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情》

窗外,一弯银月悬挂在树稍。微风吹来,垂柳随风摇曳,月亮在摇摆的柳枝中朦朦胧胧。

这是一弯上弦月。弯弯的月亮如恋人的眼睛,正笑眯眯得看着我,我怦然心动。听人说,对着上弦月许个愿,这个愿望多半真的会实现。于是我便双手合十立于窗前,祈祷月亮助我实现梦想。月亮眨了眨眼睛似乎明白了我的心,躲过柳枝的干扰,对我微笑着继续行走。

我躺在床上,侧身向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窗外的月亮。朦朦胧胧中想起了童年,想起了和月亮有关的那些故事。

明亮的月光下,高高的沙堆上,一群孩子围着一位妙龄少女,那是童年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坐在沙堆上,听香莹姐姐讲故事。

香莹姐姐年芳十八,明目皓齿柳叶眉,白里透红的脸蛋整天像擦了胭脂抹了粉一般。此时,她被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围在中央,给我们讲苏联立陶宛作家茨维尔卡的《夜莺之歌》。月亮照在她的脸上散发着神圣的光芒。当时如果有照相机拍下来,一定能斩获世界摄影大奖。

后来,香莹姐不来给我们讲故事了。听说她给人谈恋爱,在月光下的打麦场上亲吻被抓住了。天一黑她父母就锁上大门,再也不让她夜间出门。过了几天又听说她爹給她找了个婆家,把她匆匆忙忙嫁人了。香莹姐在月光下给我们讲《夜莺之歌》的画面永远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求学离开了故乡,就再也没听到过香莹姐姐的消息。因此,我也常会对月祈祷她能够生活的幸福开心。

秋天到了,天气渐渐转凉。月亮在天空中越升越高,时至中秋,月亮的美展现的最为完整。全天下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秋天到了,天气渐渐转凉。月亮在天空中越升越高,时至中秋,月亮的美展现的最为完整。全天下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穷与富有,都会在这一天与家人团聚,对月明心。如今的月亮已经不在李白的“床前”、也不在王维所说的“松间”了,它已经住进万千游子的心里。

《月亮情》


有人说月光如水,能洗涤人的灵魂。站在月光下,让头脑做一次月光浴可以荡涤尘世的喧嚣,化解忧愁思虑,也可能是真的。

在我的印象里,母亲忙碌的身影从客厅到厨房,从家院到田间,一整天从来没有坐下来歇息过。

只有到了晚上,母亲才总算静下来,或在灯下做针线,或躺在床上哼着儿歌哄妹妹睡觉,眼睛却望着窗外。窗外有什么呢?我也顺着母亲目光所及的方向望去,原来是月亮。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从天上落在了刘大娘家的屋顶上,很像一把银色的镰刀斜插在了她家的屋顶上。

日子一天天前进,月亮也一天天长大。从初一到十五,月亮渐渐的从一钩银镰变成了明亮的玉盘。妹妹睡得早时,母亲会拿个小凳子坐在院子里,边刻玉米边赏月。有的时候连玉米也不剥了,两眼直勾勾地望着月亮出神。这时的母亲好似一尊雕塑,脸上散发出圣洁的光芒。

“月亮里面有什么呢?”我好奇的问。母亲温柔的回答“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呀,你看那不是有一个老奶奶正坐在大树底下纺线线吗?”我顺着母亲手指的方向望去,一轮银盘似的大月亮悬挂在天上,月亮里面的黑影部分,真好像是有一个老奶奶正坐在大树底下用纺车纺线线。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月亮里纺线线的老奶奶,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嫦娥和吴刚不是住在月亮里吗?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看到的却是纺线线的老奶奶?母亲笑着说:“傻孩子,这些讲的都是神话故事。是人们爱月亮,按自己的期盼给月亮添上了故事。实际上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反射太阳的光芒。”

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太阳光刺眼月亮光不刺眼?”

