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间打架,大人该旁观还是介入?必要时用这种方式会轻松化解

李岩老师的游戏力一直很喜欢,在面临孩子很多的问题时,有时用游戏的方式去化解会让孩子更加配合。以下是听了李岩老师游戏课程中的一节,结合自己跟孩子之间的小游戏,轻松化解了孩子出现的一些问题。

游戏,不只为让孩子听话

打闹和打架的差别是什么?打闹游戏有什么好处?

——打架是在喷怒情绪下时做出的以伤害和打败对方为目的的伤感情的行为。

——打闹是在愉快情绪下做出的让相互关系更融洽紧密的增进感情的玩耍。

打闹游戏不仅可以增进彼此间的感情和关系,还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因为在打闹游戏中,什么时候应该控制对方,什么时候退让都需要根据对方的感受去调整。

我们跟着游戏力通过游戏养育有1年多的时间。因为2岁半到3岁的时间孩子正好是叛逆期,每天应对孩子的莫名发脾气和孩子的敏感慢热性格特质我真的没少困惑。

通过玩乐轻推,我的女儿面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越来越有勇气尝试(当然是通过游戏引导),面对比她强壮一些的妹妹从原本的害怕触碰到现在敢跟妹妹摔跤,都让我看到了孩子很大的成长变化。

孩子之间打架,大人该旁观还是介入?必要时用这种方式会轻松化解

从最开始的入园每天哭,老师觉得孩子过于胆小到现在看到女儿特别快的适应了幼儿园,我都觉得选择游戏养育真的是选对了。

也是因为游戏养育,我女儿在外面的时候配合度都是很高的。当然在外面遇到的压力,回家后需要给她用打闹游戏来充电。

分享一个我们一起玩过的抓尾巴游戏。

我们拿皮尺做尾巴道具,开始我把尾巴放在我的裤子后面夹着。孩子就是猎人,过来抓我的尾巴。我一边快走一边说“啊,我不要被你抓到”。女儿来追着我,还摇晃我的尾巴。然后又换成孩子后面长尾巴,我假装猎人去抓她。孩子嗖嗖搜的跑,我就各种差点抓到却抓不到。最后孩子看我太可怜了,还故意让着我让我抓到她。

孩子之间打架,大人该旁观还是介入?必要时用这种方式会轻松化解

孩子社交冲突,大人该旁观还是该介入?

以前没有过多的考虑过老师课程提到的打架与欺负(故意给对方制造麻烦)的区别。身边经常能听到家长担心说孩子上幼儿园受欺负。

实际上仔细品味应该说的都是打架。

因为我觉得没有哪个孩子会故意的没有理由的去伤害其他小朋友。尤其是还处于幼儿园的小朋友。

而往往因为大人不加区分的将孩子间的冲突全部定义为欺负时在我们眼中就有了受欺负和欺负人的孩子了。

将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我觉得特别有助于我们不加有色眼镜的,单纯的去看孩子间的冲突。这些冲突就会变成比较平常的事。

孩子之间打架,大人该旁观还是介入?必要时用这种方式会轻松化解

有次孩子跟我玩的时候,跟我说白天有个幼儿园小朋友推了她,有个老师会来安慰她,所以她很喜欢那个老师。听到这里我并没有特别的紧张问孩子关于推她的事情。

装作是镇定的第二只小鸡问孩子老师如何安慰她的。

她说到老师告诉她那个孩子还不太会控制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老师做的挺好,就没有再纠结这个事情。

关于“第二只小鸡”的说法,来源于《游戏力2》,作者科恩在书的前言里讲述了他小时候做的一次科学实验——观察小鸡在恐惧时“装死”。

受惊的小鸡会观察第二只小鸡在干什么,以此来判断环境是否安全。如果第二只小鸡正在欢快地四处溜达,那么前一只小鸡就像接收到了安全信号:第二只小鸡没有害怕,而且也没被吃掉,所以一定没危险,我也可以站起来了。

如果第二只小鸡也在装死,那么前一只小鸡可能就会想:虽然我自己没看见老鹰,但是第二只小鸡肯定看见了,所以它不起来,那么我最好也老实躺着别动。

加洛普博士发现,小鸡们在镜子前面装死的时间最久,因为它以为镜子里是另一只被吓坏的小鸡。

孩子之间打架,大人该旁观还是介入?必要时用这种方式会轻松化解

游戏力书籍的作者科恩博士在书中说到:在刚刚开始从事家庭咨询和治疗的时候,我一度不明白为什么对于有些父母而言,安抚紧张的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个问题上,第二只小鸡的实验给了我启示。

