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门口的“背包族”:帮孩子背,不如帮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每次去小学接儿子放学,总能看到这一幕:孩子们走到家长跟前,家长立马搭手接过孩子的书包,这群爸爸妈妈,或是爷爷奶奶背起小学生的书包,孩子空着双手在旁边悠闲的走。

我也曾试过让儿子自己背书包,但被我老妈一番话呛回去:他还在长身体,书包那么重,怎么背,影响身体发育。


小学门口的“背包族”:帮孩子背,不如帮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现在孩子的书包是真的有点重。

“我家三年级小朋友的书包上次称了14斤,一天来回两趟。”

“我家孩子刚上六年级,书包22斤,经常说压得心脏疼!”

一般来讲,现在孩子的书包6-7斤是很普通的重量,10多斤的大量存在,甚至有些孩子的书包已经达到20多斤。拿20斤来说,我们在超市买的5公斤装的大米,两袋才有孩子的书包重。即便是让一个成年人拿两袋米,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小学门口的“背包族”:帮孩子背,不如帮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多重的书包才不会伤害孩子的健康?


孩子12岁之前,书包的重量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10%,孩子12岁之后,书包的重量不要超过体重的15%。根据香港理工大学医疗科技及咨询学系研究理论:书包重要超过学生体重的15%,且连续背20分钟以上,才可能会造成脊柱矮缩6-8毫米。

小学生体重多数在40公斤左右,但绝大多数孩子的书包超过3公斤。

其实,书包之所以那么重,除了选购的书包材质本身比较重以外,书包里放入了大量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是一个重要原因。

许多孩子会在书包里放入很多私人用品,比如,一些小玩具,奥特曼卡片,各种水彩笔套装,18色,36色,还有60色或更多,虽说老师明确提出只能用不会发出声响,款式色彩简洁的笔袋,但还是有很多孩子会带着自己喜欢的文具盒去学校,除此外,他们可能还会带几本课外书,带两三条不同款式的跳绳。

如此一来,即便是小学一二年级孩子的书包,也能达到10斤左右。

小学门口的“背包族”:帮孩子背,不如帮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与其帮孩子背书包,不如教会孩子整理书包

1、 帮助孩子养成每天整理书包的习惯。

让孩子按照课表来选择放进书包的书本,只带第二天会用到的课本和资料,不会用到的课本就放在家里。为避免孩子漏拿东西,可以让孩子做一个清单。比如,有时老师会要求带小棒等学具,可以记下来,以免漏掉。

2、 帮助孩子做减法

有时候孩子巴不得把自己想带的东西都带上,比如,他爱看课外书,他会一次带很多本,但实际并不会看完,有时只能看一本,可以引导孩子规划一下时间,课间的时间是有限的,只带一本就可以了。书越少,孩子反而会越专注,阅读效果会更好。

比如,跳绳,有一段时间我家孩子会带至少两根跳绳去学校,因为他都很喜欢,我会让他选一条最适合的带去,把另一根留在家里。

小学门口的“背包族”:帮孩子背,不如帮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父母尽量让孩子自己背书包

沉重的书包,如果是孩子放进了太多不相干的东西而变得沉重,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承担那部分多出来的重量,否则孩子只会有多少就装多少,反正增加的重要不用他们来背。长此以往,他永远都学不会整理和规划,更不会做减法。

当然,如果确实有那么多东西要拿(这种情况并不多),书包真的过重,建议家长跟孩子一人拿一些,让孩子学着去承担自己的一部分责任。

小学门口的“背包族”:帮孩子背,不如帮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家长如何给孩子选书包?


1、双肩包首选,尽量不要用单肩包和拉杆包。

单肩包容易导致孩子肩膀受力不同而变形,不利于骨骼发育。而拉杆包太大太重,孩子上下公交车不方便。

2、书包的肩带尽可能宽一些,这样可以减轻孩子肩部受压,不易被勒伤。

3、尽可能给孩子选轻质且结实的书包。这个需要家长们到商场自行对比选择,最好能让孩子试着背一下,体验一下,自重小,且孩子背着舒服的才是最好的。

小学门口的“背包族”:帮孩子背,不如帮孩子养成整理的好习惯


写在最后


书包并不起眼,帮孩子背书包,对于家长来说,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但如果一直帮孩子承担他们应承担的,对于训练孩子的责任心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孩子力所能及之事,还是交给孩子自己来做比较好。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孩子   减法   拉杆   课本   书包   小学生   款式   放入   体重   重量   沉重   门口   家里   家长   我家   习惯   东西   小学   背包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