母亲收回目光,开始讲那个已经讲过多遍的童话故事:最初的时候太阳里面住着一位老奶奶,月亮里面住着一位大姑娘。老奶奶嫌白天太乱,人声嘈杂影响她修行,大姑娘嫌晚上太静,一个人值班到天亮寂寞无聊。两个人就商量调换一下住所。大姑娘说:“我喜欢热闹不怕乱,怕有人总是看我。”老奶奶就送给大姑娘一包银针嘱咐道:“如果有人总看你,你就把这包银针撒出去刺他的眼睛,他就不敢看了。”大姑娘接过银针住到了太阳里面,老奶奶如愿以偿的住到了月亮里面。大姑娘听了老奶奶的话,谁如果瞪着眼看她,她就拿出银针撒出去刺谁的眼睛,眼睛就会流泪。听着母亲轻声细语地讲故事,我慢慢地、慢慢地睡着了。

我一直以为母亲爱月,也和我一样。是想弄清楚在月亮里面居住到底是谁?直到离开故乡长大成人且为人妻以后,我才明白母亲也如李白一样爱月,只是没有上过学,写不出如李白那样才情横溢的诗,只能编成故事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她爱月如痴,也许是她向远方亲人问候的一种方式。毕竟我们家离姥姥家相隔一百多公里,住在交通不便的农村,拖儿带女的,父亲又常年有病,想走一趟娘家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六年前,母亲因病医治无效去了另一个世界。阴阳两隔更容易想起母亲在世时的一些过往,站在窗前望月也成了我的一个习惯。特别是今年受疫情的影响,走亲串友不方便,对月寄相思更是成了一种寄托。夜深人静立于窗前遥望明月,给思念插上翅膀,放飞远方,祈祷战斗在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平安健康,祈祷故乡的父老乡亲们和全国各地的亲朋好友平安健康,成了每晚睡前的必修功课。

月亮用她明亮的宁静之光给人们带来了祥和与温暖,也俘获了所有人的心。从古至今的文人墨客,更是把月亮当成了知心闺蜜。顺着文学史的河流回望,既可发现文人墨客、高官富商、贫民百姓都有爱月情结。

宋代大文豪苏轼对月情有独钟,被后人誉为“苏月”。他以月为物象述事理、寄相思、谈无奈、叹孤独、言欢乐、表友情。无论是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还是在《阳光词三首•中秋月》里,以及《木兰花词•次欧公西湖韵》等许多的词中,都用月做了物象。

《月亮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晴天”“人有悲观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佳句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传唱。

诗仙李白一生之中写月亮的诗有二百五十余首,占他写诗总数的四分之一。从人人皆知的《静夜思》到鲜为人知的《长干行》,都能看出李白把月当成了可以述说心事的知己。

还有传说李白爱月成痴,以至于在酒后为了和月亮相见溺水而去丢失了性命。且不管这些传说是真是假,但可见月亮在李白那里,是有什么样的魅力了。当今时代,人们的生存生活压力加大,对月亮更有发自内心的浓浓厚爱。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有的媒体,已经制造出人工月亮。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月缺到月盈,月亮始终陪伴着天下苍生。它把自己的光辉均匀的洒向人间,不管贫穷富有,不论高贵低贱

我也是爱月一族,爱月亮的柔和温暖,爱月亮的安宁纯净,更爱月亮的公平无私。在人生的征途中,月亮和书籍是我最亲密的知己,抬头望月、低头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习惯。生活中有这两个知己相伴,活得幸福、潇洒、不寂寞。忧虑时望月,月亮投下来温柔的微笑,忧愁便随月亮的行走而飘散。高兴时望月,与月亮分享内心的喜悦,不再孤独与寂寞。思念故乡、思念亲人时望月,心在明静的月光抚慰下美而安祥。

季节在不断变换,但是月亮却始终如一。月初时,银月一钩挂在树梢。太阳出东海落西山。而月亮却是从西边往东边行驶。让人感觉到她好像是接了太阳的班。太阳给人的温暖如父爱,月亮带给人们的则是母爱般的温柔。

朋友,您喜欢月亮吗?咱们一起赏月吧,把月亮的温柔之光吸纳入心中,永远珍藏。

《月亮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月亮   沙堆   物象   银针   大姑娘   老奶奶   李白   望月   故乡   窗外   月光   温柔   母亲   眼睛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