普通孩子在轻度紧张时,只需要父母劝慰几句就行了,即父母起到了没有害怕的第二只小鸡的作用。而对于那些很容易高度紧张的孩子,他们不仅听不进劝慰,有时劝慰反而会让他们更加不安。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父母同样也很紧张。当孩子环顾四周时,他们看见了紧张的父母——吓坏了的第二只小鸡,这让他们更加坚信这个世界是个险象环生的地方。

所以,在这本以如何帮助孩子战胜焦虑和恐惧为主题的书中,科恩提出了“第二只小鸡”的概念。他说,在安抚孩子之前,父母先要能够做”镇定的第二只小鸡“。

孩子之间打架,大人该旁观还是介入?必要时用这种方式会轻松化解

另外,在孩子间冲突大人介入还是不介入这个问题上,早年间因为看到其他文章提到孩子间交往大人尽量少干预。但是实际情况来看,完全不干预真的很难。

尤其是孩子们从吵架即将变成要打架的时候。我很认可李岩老师的观点。必要时大人是要介入的。

我女儿和她的妹妹经常会争抢东西,有时只是吵吵,第二天看到又没事儿了。但是有时开始动手了,这时候我就会介入。我觉得适时的介入并带入游戏帮助孩子们和解是比较重要的。

我女儿由于小时候经常莫名让其他孩子突然抱一下或者推倒,所以一直对小孩的印象不太好。

但是进入到4岁开始我能看到她会对小朋友没有像小时候那样戒备,而且也希望跟其他孩子玩。但是她不太知道方法,所以通常都是她玩的高兴时,别的孩子过来好奇也想玩。

有一次我女儿在小区树林玩,把一边的松树枝挪到另外一边。有个小女孩过来看起来也是想一起玩的样子。但是那个女孩不知道怎么加入。

于是我说了句“来了一个小帮手帮你一起工作呢”。于是女孩回去她妈妈那里拿她的小铲子。开始吭哧吭哧跟我女儿一起从一边挖到另一边。

这时候我时不时说一句“哇,你们都已经完成那么大一片工程啦,加油啊”两个孩子就更加卖力气了。

孩子之间打架,大人该旁观还是介入?必要时用这种方式会轻松化解

社交冲突,谁是谁非?

1)孩子之间的冲突,大人是没有办法判定就是谁对谁错的。社交是最复杂的人类活动。冲突出现了每个孩子都有他们生气的原因,听起来都有情可原。所以不要像法官一样评判是谁的错或是责任。尤其是小年龄孩子之间。

2)解决孩子们的冲突不需要就是遵循哪一个固定规或方法。灵活是非常重要的。

昨天出差到北京,孩子说妈妈你记得带着一袋隐形糖果。晚上我们微信聊天时孩子说想我了,问我带那袋糖果没。

我担心她因为想我很难过,于是正好借着这袋隐形糖果告诉孩子: 我说:带啦,满满一袋,想你的时候我就吃一颗,半袋都吃没了,等回去路上再吃半袋,在你睡觉的时候突然就出现在你旁边睡啦,孩子说:啊?吃了半袋啊,我的天,之后估计是被想念糖果转移了注意力甜甜的睡了。

孩子之间打架,大人该旁观还是介入?必要时用这种方式会轻松化解

当有人问你:你和孩子相处遇到麻烦的时候,是怎样处理的?希望我们选择的答案是:我们曾经一起快乐的游戏。

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餐时代,什么都讲究快节奏,就连孩子的成长,也希望能成为一夜之间就能完成的事情,以为三岁的孩子可以像七岁孩子一样听得懂那么多规矩;以为只要多说教,七岁的孩子就可以像十一二岁孩子一样,听得懂并且做得到,以为十一二岁的孩子可以通过说教就让教育变成一劳永逸的事情。我们忘记了孩子在每个阶段都有他应该有的样子,忘记了该用孩子的语言和他们交流。而游戏,就是孩子最好、最真的语言。让我们放低姿态,静下心来,用心陪伴孩子,用心和孩子交流,时光不语,静待花开。让孩子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大人   孩子   小鸡   社交   糖果   尾巴   小朋友   幼儿园   冲突   紧张   事情   女儿   父母   轻松   老师   方式   游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