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在任何艰难险阻下,都要顽强的坚持子女教育,家教的永恒性是一种客观规律。

——李振霞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李振霞夫妇

李振霞,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新东方》杂志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著名教授。她是一个非常出色的职业女性,同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在她和丈夫的悉心培养下,4个孩子都成了博士,现在在各个高科技领域取得突出的成绩。

李教授一生共育4个孩子,1个女儿,3个儿子。

长女金萤: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博士后。

长子金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理学博士。

次子金侠:剑桥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三子金延: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与工程基金会博士后。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李振霞家的4个博士:金延、金萤、金煜、金侠(从左到右)

朋友们说李振霞有一个“家庭博士群”,甚至还有人研究起了“李振霞家庭现象”,人们纷纷向她取经,问她到底“一种什么神奇的力量使你培养出那么一群好孩子?”李教授在全国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时,无数次提及在孩子幼年时,尤其是小学阶段,对孩子培养的重要性。

1、 培养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只有让孩子乐在其中,才能有学习的内在动力。仅靠家长和老师的培养是不够的,还需要孩子自我培养、自我寻找、自我体验。

——李振霞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李振霞夫妇求学时期

李振霞和丈夫一直都非常喜欢阅读,家中有很多藏书,即便在经济困难的时期,也会紧衣缩食买书。他们用书给孩子们围起了一方平静的乐土。大孩子看《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小孩子认字困难,就看连环画。

孩子们从父母帮着选书看,到自己找书看,到图书馆借书看,享受着读书的乐趣,大女儿在恢复高考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而三个儿子也在高中毕业后,考入了理想的大学。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其实不仅是现在的高考和中考,从小学一年级起,家长们就会发现,语文和数学考试试卷的阅读量大大增加,跟我们读小学时完全没法比。

阅读能力是硬实力,阅读不好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题都读不明白,怎么做题呢?

阅读能增长孩子们的知识,开阔眼界,让他们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在玩中学,学中玩,培养学习兴趣。

2、 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绝不妥协。

真正成才之人,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任务上都是以科学的计划,严格的纪律,严谨踏实的学风作为底蕴的。

——李振霞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四姐弟:金萤(后中)、金煜(后右)、金侠(前右)、金延(前左)

有一次,读小学三年级的儿子金侠和金延假期作业没做完,李振霞发现以后,要求孩子做完作业才能睡觉,尽管她工作一天很累,但还是陪着两个孩子做作业,一直到凌晨2点。

这个苦熬过来的“四壁虫鸣之夜”成为了孩子们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起点。从此后,两个孩子每天回家都是先做作业,再出去玩,学习上也越来越主动和自觉。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的,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作业都相对比较简单,有的家长会顺着孩子,让孩子回家后先玩够了再做作业,殊不知,孩子玩兴奋了,再让他进入作业状态,他会很抗拒,效率会特别低,可能一小时的作业,做三个小时也写不完。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

大千世界的诱惑太多了,现在孩子们可以娱乐的项目太多,电视,手机,玩具,要想靠孩子自觉,那是不可能的。作为父母,一定要监督好孩子,帮助孩子规划好时间,在学习习惯上,严格把关,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未来的优秀积累更多资本。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3、 循序渐进,不拔苗助长。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学习必须循序渐进,适应人智力发育的客观规律。

——李振霞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李振霞全家福

李振霞的女儿成绩优异,老师建议给孩子跳级,但夫妻俩考虑到,跳班可能会欲速则不达,最终放弃跳班,坚持让孩子按部就班地学习,女儿小学和中学基础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为最后恢复高考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大学奠定了基础。

而那些当初选择跳级的孩子,在进入高年级后,因为之前的基础没打牢,学习变得越来越吃力,成绩出现大滑坡,考不上大学,自信心也严重受损。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初中和高中的功课都是以小学为基础的,如果基础不牢,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容易出现成绩滑坡。现在的初中升高中比例仅为50%,如果不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在初中阶段稳步发展,那么,孩子可以被划入剩下的50%当中。

4、 家长应配合老师,做好家校共育。

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地调整孩子与老师的关系,特别是当孩子受到老师批评和指责时产生对立情绪时,家长一定要进行调解和沟通。

——李振霞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李振霞夫妇的3个博士儿子

现在社会上有一些关于老师的负面报道,会严重影响到孩子心目中的老师形象,还有一些学生打老师的情况出现,对于这些现象,家长要跟孩子做好沟通,告诫孩子,尊重老师是必要的,当然,在老师犯错的时候,也可以批评,但一定要以友善的态度。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在小学阶段有一个特殊现象,如果一个孩子不喜欢某科的老师,他的这门学科一般都学不好,对老师的喜欢与否,直接会影响孩子学习这门学科有没有兴趣。而成绩越好的孩子,对老师的喜欢也越多,家长配合好老师,做好家校共育,最终受益的还是孩子。

只有教导孩子真心实意地爱自己的老师,孩子才不会总是去挑老师的毛病,相反,他会时时注意老师的优点,并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最后得到老师的“真传”,为自己插上“金翅膀”,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鹏程万里。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小学6年,孩子们从幼儿成长为青少年,他们在生理、心理、性格、认知、思维等多方面都会有飞速的发展,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始萌发并慢慢形成,将为之后的人生奠定身体基础,学习基础,道德基础等。

如果孩子在小学阶段还无法进入正轨,那么,等孩子进入初中,面临巨大的学习压力,可能会出现成绩大滑坡,到时候再来补救,就太晚了。

大多数孩子在小学六年级就慢慢进入青春期,这是孩子和父母关系的一道分水岭,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进入初中后,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力会大不如前。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所以,孩子的小学六年,家长需要把握好每一步,针对孩子每一年的特点,制定策略,分清主次,随时调整对策,目标和方法,帮助孩子去积累一生的资本。如果你缺乏整体的认知和规划,找不到具体的操作方法,走一步看一步,遇到问题再来临时抱佛脚,会走很多弯路,最终会耽误孩子的成长。

这本《陪小学走过小学六年》针对孩子小学六年,为家长提供精准的家教指南细致地规划孩子的每一年,让孩子少走弯路,稳扎稳打。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一年级:做好幼小衔接,帮助孩子适应新学校新环境,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二年级:重点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让孩子对学习充满兴趣。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三年级:帮助孩子灵活掌握知识,避免出现三年级“滑坡”现象。

四年级:帮助孩子找到适合的学习方法,应对学习难度提升的压力。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五年级:培养孩子正确的竞争意识,养好孩子的性格,提升学习效率。

六年级:协助孩子做好小升初的准备,为孩子减压,平稳对接青春期。

4个娃3个博士1个博士后,母亲谈家教:想孩子出息,关键在小学

本书的作者于敏是一个有着20年一线教学经验的老师,她结合了丰富的案例,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面临的不同的问题,帮助家长抓住不同阶段,养育孩子的不同重点,解决育儿难题。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以年级划分不同的章节,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还贴心地给出了假期育儿指南,同时还对孩子的品德培养,能力培养和情商培养三方面给出了对应的方法。

家中有小学生,或孩子即将迈入小学的家长可以细细品读此书,里面有大量的案例,让你在教育孩子时不再迷茫。

本书原价35元,活动价29.9元。点击下方链接可下单。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29.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子金   博士   孩子   好孩子   小学   作业   博士后   出息   家教   儿子   家长   母亲   女儿   初中   成绩   阶段   关键   老师   基础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