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岁儿子:“你TM别动我东西”孩子说脏话,父母这么引导就对了

邻居小李家做维修的,前段时间我去小李家借扳手,小李儿子今年刚七岁,虎头虎脑的在工具间门口玩着玩具,小李对儿子说:“这是你阿姨,叫阿姨!”孩子朝我翻了翻白眼。小李说: “嘿!小兔崽子,越来越不听话了,你是哑巴啊?”说着还打了孩子的头一下,孩子生气的回打了几下小李,小李用脚踢走孩子摞的高高的玩具:“挡着老子拿东西了。”儿子急了,脱口而出:“你TM别动我的玩具!”……小李一边接受着儿子拳打脚踢的阻拦,一边踢开所有的玩具找到了扳手。

七岁儿子:“你TM别动我东西”孩子说脏话,父母这么引导就对了

我惊讶于这对父子的相处方式,都忘了自己是怎么和小李说的再见……脏话不仅体现个人素质的低下,也是对文明社会的践踏。希望大家都能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孩子为什么会骂人?小孩子多数不知骂人的真正含义,只是看着其他人说、模仿,孩子们不知道为什么不能说脏话,也有的孩子认为说脏话有意思。

其实,孩子在出生不久之后就学会了模仿,不到一岁就会模仿大人拍手,模仿大人吐舌头等动作。由于孩子年龄尚小,分不清好坏行为,你的所作所为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模仿对象。所以你想要让孩子成为什么样子,父母就首先就要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以身作则。家长的身教比言传更重要,教育其实都在日常的生活中。

七岁儿子:“你TM别动我东西”孩子说脏话,父母这么引导就对了

为什么孩子说脏话?


父母不注意言行举止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有意无意的影响着孩子,比如,说脏话、插队这些陋习,孩子除了在学校,接触时间最长的就是自己的父母了,看见地上的垃圾,父母主动捡起来,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主动说谢谢,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脚,赶紧真诚的赔礼道歉。这些不起眼的小习惯,会深深的印刻在孩子的脑海里。

某地铁车厢内,孩子不小心把爆米花洒在地上,父母一粒粒捡起,小女孩看着父母,也跟着在车厢捡了起来。其实,教育藏在不经意间,行动比语言更深刻。

七岁儿子:“你TM别动我东西”孩子说脏话,父母这么引导就对了

父母做事缺乏耐心和责任感

太多的父母对孩子没有耐心了,鲜少和孩子沟通,常常当着孩子的面否定孩子:“你不行,你真笨!”,还有些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打架。殊不知这一切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心理学家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父母相处的模式就是孩子学习的模式。”夫妻两人相敬如宾,家庭和睦,孩子才能温暖善良。

七岁儿子:“你TM别动我东西”孩子说脏话,父母这么引导就对了

不信守承诺,言而无信

父母在孩子心中是权威的,父母说什么,孩子无条件的信任什么。但是,有些不合格的父母欺骗孩子,一次,两次,孩子一次比一次失望······时间一长,他也学会了欺骗别人。因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威信值已经降到最低甚至负数了!如果有一些父母幡然醒悟,再想通过一些行动重获孩子信任的话,那将会难上加难。

七岁儿子:“你TM别动我东西”孩子说脏话,父母这么引导就对了

孩子说脏话怎么办?

01 想让孩子不说脏话,先从父母文明用语做起。

02 身边人说脏话,带孩子回避,转移孩子注意力。

03 忽略孩子无意识的脏话,长此以往,孩子觉得说脏话没有意义,便不会说了。

七岁儿子:“你TM别动我东西”孩子说脏话,父母这么引导就对了

父母该言传身教些什么?

感恩不是单纯的说一句谢谢,比如,朋友送你一个手工礼品,除了说谢谢,还应该表示:“做的很漂亮”。父母感恩孩子时,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哪些行为值得父母的感谢。让孩子学会感恩。而表达感恩时要具体,让对方觉得不是客套,而是真诚的感谢。

想要孩子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那么你的家里要有一个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氛围,家长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家长的学习兴趣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生活在充满求知欲旺盛的生活氛围里,很容易萌发出自发学习的需要,最后甚至形成有钱难买的“自觉”学习行动。因此,父母要率先带起热爱学习的家风,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孩子。

尊重每个人,尊重别人的不同、即便你觉得不习惯。

有礼貌的对待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富翁还是乞丐,无论他是高官还是餐馆服务员。

告诉孩子,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也会用相同的态度对待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儿子   父母   孩子   扳手   脏话   榜样   阿姨   氛围   对了   大人   耐心   主动   真诚   家长   小心   玩具   东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