过了漫长劳动后完成的作品,以此践行“帮助孩子融入社会”的教学理念。

这个充满仪式感的展览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创作有信心并感到骄傲,一方面也提醒家长和社会更多地参与到幼儿园的教学中。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项目中表现优异的孩子可以获得机会分享自己在项目过程中的收获。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05.

大人必须后退,给孩子选择权

除了对德国幼儿园教学的记录,这部片子也讲述了德国教育者是如何思考,整个教育体制为何经历了如此的改变。

它们也曾经历过“孩子小什么都不懂,所以应该听大人的话,延续大人的成长经验长大”,但在1990年,因为内外环境的变化给德国带来了社会变革,“优秀人才”被重新定义:以前的工作人们只需要按部就班/按照上级交代去做就行,而现在的社会要求一个优秀的从业人员必须要有创造力、在工作中有想法、有灵活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由此德国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也发生了改变。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这种转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大人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和帮助者,挖掘孩子的潜能。

德国各个联邦州都会制定各自的幼儿教育大纲,但大纲具体如何执行则是由各个幼儿园根据孩子兴趣和爱好自主决定的。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比如,在具体的教学中,会通过让孩子们投票的形式决定教学内容,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带到学习中来。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把选择权主动权交给孩子,最大的好处是保留了孩子本身的发展可能性,每个孩子的自身特长被发现、被提高,潜力得到发掘和运用。“因为你有充分的选择权,真的可以决定自己的人生。”在德国的妈妈这样说道。

这让从小就被教导“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的我们真的非常羡慕。这些也影响着我们成年后的思维定式,习惯跟随、习惯和他人一样,害怕特立独行,害怕被否定。从小习惯了被安排的我们,早已失去了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的勇气。

06.

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都可以幸福

每一个人都渴望把孩子培养得足够优秀,也愿意为此付出精力、财力,但很多时候,我们很容易把关注点放在“期望”上,而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个体和变化。

就像我们早已习惯把目光投向“我的孩子都有哪些不会的,我应该怎样让孩子学会这些”,而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他们本身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优点和长处可以进一步挖掘”。

所以当纪录片里的这家幼儿园园长说“我们的教育基于一个出发点,就是每一个小朋友都是好孩子”时,我的内心涌动着莫名的感动。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在德国,他们眼下的幼儿园教育最看重的首先是帮小朋友能融入到社会和将来的生活中,并且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自信——“我可以做到”。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因为在他们看来,让孩子从小有意识做自已生活的主人,将来才能指望他们真正有能力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厉害的德国幼儿园|1.1%的人口却拿走了50%的诺贝尔奖

让孩子学会热爱生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而这件事并不是靠说,而是靠感受。当他们的特长会得到发展,其他能力也得到发展时,他们自然会建立起对生活的热爱!

介绍:妈咪OK,港大教育学博士创办、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成员指导。关注0-6岁宝宝大脑科学、智商情商。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德国   诺贝尔奖   幼儿园   好孩子   选择权   纪录片   出发点   大人   厉害   人口   想法   幼儿   兴趣   习惯   老师   孩子   项目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