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市学生、家长及教职工的一封信

安国市教育和体育局

致广大学生、家长及教职工的

一封信

全市广大同学、家长朋友、教职员工们:

大家好!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全市教职员工和家长们一道,共同陪伴孩子防范新冠病毒的侵扰,与孩子们一起进行居家“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取得了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两不误、双胜利”,实现了高考、中考平稳有序进行,高、中考成绩取得了新突破新成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每名同学、家长朋友和教职工都收获了难得的人生成长经历——敬畏自然、尊重生命,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学会了自强与自律,增强了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当前,全市学校秋季开学在即,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要求,特别是近期我国个别地区出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散发病例,“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依然很大,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学校作为一个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出现疫情病例,容易引发聚集性疫情。各学校要严格按照《河北省2020年秋季学期学校开学工作方案》以及《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秋冬季新冠肺炎防控技术方案》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校园疫情防控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更离不开每名同学、家长和教职工的积极配合,为了共同构筑安全开学的坚实堡垒,切实保护师生健康安全,希望全市广大同学、家长朋友们和教职工积极配合学校做好疫情防控和秋季开学准备工作,做到“七要”:

一要做好开学前的身体健康监测。所有师生都要开展核酸检测和返校前14天的健康监测,每日如实记录个人体温,并向学校报告,准确掌握个人身体健康状况。开学前,每名师生都要向学校提交《个人14天健康登记表》、《个人14天体温测试记录表》、《个人健康登记承诺书》、《学生返校复学家长知情同意书》。

二要如实报告个人健康信息。每名教职工和学生都要向学校报告外地旅行轨迹和健康状况,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史调查,及时反馈异常情况,不隐瞒实情。确保信息及时、真实就是对师生个人健康负责,就是对其他同学和学校的负责,就是对全社会防疫工作的负责,也是家长应尽的法定义务。

三要做好师生个人防护。全体学生、教职员工及共同生活的家人,要切实强化防护意识,开学前14天尽量避免外出,减少到人员聚集场所活动,不聚集、不扎堆、不外出。不与家庭以外不明人员接触,不与境外人员接触,不与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接触。在返校途中尽量乘坐私家车、骑车或步行返校。做好点对点接送学生,即接(送)即走,避免接送学生时的人群聚集,做好接送孩子途中的安全防护。确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请佩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四要教育师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广大师生要注意卫生礼仪,重视个人防护,按要求佩戴口罩,少接触公共物品;保持手卫生,不要用手直接触摸口鼻眼,自觉按“七步”法勤洗手,加强个人物品清洁。在校和居家期间多通风。

五要做好学生思想教育。要教育孩子关注时事,相信科学、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不信谣、不传谣;正确理解国与家、集体与个人、大爱与小爱的关系,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责任担当、家国情怀。要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帮助孩子舒缓压力,以健康积极的心态面对复学后的校园学习生活。

六要做好开学准备。家长朋友要帮助孩子从思想上、身体上、心理上尽快从假期状态恢复到复学上课状态,尽快适应校园生活,适应学习节奏。帮助孩子梳理解决疫情居家期间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难题,帮助他们科学制定开学学习和生活计划,做好假期与开学间的衔接工作。开学后,要对学生复学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坚决防止因疫情影响或家贫造成辍学。加强对劝返复学学生的教育关爱,确保劝得回、学得好、留得住。

七要保持家校联络畅通。孩子上学期间,一旦学生在校期间出现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时,确保班主任能够第一时间联络到家长,积极配合学校按照规范的防控流程完成应急处置工作。

同学们、家长朋友们、老师们,希望我们齐心协力,严格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要求,全力以赴保障学生安全复学、安心学习。再次感谢家长们、老师们在这场全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战役中,与学校共同担当,教育孩子科学防疫,呵护孩子身心健康,指导孩子精进学业。感谢家长们长期以来对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来源:安国教育

编 辑:齐 明

监 制:袁立贤郭晓丽

总监制:许 川

安国市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教职工   安国市   全市   家长   学生   教职员工   疫情   病例   师生   防护   同学   人员   孩子   学校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